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为本,估值为辅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280回复:249喜欢:652
抛开各种方法论,投资最终比的是远见,也就是空间,而估值是可以用时间或者策略交换的。打开自己,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是最重要的事。

以前我习惯于估值上的绝对安全,0296、0703都是基于估值做出的选择,但回头看本质上赚的是澳门赌场大发展的钱,同样时点买金沙,买银河,赚得未必少,而资金容量更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最不应该错过的是腾讯和FACEBOOK,而我只是捡到了金山软件和网龙(当时持有91熊猫系列app,后来卖给BIDU)的烟头。这是我这两年来最大的反思,所以很多朋友问,最近怎么推荐股票少了,其实是我看问题的角度变了。同样,去年最大的机会在澳洲和新西兰的消费品(受益于中国的海淘、跨境电商),随手一抓都是几倍的涨幅,而且是业绩驱动的,在我们还在A股或者港股做估值搏杀的时候,这是多大的蓝海。

几年前看到韩系化妆品的流行,我的选择是估值极低的1173(在香港销售韩系化妆品),而放弃了当时估值很高的太平洋爱茉莉,从最终结果看很可笑。但,实际做起来并不容易,毕竟财务上看估值是相对容易的事,而判断空间,对投资人的要求很高。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在合适的估值水平(安全边际)下,博一个巨大的空间,即有实有虚。但空间(虚)是本,估值(实)只是次要的事,这和我几年前的理解相反

抛砖引玉,ice兄他们在这贴里的分享更有价值,请诸君细看评论。

精彩讨论

PaulWu2023-11-01 09:32

这次不期而遇的提价,好公司拿着总归是惊喜更多一些,这是我2016年之后更愿意合理买优秀,而不是便宜买平庸的原因。

icefighter2016-03-13 11:08

谢谢。我还忘了提承德露露,黑芝麻,东阿阿胶,这几个也都是我看好买入重仓过但是没有太多收益的公司。
复盘可以发现,其实伪成长缺点很明显的,但是买入时屁股决定脑袋,会让自己有意忽略这些缺点。例如利乐申请了5层材料制作利乐包这个最省成本的解决方案的专利,纷美包装,青岛人民都是7,8层材料才能做一个利乐包,这个壁垒几乎是无法超越的。(我可以说,这个几层包装的问题,全世界投资界可能都没有注意,我是通过专利第一个发现的,至少公开材料上我没有发现有机构和投资者先于我本人指出这一点)但我还在幻想,利乐包市场这么大,纷美喝汤应该没有风险。
承德露露的口味的适应性,几乎也是没有解决方案的。
所以,归根结底在于能否改变格局,这需要先天和后天的综合。奇虎确实抓了一个有壁垒的细分市场,而且执行力很强,才能不断挑战成功。
有些项目和产品,可以说诞生之初就已经注定了失败,例如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还有当年广为看好的ATM异步传输模式,都是完美的设计但是高昂的成本,败给了GSM,IP网络这些不完美,但是更加低成本和通用的解决方案。
而有牛人做空Celsion这个医药股,基于热敏脂质体包裹阿霉素的产品ThermoDox的原理缺陷,这都是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外行基本是不可能发现这种致命缺陷的。
再举个例子,美国两大药房CVS和Walgreen,后来原来是老大,一直依靠内生成长,市值和估值遥遥领先CVS,但是最近十年,CVS通过外延并购扩张,结果反倒一举超越Walgreen,创造了外延并购打败内生增长的例子。一般教科书都会推崇内生增长,但是这两个公司的市值和排名次序的变化,却给了我们活生生的一个案例。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看懂了一个公司的成长性,特别是技术型公司,很可能还是盲人摸象,因为没有把握真正的成功因素,下次可能就会犯错。
研究商业越多,我越害怕不确定性,想学巴菲特又学不好,符合老巴标准的公司中国太少了。

Every2016-03-13 10:25

深有同感,发展空间远比安全重要,市场环境已不同于以前了。
现在的市场都是提前把预期兑现,剩下长时间等待验证。

PaulWu2021-12-02 12:25

这是5年多前的思考,也是对我自己意义最大的一次反思,原来我的做法是从低估值里找成长逻辑,之后是从成长里找合理估值,虽然只是先后次序的不同,但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今天限于篇幅,我做了有分歧的表述,可以以这份为准。

黑龙_杭州2023-11-01 11:04

原来我的做法是从低估值里找成长逻辑,之后是从成长里找合理估值,虽然只是先后次序的不同,但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全部讨论

2023-11-01 09:32

这次不期而遇的提价,好公司拿着总归是惊喜更多一些,这是我2016年之后更愿意合理买优秀,而不是便宜买平庸的原因。

2021-12-02 12:25

这是5年多前的思考,也是对我自己意义最大的一次反思,原来我的做法是从低估值里找成长逻辑,之后是从成长里找合理估值,虽然只是先后次序的不同,但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今天限于篇幅,我做了有分歧的表述,可以以这份为准。

2023-11-01 11:04

原来我的做法是从低估值里找成长逻辑,之后是从成长里找合理估值,虽然只是先后次序的不同,但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2016-03-13 10:25

深有同感,发展空间远比安全重要,市场环境已不同于以前了。
现在的市场都是提前把预期兑现,剩下长时间等待验证。

2016-04-02 00:53

Well written Paul. Good to see you getting to another level. Here is my two cents:
In principle, both penny-counting obviously-cheap cigarbutt and long-runway seemingly-expensive compounder style can do well. Buffett used to say there there are quantitative opportunities and there are quantitative ones. The former type is a lot more frequent and is fairly standard, whereas the latter is rarer and more individualistic. But it is the qualitative ideas that "really make the cash register sing". Another way to categorize the two is simply Ben Graham vs Phillip Fisher. So Paul's strategy migration is no coincidence, as Buffett have made the same choice years ago.

In practice, however, there is something about ride-aility of big winners ( 汝今能持否). Some of the multi-baggers may be obvious only from afterwards, especially when they offer little margin of safety from the usual valuation perspective. Realistically, it will be hard if you have to hold fast to them through large price swings or negative news flows.

In my view, here is the true reason why Fisher style is likely to be more relevant and effective than Ben Graham: ongoing and unstoppable money printing. Big money has to throw themselves into the market one way or the other, and it is just natural for them to follow the least resistance route: to follow the liquidity, momentum, and perceived sustainable growth potentials. Valuation multiples tend to get ignored especially when the real interest rate is almost zero or even negative

04-16 16:54

好文。动态的估值vs静态的估值。

2016-03-13 10:13

我,知道,但做不到

2017-04-21 07:29

有空间的票大多市场会给高pe,然后90%可能是成长陷阱,但那10%将是持续高增长。

2016-03-23 14:23

好文分享,雪球上高手的有价值的思考分享越来越少,捡一篇是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