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5泰达宏利王鹏思考:从3年业绩景气度漂移到了赛道驱动,是福还是祸?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4回复:6喜欢:4

基金经理的风格漂移是非常常见的事情,今天来点评一下泰达宏利王鹏

王鹏是我以前非常喜欢的一个基金经理,他的投资框架里面偏景气度和业绩驱动,与我的体系有部分的重合,因此长期有关注,也有买了王鹏总的基金,定期看他的持仓进行思考。但是最近2年,王鹏的投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所谓的:景气度投资,看渗透率从5%往上提升的中观2-3年的企业业绩,重点关注商业模式稳定的龙头企业,到开始看渗透率仅仅只有1%左右,商业模式不稳定的企业。

从新能源,光伏、风电、锂电池到了AI、算力等等赛道,行业风格发生的重大的漂移。

连带着净值也是剧烈波动:基本就是回到了21年1月份的时候。

说实话,看了王鹏,我非常失望。与几个持有泰达宏利不少份额的机构投资人交流,他们都表示王鹏的风格漂移太过厉害,不仅仅是投资框架在漂移,连行业也一起漂移,这当然是可以解释为是因为框架在变,所以投资的标的和行业也在变,因为王鹏最擅长的就是中观行业比较。

但是他们对于今年王鹏大幅度买入AI的决策,普遍认为不看好,过度漂移到了一个毫无研究优势的行业。

去年他们就对王鹏几次买在了景气度高点的大储、逆变器等行业而颇有微词,今年又大幅度买在了AI的上升周期中,可能搞不好又会复制去年的惨淡收尾。

我们知道,基金经理的风格比较容易发生变化,有的是内在的自发性的变化,有的是外在的业绩的压力或者渠道的压力,但实际上对于已经成名的基金经理,主要的压力会变成外在的压力。

个人观点:王鹏主要的风格漂移还是对于内在的投资框架不够坚守,以及内在投资框架的不够全面,无法应对整个市场阶段性的失灵,叠加对外在压力的负面的反馈导致的追涨杀跌,不断漂移到了市场最火热和拥挤度最高的赛道中。

这个观点等过2年再来回顾看,毕竟也要取决于整个市场对AI的整体定价和投票。

以下是我整理的王鹏调研的观点变化,可以看出一个基金经理的认知变化:

21年路演原话:

2018年,有行业依赖,效果不佳。什么样的投资策略能够大概率战胜12-19每一年的市场?

利用景气(景气占优行业或行业环节)或预期的变化(景气反转)可以大概率战胜过去所有年份的市场,即可以选出涨幅排名靠前的5个行业中的2-3个。

比如:2012年是景气预期反转来驱动,地产汽车相关行业表现佳,预期地产新周期启动;

2013年是典型的景气驱动,智能机和4G终端放量,叠加应用的繁荣,科技行业、传媒行业(有大票房电影)有非常好的表现;

2014年为非典型市场,年底非银逆袭,不是很有代表性。

2015年互联网+,报表端好的公司,并购带来的成长驱动我也认可,但更为重要的是当时大家认可这种景气。

2016年-2020年,食品饮料行业好,核心原因为行业景气,但我只认可从2016-2018年的三年,这三年高端酒的价格上涨,企业报表端盈利增速改善,可以通过景气来选出相关行业。高端白酒在2019年业绩见顶,从2019年三季报到现在茅台业绩增速miss了六个季度;

2017年家电业表现优秀,三期叠加;2018-2019年非洲猪瘟导致农业上涨;2019年电子半导体上涨,

我认为是最合理的,健康程度非常好,量增长带来的业绩增长。二季度华为开始扶持国内的半导体行业,持续到20年三月份被制裁,今年二季度预期华为的28nm产线出来,景气又有反转;2020年的电新,一季度国内数据、三季度欧洲数据爆发确认景气;十四五军工招标数据有表现导致军工行业有表现,汽车为预期景气反转。综上,关注景气上涨(当年、第二年盈利增速在所有板块中表现靠前)。

通过行业比较,投资景气行业龙头才能适应各种市场环境,不能有行业依赖,不能每年完全主观选择行业,会造成投资业绩不可测。需要稳定且普适的框架,核心指标可以不带偏见的选出每年占优的行业。 追求业绩超预期是方法的核心,乐观预期的导致估值超预期。这个方法业绩上会体现为报表季有超额收益,报表季外有波动(景气行业静态估值都比较高);方法本身可持续,可复制,对于过去几年长坡厚雪,选股苛刻的行业,在外资持续买入修复的过程中有较好的表现,但这种过程容易体现为一次性行情,难有复制性。

