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好难,如何是好

发布于: 雪球转发:173回复:286喜欢:233

业绩猜猜猜

2021年4月份平安的新单保费出来,单月负增长不免让人一片哗然。实际上,在今年一季度的股东大会(2020平安股东会见闻)中,联席CEO小陈女士就就提到了:

寿险是做长期生意,因此我们接下来提升代理人的质量是最重要的,今年不会很激进的指标,怕动作变形,要保持正增长的NBV。今年更在乎改革落地和扎实,做好了明年预期恢复双位数增长。希望各位股东给我们耐心,我们不可以走回老路,也不能走回老路啊

同时,小陈女士一季度业绩会上又再次提到了:

关于改革,我们还是要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希望市场给点耐心,我们在努力往健康的方向上推进。

这两段话意味着从当时一季度两位数的NBV增长来看,今年开局即是巅峰,后面从绝对增长来看,应该是一路下滑的,因此不仅4月会下滑,5月应该还会。今年NBV个位数几乎成为定局。另外以她一贯的合理公允谈话姿态,一个不留神,全年NBV负增长都有可能。老东对全年业绩猜猜猜的看法:80%的概率个位数增长,明年70%的概率双位数增长,概率怎么来的呢?↓

改革的进展

聊完了表象,我们再谈谈本质。改革的内容此前帖子提了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阅老东专栏。总结下来,主要看点是“代理人能级+打破纯粹经济补偿的产品形态”。就老东调研的结果来看,代理人能级的提升应该是在中短期(1-3年)能起效果,而打破纯粹经济补偿的产品形态(详见:医疗未来时)暨打造“医疗+保险”的形态,则无论是客户接受度还是代理人普及度,都需要更长一些时间(2-4年)才能起效果。

究其原因,前者主要是清虚同时,新的高质量潜在代理人的招募还不是很理想。目前平安98万代理人,真正绩优应该只有30-40万(虽然比例应该是完胜其他中字头上市公司)。但受制于基本法设计过于复杂(主观原因),外部环境不理想(客观原因),以及同等收入岗位的竞争(指各种小哥),目前增量队伍提升难度还是非常大,存量队伍仍在寿险总部博弈迭代新的基本法。

几个不同地区的资深团队长聊下来,队伍估摸着还得继续清虚,但队伍不会破90万。关于队伍增援不给力的现象,从2020半年报到今年1季度发的2020年报的变化中,也可以看到端倪。在2020半年报中,有一段此前财报中从没有过,新加进去的描述:

“上半年新入职的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在新入职代理人数量中占比33.9%,占比同比上升5.6个百分点。”

管理层大概是希望以学历来给市场进行先行指引指标。遗憾的是,这段话就在半年报中出现过一次,2020年报就消失了——财报不会说谎,身体还是很诚实的[捂脸]

至于后者,老东也在(中国平安2021Q1分析)中也有提到自己的看法,也与评论区不少球友交换了意见。经过几次约饭,调研下来代理人的接受度还是比较差。由于健康、轻症、重症、康复、养老等环节涉及的细节太多,加到产品上代理人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客户稍微问深入,很可能就答不上来。此外,目前来看+医疗的服务流程离完全顺畅还很远。因此,目前仍是保留当时的看法:

联合健康的健康服务板块的核心引擎是对标平安医保科技的OptumInsight,他垄断了全美80%以上的医疗机构系统和数据服务,从而才让另外2个兄弟如履平川地发展。在政治贤能制的中国,这个比例显然不太可能。因此,医保科技还需要在中国摸出一条自己的路子,这也导致平安集团练成绝世武功“保险+医疗”道阻且长。

综上所述,随着基本法的不断打磨,内外部环境的改善,代理人能级提升在未来1-3年可作为拉动引擎。而要从纯粹的经济补偿保险中跳出,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至少队伍得准备好了再说。这两件事都急不得,老东认为方向是对的,只是资本回报率会被拖累。

我们该怎么办?

按2021年5月14日最新数据,平安按PEV估值(蓝线)处于历史分位的6%(离最低仅有一步之遥),从股息率来看也处于历史最高的分位。从赔率来看,若真如老东所判断的业绩结果,未来3年平安真能走出来,随着业绩和估值双击,3年1倍应该是有可能的。遗憾的是,从胜率(达到赔率目标的可能性)来看,目前还不明朗,拍脑袋有50%的概率。

因此,从公司来看,结合赔率和胜率,就完全看个人的投资体系来决定仓位比例了(比如老东的投资体系输出结果,不允许平安超过25%)。此外,从行业来看,也得结合个人能力圈来考量配置比例。比如老东的能力圈太小,仅对几家互联网公司及茅台有些研究,因此从“打造正的行业风险分散效应”来看,平安25%的仓位肯定是配齐的。

