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0
回复@诸葛村夫kpl: 我个人认为,本次LPR下降对银行整体来看是大体利空的,但是利空的方向应该是浮动利率的按揭贷款(个人金融方面)以及年内到期可能续作的中长期贷款(公司金融方面)。年内未到期的存续中长期贷款大概率不会被本次LPR下降影响成本或收益。同时,本次LPR下降的影响还要考虑LPR下降对于提前偿还按揭的延缓作用,所以我才说是大体利空,而不是重大利空。
同时,在银行扩充资产的方面,你的观点我非常认可,通过扩充规模来抵消一部分营收下降的情况在2023年的银行报表是已经发生的事实。但是我并不认可你说的“这个时候超额扩充资产的银行可能不正常”的观点,实际上现在的银行是因为被央行货币政策架在火上烤而不得不超额扩充资产的。
据我所知,很多的银行其实都是希望可以通过减少新增投放而降低潜在不良的,但是奈何货币政策是偏宽松,实际上做不到减少新增投放。从银行负债端来看,存款是自由的,银行实际上做不到控制存款金额,使用价格杠杆都做不到。换句话来说,你不可能不让人存钱,我们城商行的存款利率都低于当地人行的参考利率了,照样账上大把没有投放标的的钱,每次投放的时候头寸都是随报随有。大家也应该能观察到,银行的存款产品由于各种原因基本上也都消失了。就算是这样,银行的负债端还是极度宽松。
这种情况就是新闻上所说的货币空转,货币就在银行体系里放着,流入不了实体经济。本质上来看,这就是央行货币政策对银行的鞭策,这个钱不放出去就是在加重银行的成本,让银行不得不超额扩充资产。//@诸葛村夫kpl:回复@皇甫狗娃:FTP是内部利率定价,用这个算出来的营收和利润不是银行真正的营收和利润,这种算法一般只用于内部考核,而且很多成本费用没算进去的,比如员工工资、各种业务费用。一般降息后银行的FTP也会相应调整,但是存款利率是相对刚性的,银行自己调了FTP并不代表息差就不降了、不调FTP并不代表营收就不降了。
5年期LPR下调,银行营收一定会相应下降的,比如房贷利率会跟着下降(房贷占银行资产的比重挺大的)。人行有技巧的安排是:有相当比例的房贷重定价期是1月1日,今年重定价日期已过。降息主要影响新签合同、重定价日在这之后的贷款的收入。未来几年,银行营收负增是大概率的事情,但是他们会通过扩充规模来抵消一部分营收下降、下调存款利率来降低成本,但光靠这两个,由于市场上优质资产有限、存款成本刚性,净利润还是会负增的,要保证净利润增长,就要看各行的降本增效和不良清收了。
相反,这个时候超额扩充资产的银行可能不正常。目前经济动能转换,新质生产力还没有形成明确的发展路径,比如新能源行业已经出现产能过剩,他们是否有能力比别的银行找到更多可靠的资产?这时候大肆扩充的资产几年后可能有相当比例的不良。稳健的银行应该是有克制地扩充资产、尽量的压缩成本,提高效率,并开始从拨备取钱。
引用:
2024-02-23 15:08
不忍了,我要开怼了[大笑]
昨天老必发了一篇文章《面对历史最大LPR降幅,如何衡量对银行股的影响》。其中有1位投资者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对方主要观点是:
「流动性风险表」里的5年期以上贷款不能代表银行贷款期限5年以上的贷款。
因此这个大...

全部讨论

LPR主要是影响明年营收,明年存量房贷重定价都要降25BP,各个银行房贷占贷款的比例大概20~30%吧,占总资产的比例大概13~15%左右,各行可能有些区别。不算存款成本的跟随下降,房贷利率下调影响净利差3~4BP,这的确是在放银行这个血包的血,形势所需,没办法的。看看2024年谁能接好这场考试吧,这是一个不错的观察机会。
2024年房贷已经吃了去年重定价的一刀了,还有多少人会去还4.2%的30年期限贷款?估计不多了,还款还有俩月违约金,如果年初还款,违约金年化相当于有0.7%,理财年化收益需要远低于3.5%,提前还款才是有优选。理财年化3.5%还是不难的吧,还款已经不划算了。或者不如拿去买茅台?
我还是觉得要小心那些贷款增速显著大于行业增速的银行,未来的经济不确定性依然很大,他们如果解释不清楚这些资产从哪来的,我都不会买。贷款放不出去可以买债券嘛,少赚点就少赚点,质量第一,去年银行也是这么干的。
农信社没了解过,感觉他们管理比较粗放,靠天吃饭吧主要。主要关注当地经济情况,还有别有些乱七八糟的大股东搞关联贷款,他们业务相对简单,主要看有没有暴雷点,这些银行信息难核实,不在我能力范围内,看不懂他们怎么控制风险。
国有行有他们的政治任务,这是优势也是劣势。股份制银行政治任务少点,还是有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