港股的底在哪里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你在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我以为买到了港股的底,没想到是滑向了更深的深渊。从2016年进入股市开始,我没有一年是跑输上证指数的,直到2023年年中大举进入了港股。

我一直是个很谨慎的人,港股通开了好几年了一直没有大举杀入港股,最主要的原因是几个账户都要配市值打新,没有额外的钱去买港股。直到2022年11月1日,港股跌破了十五年的最低点,十五年啊,那时我还在读大学,一代人的青春,当然在最低点的那段时间,我还是买了一些港股,但是也就十来万而已,仓位占的不重,当时买入后就发生了奇迹,不到两个月,我买的新城发展,碧桂园服务腾讯等都翻了近3倍。初入港股,让我尝到了点甜头,这种暴涨暴跌真是太刺激了,格雷厄姆教导我要利用市场先生,那市场先生的情绪肯定越癫狂越好啊。

2023年4月,港股又开始下跌了,我感觉奇迹还会再次上演,这次我不会仅仅给港股那么一点仓位了,首先我先把我第一持仓股新城控股换成新城发展,从新城发展2.2元开始换,一直换到1.6元,30万的新城控股不到两个月就换成了新城发展,新城发展的成本大概在1.8元,其次我原来持有大概40万的可转债,这部分市值在A股里是不计入打新市值的,我想着可转债从2021年涨到2023年,可转债溢价已经很高了,而且国证2000也在高位,而港股已经跌了3年多了,史无前例啊,于是我把可转债的仓位慢慢变成碧桂园服务新城悦服务,雅生活等物业股,最后清仓了金科、中南,这两支股票是永远的泪,大概亏了十几万左右,是永久性亏损,因为看到蓝光、阳光城已经快退市了,我再不愿意止损也需要挥泪斩马谡了,清完之后我把仓位加到了中国金茂,中国金茂是央企,那时间房地产民企雷声滚滚,但是央企却在逆势拿地,加上读完李蓓的熊文,更加坚定了房地产企业能翻转的信心。

股市很多时候会给你点甜头,然后让你掉进更大的坑。我尝到了2022年11月份港股暴涨的甜头,随后又把甜头还给了港股,其实我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加仓加的太快,从我一分钱港股持仓都没有到港股持仓占到我市值半壁江山总共只用了三四个月。我虽然入市快7年了,但是港股的经验却没几个月,我看到中国金茂从5元跌倒1.2元,新城从9元跌倒2元,碧桂园服务从80元跌倒10元等等,我觉得机会来了,这股票都打了2折啊,而且从各种价值判断,这些股票都跌到了很便宜的价格,天上掉黄金,赶紧拿桶接啊。但是2024年1月21日我重新回顾这些股票时,中国金茂现在0.59元,新城1.04元,碧桂园服务5.07元,港股脚踝斩后还能在腰斩,我在港股的这些重仓股现在基本上都跌破成本价30%以上,这在A股是很难出现的。

港股的底在哪里,说实话我也不知道,现在恒生指数15308,在这10年里只有短短几天是低于这个点位的,再往前就要追溯到2008年,2005年之前,再老的股民现在炒港股估计也要流泪,回望新城发展,碧桂园服务颐海国际等等从高点下来都1折,我没买到10倍股,十分之一股到是见到了一大堆,我依然庆幸自己还好没用杠杆,不然早就灰飞烟灭了。

当然即使亏到吐血,依然还没有到买错的底部,只是买港股的策略和节奏没掌握好。首先买港股一定要分散,在A股再烂的股票都有底,在港股可是真没有底啊,至少分散到四五个行业里,买上十来支股票,分散是保护小散最重要的法宝,其次买入要掌握时机,从一支股票进入买点之后,要把资金分成5份,每跌10%就加一笔,不用急慢慢来,如果一直跌不下去就慢慢买,在低位用一两年的时间将仓位买足,当然如果买了一两笔后股票就涨上去那就获利了结算了,股票多的是,不要在乎在一支股票上浪费机会,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不要造成永久性亏损,最后其实大部分小散应该都不要去涉足港股,A股在证监会的保护下,其实算是新手村模式,套的再死的股票遇到流动性泛滥的时候可能都能解套,但是在港股可能就真的跌没了,也有很多人喜欢用AH互换来增加收益,但是有时候也很煎熬,大部分人会选择在中国平安HA折价在10%的时候,换成港股,但是现在中国平安HA折价29%,A股换港股生生的就会多跌20%,而且持续的时间还不短,当然牢记价值投资理念的人觉得没问题,狗跑远了总会回来,狗绳没断就行,但是每天看到巨额的亏损总归是心情沮丧的,我们来股市是来赚钱的,不是磨练心智的,炒股不仅要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习,还要承受亏损的痛苦,那也就失去了投资的意义。

恒生指数15308点,不知道未来是向上还是向下,这个点位硬着头皮也要挺下去,在上岸之后,我真想跟港股说一句:“再也不见。”

@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