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树和小路

花树和小路

向往财务自由,信奉灵活投资,追求复利增长。

他的全部讨论

讨论

“堕落”了,又开始参与网下打新报价,能赚一点是一点。[狗头]

讨论

有些老牌百亿私募的争议比较大,其实,有些负面评价是不够客观的,没怎么考虑到以下2点。一是,在资金量差几个数量级时,直接对比收益率并无多大意义,难度系数差很多。个人的能力上限是操作多大的资金量,这点是需要考虑的。二是,跑出一条长期连续的、公开的净值曲线,而且这条净值曲线还是长期...

讨论

在附近吃完饭散步回家,路上遇到几个看房的,一个戴眼镜的小哥对其他人说,“一个小区好不好 ,就看楼下有没有理发店?”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裂开]

讨论

朋友说,跟踪老票和研究新票的时间应该各占50%。感觉自己最近的主要精力都用于跟踪老票,花在研究新票的时间还不够多,起码应该提到20%-30%。没有足够样本的对比,很容易陷入自我强化。

讨论

看到一组数据,23年换手率在5-10倍的主动权益基金有989只,占比23%。与我的微观观察有点像,有些公司内部按季度考核业绩,有些人的投资周期真按3个月以内去操作,相当于每年至少换手4次,年换手率不低于4倍。整体感觉,在自己认识的公私募基金经理中,最近3年做右侧交易的占比提升,短线趋势交易的...

讨论

替人来招行私行参加活动,才知道原来就在深圳湾一号的写字楼,真会选地方。以前听说有同行租在这里,希望打入社群开发高净值客户,但看最新管理规模估计效果一般。归根结底,营销只是锦上添花,业绩才是基础;没有业绩的加持,靠营销吸引来的资金也不可持续。

讨论

昨天出去调研巧遇一个朋友,说他们自己现在不投二级市场,把所有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另一部分委托外部的公私募基金管理。股市一直不缺自大和自负的人,能客观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如别人,已经远远超过一般人了。

讨论

每天各种股票投研群和私发至少2000条信息,最早会在晚上睡觉前逐一看下,后来发现实在太浪费时间,大部分信息和观点也可看可不看,对自己没创造什么价值。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首先要做减法,才能腾出时间做更重要的事情。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也会减少自己思考的积极主动性及深度。

讨论

私募最近出圈的2个都是负面新闻,每次都有一些圈外人来问。先是去年关自杀,有些人发现买私募产品可以亏损60%-70%。然后是最近瑞丰达实控人跑路,有些人发现私募竟然还能这么玩,买私募可能亏损85%-100%的本金。

讨论

公募限薪之后,有些比较优秀的基金经理会选择奔私。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公募的朋友,说他们公司基金经理的奖金发放递延比较多,有些人到手的年薪甚至还低于研究员。

讨论

有朋友买一只封闭三年的产品,净值先从1涨到1.4(费后),然后大幅回撤到0.74,最近又回到1以上。感觉他还算运气比较好的,这家老牌私募过去十几年的投资风格都比较稳定,每次大幅回撤后净值也都会修复回去,在低谷期企业也没有生存危机。有很多产品可以在水下徘徊很长时间,6-8年都回不到1以上,...

讨论

前段时间想加仓一只股票,当时给交易员下的是限价成交单,结果一直没跌到那个买入价,反而很快上涨40%多。因小失大。如果看好一只股票的潜在上涨空间足够大,这时仓位是第一位的,没必要太抠几个百分点的买入成本。

讨论

看到一家神奇的私募,运行5年以上,所有产品的净值都低于1,也都跑输沪深300指数,但管理规模依然超过20亿。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

讨论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挺大,承认自己的平凡,跟着已经被验证过的牛人,成长速度反而会更快,这也是一种路径。反过来,自己搞来搞去,最好的结果可能也只是小有成就。

讨论

近几年逆势扩张的证券类私募很少,管理规模缩水占多数,掉一两档的并不少见。但统计数据显示的整体分布变化不大,依然是100亿+占1%,50亿+占2%,20亿+占5%,10亿以内占92%,5亿以内占86%。可能是因为尾部有些出清。

讨论

评判一个投资人,组合和风控是其中比较重要的2个维度。最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落地,要求单票仓位不超过25%,杠杆比例不超过200%。这对限制高风险偏好的私募和保护私募客户是好事。还有一条比较有意思的是,“开放式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原则上不设置预警线、止损线。”用意可能是防止下跌时...

讨论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组织线上专题交流会,中途叫了两次,刚好那天有事没法参加,会后他拉了一个小群,才发现有个一线游资也在,很有名,经常上龙虎榜的那种。那个游资话不多,印象比较深的两次是对板块和个股走势的判断,在多数人看空时,他反而看多;在多数人看多时,他反而看空。最终走势也和他的预...

讨论

在看到财报差时才知道业绩差,往往是有问题的。翻了一遍股票池Q1业绩差的那些个股,基本都是自己事先预判到的。第一类是,对业绩影响因素做过拆分,从宏观和行业层面已经做过定性分析。第二类是,有更高频的前瞻数据指标跟踪,比如产品月度价格数据,订单中标数据等。第三类是,周边有对公司跟踪比...

讨论

看不完的财报,听不完的电话会[裂开]

讨论

普通的家庭和个人抗风险能力很弱,生一场大病就可以让多年的积累清零,变成净负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