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与人的重要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最近和一些还在VC一线的朋友讨论医疗项目,有些地方有不小的分歧,主要在两方面,1)投资圈普遍都以技术论为主,即创始人首先必须有较高的技术背景,公司的发展规划通常都是好学生的样子,即管线要创新、技术要独特、团队背景要好;2)另一些经历了更多的投资人则有更多商业化的思考,团队能否落地赚钱成为主要考量,但一旦碰到创始人商业化路子过于灵活,产品从商业化逻辑来说好卖,但“不显高端”的项目就很纠结。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1)很多都是非成熟的商业化,如果投早期的项目更是很多路子需要企业摸索,原来是不存在的;2)投资周期很长,通常流动性很差,持有几年是很正常的事,但几年的维度,无论产业发展、政策等都可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时候企业最终的样子和你投的时候已经完全不同,甚至产品都全换了,甚至团队都换了大部分,比如硅基仿生。有次我和前老板去和清源资本的刘总吃饭,他说看早期企业不要太细,因为最终的样子和你看到的可能完全不同,要把握一些原则。当时资历不深,感触不深,现在太认同了。

现在越来越认为,投资其实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两个:1)做对的事情,其实也就是趋势;2)投对的人,因为中间的九九八十一难大部分人都死在路上,只有最能整合资源、最懂人性、最明确方向的人才能走出来。最近在多个视频中又听到了类似的说法,都是比较成功的投资人或企业家,比如李想在一个视频中说他MBA的同班同学也是这么说的,他回头就觉得应该买特斯拉的股票,因为新能源车方向是对的,马斯克每个点(包括什么时候在中国建厂、什么时候推出什么策略等)都是对的。

我最近几年炒股亏了一些钱,一部分原因是我只买医疗的股票,主要是因为利益得失对我加深企业认知、了解行业趋势很有帮助,这某种程度也是我的一部分,毕竟负责战略事项。在此之前,我赚的一些钱现在回想起来主要也是趋势的钱,比如在法拉电子上我赚了几倍,说一千道一万就是新能源车的崛起,当然企业自身也是不错的。

那回顾在医疗亏的钱,现在想想也一样,最大部分亏在了趋势上。2015年后,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崛起,最大的逻辑就是制度的改变和投资的闭环,不需要盈利即可上市在一级市场形成了一个不需要商业化即可实现很高投资收益的闭环,催动了无数社会资本、美元资本、政府资本的涌入,现在在上市行列的公司都是时机最对、能力最对的幸存者。在2021年开始抄创新背景的医疗股,对生意的理解不足是亏损的一个原因,趋势的大幅向下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现在慢慢认知到了不好的企业是怎么样的,最近想看看医疗领域好的企业又是怎么样的呢?就开始翻看一些在2015年后成长起来的成功公司,无论是药明、昭衍、康方、信达、金斯瑞(好像不怎么想得到2015年前后成立,巨大成功的医疗器械公司…..)等,他们无一不是在狭窄的时间窗口中挣脱向光明的企业。在对比也上市,但混的差的公司,比如君实、开拓、康宁润迈德、启明等,真是能够从无数细节中看出人的差距,就像现在参加同学聚会一样,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都大。同一个方向中的差距可能就是人的差距了吧。我曾经问我们销售总(他原来是MNC的区域总),为啥君实和信达现在差距这么大?他说俞总是业务出生,君实是研发出生,完全不同,最开始他就觉得信达肯定比君实强。小到一个饭局、一次会面、一个会议大到战略决策、团队构建、组织管理,人和人的认知都差异巨大,结果自然也差异巨大。

最近又在想,现在看着那些初创公司,哪些究竟能走出来呢?心中非常黯然,趋势不在了,人再好,能成吗?

全部讨论

03-26 14:47

挺好的思考。如果把趋势的概念再推敲一下呢?从时间维度和变量维度两个方面,三五年的和十年的不一样,内部变量和外部变量驱动的也不一样。我理解十年以上的主要由内部变量驱动的才是趋势,其他我理解为周期。
以医疗行业为例,驱动行业增长的内部最大变量是老龄化和支付能力提升,其次是医生群体水平提升等基础设施完善,而外部变量是政策、资本市场、地缘政治以及疫情等因素。
过去十年,内部变量一直没变,未来大概率也不会变化,而外部变量除了地缘政治不懂不谈,政策和资本市场都有一定的周期性,资本市场尤其如此,从前几年过热到这两年的严冬,一直是三五年一个周期,当然几个外部变量共同向下的时候会比较痛苦。但既然是周期性的,而且现在是在周期底部,难道不值得更乐观一些吗?大树都是在严冬中孕育的哦。

人和人之间的差别比人和狗之间的差别还大
看看康方和康宁,看看信达和君实,看看迈瑞和微创,看看恒瑞和海正还真是天差地别

03-26 15:40

君实真的是一手好牌打得稀烂!除了pd1刚开始的时候闪了一下,之后开发速度严重落后,再之后商业化也是举步维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