再到2022年7月说的:

1、今年在A股增速全面下降的过程中,景气会变得更加稀缺。回顾历史,无论牛熊,但凡业绩增速高的细分行业,在当年都有超额收益。下半年景气投资策略,重点看好四大行业:电、光伏、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

2、今年市场比较弱势的情况下,哪怕经历了三四月份的波动、新能源预期销量从年初的650万台降至不足500万台,如果你对基本面研究足够清晰,这反而是加仓、取得超额收益的最好机会。

3、未来两年,风电在行情表现上不会弱于光伏,特别是海风;风电中三个环节值得购买,分别是盈利能力压力小、国产替代加速、长期空间大格局优的环节。

4、光伏的投资是“最好的需求、最大的供给”,国内的供给占了全球70%以上的份额,而现在光伏已经进入了无限需求的时代

5、今年以来,全市场增速最快、表现最好的可能都是储能逆变器和微逆环节,包括与储能相关的电池环节都会走得非常好。

6、未来能源安全问题会越来越重要,而在绿电的占比越来越高以后电网的消纳压力也会增大,这时候储能的必要性就会起来,国内的大储能也在起来,最近半年国内大储能的招标量已经在超预期了,市场也在反映这个事情。

7、电动车的渗透率空间还很大,往后整个新能源车的格局会分化,更看好中游的电池。

8、汽车智能化更像过去几年的电动汽车行业,渗透率极低,普遍低于10%,很多行业可能小于1%,又有国产化加持,这些公司市值和估值的弹性巨大,无论是渗透率阶段还是市值汽车智能化的空间都是非常大的,关注线控制动、线控转向,域控制器,一体化压铸,空气悬架四个细分领域。

23年6月王鹏也参加了一场直播,主题就是《聊聊新能源,聊聊AI,聊聊逻辑与初心》。文章的核心观点就是:看空新能源,全球化势微,国内卷估值将会压制,整车仅盈利接近底部的公司指的关注;光伏今年是量和利的高点;大储、海风、充电桩有限度的看好;

再到7月24日刚刚发布的半年报:

季度我们坚定在AI里面寻找业绩高增长兑现能力强的细分行业龙头。在AI相关的算力、模型、应用中,我们相对集中的选择了算力方向,一方面这符合全球算力竞赛的大产业趋势,另一方面其真实参与全球产业链,业绩高弹性兑现的能力也相对较强。除此之外,我们也在关注回调相对充分的新能源、军工等行业的投资机会。

当前时间点我们仍然坚持“投资景气行业龙头,追求戴维斯双击”的方法。选择那些长期空间大、短期业绩好的公司,回避短期主题催化透支明显的公司。这种方法核心是追求业绩超预期带来的估值业绩双升,长期超额收益明显,但在讲逻辑不讲业绩的阶段会相对弱势,但拉长时间我们方法的风险收益比仍然会突出。

影响市场的因子太多,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因子主导市场。我们要追求更高的胜率,就需要找出长期最客观的因子来做判断。我们坚持投资符合时代产业趋势的行业,特别是其中业绩增长出色的公司,努力获取超额收益。

本基金作为全市场基金,我们将按照我们投资景气行业龙头的投资方法,灵活选择业绩超预期概率更高的行业,力争把握符合时代发展的产业机会。

我们把王鹏总的持仓拉出来看看

21年底:全部新能源,电池、整车、结构件、磷酸铁锂、电新、逆变器、风电打铁材料等等

22年中报:基本维持21年持仓,更换了部分的军工、整车零部件。

22年底:风电零部件、电缆、储能、逆变器、大储能。

22年中报:清一色半导体、AI、游戏、CPO等计算机板块企业。

我希望王鹏能够越做越好,但是王鹏的漂移实在是令人费解,一个人的观念能够在半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附:媒体对王鹏点评

漂移到AI,没吃到肉,反而挨了顿毒打,似乎成了更多基金经理的缩影,其中不乏一些有名的基金经理。

截至目前,公募基金二季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

从行业上看,AI所属的通信、电子获最猛加仓,幅度分别达到1.64%、1.22%。

从前10大重仓股来看,中兴通讯(000063.SZ)取代药明康德(603259.SH)成为基金第5大重仓股。中际旭创(300308.SZ)首度跻入前10,市值亦突破千亿关口,今年上涨超380%。