所以,仓位之争其实意义不大,因为背后是每个人的组合管理和现金流管理理念和方法论的不同导致的,很难讨论。

最后谈谈改革与还债

有过企业经营管理的朋友应该有一点很深的体会,企业经营总是要周期性还债的。

比如今日之寿险改革,实际上是在还14-19年的债,上一代的保险业做法普遍是把代理人抓过来搞一波然后放走再换一波,从而一波一波代理人带来20%甚至50%(数据详见:保单继续率下降的原因)的自保件,带来看似高景气度的繁荣。

再比如等到2011年的白电,此前随着一波家电下乡,大家日子美滋滋的,一股脑冲。但当补贴退去,白电马上成了存量市场,美的(电器)当时员工超过20万人,80%负债率,拼投资、卖资源的发展方式突然就走不通了。那时的美的也是狠心改革,全国各地退还6000-7000亩地,4年不新增一条产能,股价也从11年顶峰跌落,随后涨涨跌跌,即使经历了2015年牛市,到16年还是几乎没赚几个钱。直到5年后的16年全面改革成功,才一改颓势。

再来是刚开2020财年业绩会的阿里巴巴(老东持仓9%),2-3年前也是繁荣鼎盛。谁曾想就短短几年时间,核心商业外围遭到了拼多多的剧烈冲击,宣布21财年所有利润增额用于再投入扩大45线的能力(很大比例),还债带来的效果是接下来财年0利润增长。

以及说出来还可能被喷的腾讯(老东持仓25%),现在看似景气度很高。但占比40%的游戏业务实际上也暗潮汹涌。与业内头部游戏测评师、游戏策划师等聊下来,腾讯的游戏发行和运营是很强大,但惯性使得其在研发上过度专注高变现能力的FPS和MOBA类游戏,去年米哈游的原神、莉莉丝的万国觉醒、乃至阿里巴巴灵犀互娱的三国志战略版,都是研发上打了一个腾讯的错位。这些债,指不准哪天也要还的。

个人投资者对比于机构,投研不如人家,资金规模不如人家,但最强大的优势是资金时间属性足够长,我们能看得更远。若我们也陷入和他们玩短期业绩猜猜得游戏,则舍大而取小也。多样性配置和长期持有干翻市场先生,边跟踪边调整积累能力圈,在低估值时买入打造安全边际,坚持这3个理念,坚持价值投资,已经战胜了绝大多数人了,剩下就是赢多赢少的问题罢了。

 @今日话题   $中国平安(SH601318)$   $腾讯控股(00700)$    $阿里巴巴(BABA)$  

全部讨论

2021-05-16 10:19

今年无戏,短线的就不要进来了看好明年

我在想一个问题,小陈女士说今年nbv个位数增长,现在已经剩7%的增长了,如果  5 6月nbv还在降得话,下半年不能转正,那nbv个位数增长 这个目标估计就完不成了,是不是下半年会出现拐点呢。

2021-05-16 10:36

只要是平安确定要干,又是正确的事,就肯定会成功的。

2021-05-17 18:39

文章的出发点是挺好的,做改革比不做改革好,但是能做成什么样,恐怕要过几年来验证。我个人是一直不太赞同平安的逻辑。除了认为那个估值逻辑过于空中楼阁之外,另外一个还是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寿险行业的业务本身是有疑问的。保险公司卖给客户寿险,究竟帮助客户解决了什么问题呢?如果保险公司的赚钱仅仅在于割客户的韭菜,那么这个生意最终会走向末路。看到平安把改革的目标放到代理人质量,也就是销售问题上,我觉得这始终是在走老路。不管你怎么销售,你如果始终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而是想着怎么把产品卖给客户是没用的。其实寿险行业,真正应该想的是在大资管行业,保险行业究竟能提供给客户什么样的其他金融子行业所不能提供的有价值的产品,否则早晚被互联网效应,被基金之类的其他行业吃掉市场份额。

2021-05-17 10:44

十几年了,连个投资都做不好平安没本事革自己的命,马总陈总按照几十年前台湾日本的投资做发已经大错特错了。现在对收购方正集团一般都是正面评价,如果未来不如意再像华夏幸福一样暴雷平安可能万劫不复,平安的投资者不要屁股决定脑袋。平安这样的公司就像黑箱很难看清,不如远离

2021-05-16 22:13

[好困惑]不想赔时间,改革有好转迹象再来

2021-05-16 18:59

80融的平安,不知今年能否卸掉

2021-05-17 20:12

你去投资一家 企业你的逻辑不可能是 这家企业过去很优秀 所以以后也能客服困难  现在pe pb pev 低 我就买入 赌他 未来能客服困难  这逻辑虽然可笑但是大部分散户都是这么想的。

2021-05-16 19:15

三年一倍是最好结果,反之呢,如果改革失败,最差结果是啥?估计就是躺平不动吧,胜率50其实还可以。

2021-05-16 18:48

我觉得吧,就是老产品卖不动了,原有的营销驱动做不出增量了,新产品还搞不出来(这个倒不一定是设计能力问题,更多是社会环境不给机会),就只能变着法子想办法了。
本质上还是没有过硬的产品,销售全靠忽悠,但现在就只能是这么个状况,不是不努力,而是自然条件就是这样,咋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