从加仓的前10股来看,除了恒瑞美的,其余8只全被AI概念霸屏,包括中兴、旭创、工业富联新易盛科大讯飞等。

以上足以说明,面对AI的史诗级逼空行情,基金经理漂移AI成为实锤。

有人靠单押AI成为公募冠军,但有人似乎高兴不起来。

比如宏利基金王鹏。

陷入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在忍痛割掉新能源后,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竟然全面置换成AI,但依然摆脱不了今年净值新低的命运。

王鹏有着十分辉煌的背景,清华半导体专业毕业,也曾创造过3年5倍收益。

他的理念是投资景气龙头,在赚取业绩钱的同时赚取估值提升的钱。

2022年王鹏重仓新能源,尤其是海风、储能这两个环节。其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大储、海风是新能源内部成长性相对较好,且盈利能力不属于下降趋势的行业。

正所谓知行合一,以宏利转型机遇股票A为例,2022年末王鹏前十大重仓股中,7只为储能,3只为海风。

进入2023年,AI进入史诗级暴涨行情,诸如科大讯飞这类大块头都翻倍了。

一边是新能源的毫无抵抗式下跌,一边是AI的单边上涨,彼时是追逐还是坚守成了基金经理的头号难题。

或许是被逼无奈,王鹏在一季度试探性买入AI概念,包括金山办公同花顺等。与此同时,王鹏也没放弃景气投资理念,加仓海风股海力风电成为第4大重仓股。

万万没想到,二季报持仓出来后,王鹏竟然不踩油门进行180°调转,过于生猛。

一季度王鹏还持有6只新能源、4只AI。可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全部换成AI,占基金净值比为62%,环比提升48%。

这10股分别是工业富联紫光股份浪潮信息中科曙光天孚通信中际旭创新易盛沪电股份三七互娱中兴通讯

其中,有9只属于算力。也就是说,可见的就有6成仓位全部集中在AI算力,实在是过于夸张。

更惊人的是,王鹏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竟与一季度没有一只重合。

作为一个百亿级别基金经理,这样的调仓决定是否过于胆大随意。甚至一季度新买入的AI概念也被替换成其它AI概念,也许王鹏也深知AI只能看长做短?

最终这一场低位割肉新能源、高位追AI的戏码导致其净值迭创新低。

王鹏主管的5只偏股基金,在今年全部折戟。

宏利转型机遇股票A,是王鹏持有时间最长也是收益最好的一只基,今年该基金累计下跌17%,在850只同类型基金中排名804,几乎是垫底。今年5、6月也曾大幅攀升,单位净值从2.22飙升到2.84。现在又被打回原形,截至到7月21日跌至2.217创年内新低。

另外4只亏损也几乎在10%以上。其中2021年新成立的两只基金宏利新兴景气龙头、宏利景气领航至今没有扭亏,成立至今亏损高达42%、36%。

说实话,王鹏风格的漂移,无非是为了短期业绩,没想到反噬来得这么快。

像王鹏这样的案例也并非个例。

还记得4月的一篇报道,叫“最激进基金经理All in AI”,直指海富通基金经理吕越超。他比王鹏更猛,2022年持股扎堆新能源,在一季度就全部转换成AI。

不过依旧没能逆天改命,旗下基金在最近一个月下跌超20%,今年勉强盈利1.58%,只能说没亏。

所以,这一轮Ai行情看似轰轰烈烈,但真正能赚到大钱的又有几何?

一方面,排名靠前的基本是几亿、十几亿的小规模基金,如果靠某次押中风口获取超高关注度,一大量基民涌入,规模做大,这种部分靠运气获得的成功会不会到最后变成割韭菜,这样的例子似乎不少。

另一方面,在AI操作上,基金经理之所以难以复制新能源的成功,因为新能源至少有业绩兑现。

而AI虽是一场宏大叙事,但真正受益的太少,短期而言能兑现的在美股,A股依然偏概念炒作,这就意味着赚的是快进快出的钱,需要把握住节奏,这绝非易事。

面对短期上涨的巨大风口,到底是该漂移还是该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基金经理真需要好好反思,基民的钱也不是浪打来的,不能拿去随意赌博。

@泰达宏利沪深300 @泰达宏利张勋

$中际旭创(SZ300308)$ $宁德时代(SZ300750)$ $比亚迪(SZ002594)$

全部讨论

2023-07-25 11:22

王鹏废了,太让人失望了,就是一个赌徒

2023-08-25 23:13

王鹏,实在不知道要说你什么了。。。

2023-08-13 16:22

时间周期太短,后续继续观察

2023-08-10 19:08

跟风逼

2023-07-29 20:37

盲目跟风,惨痛的教训。

2023-07-25 11:27

其实出现漂移也属于正常,只是高位追涨买进去,明显就是接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