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ya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46喜欢:3
我,知道,但做不到

热门回复

2016-03-13 11:08

谢谢。我还忘了提承德露露,黑芝麻,东阿阿胶,这几个也都是我看好买入重仓过但是没有太多收益的公司。
复盘可以发现,其实伪成长缺点很明显的,但是买入时屁股决定脑袋,会让自己有意忽略这些缺点。例如利乐申请了5层材料制作利乐包这个最省成本的解决方案的专利,纷美包装,青岛人民都是7,8层材料才能做一个利乐包,这个壁垒几乎是无法超越的。(我可以说,这个几层包装的问题,全世界投资界可能都没有注意,我是通过专利第一个发现的,至少公开材料上我没有发现有机构和投资者先于我本人指出这一点)但我还在幻想,利乐包市场这么大,纷美喝汤应该没有风险。
承德露露的口味的适应性,几乎也是没有解决方案的。
所以,归根结底在于能否改变格局,这需要先天和后天的综合。奇虎确实抓了一个有壁垒的细分市场,而且执行力很强,才能不断挑战成功。
有些项目和产品,可以说诞生之初就已经注定了失败,例如摩托罗拉的铱星计划,还有当年广为看好的ATM异步传输模式,都是完美的设计但是高昂的成本,败给了GSM,IP网络这些不完美,但是更加低成本和通用的解决方案。
而有牛人做空Celsion这个医药股,基于热敏脂质体包裹阿霉素的产品ThermoDox的原理缺陷,这都是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外行基本是不可能发现这种致命缺陷的。
再举个例子,美国两大药房CVS和Walgreen,后来原来是老大,一直依靠内生成长,市值和估值遥遥领先CVS,但是最近十年,CVS通过外延并购扩张,结果反倒一举超越Walgreen,创造了外延并购打败内生增长的例子。一般教科书都会推崇内生增长,但是这两个公司的市值和排名次序的变化,却给了我们活生生的一个案例。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看懂了一个公司的成长性,特别是技术型公司,很可能还是盲人摸象,因为没有把握真正的成功因素,下次可能就会犯错。
研究商业越多,我越害怕不确定性,想学巴菲特又学不好,符合老巴标准的公司中国太少了。

2016-03-13 10:48

复盘总是相对容易, 真回到那个时点决策,未必这么轻松。但icefighter兄可以试着复盘看看美国的一些成长股走势,也许会有启发,比如消费品的KORS,科技股的TESLA。我是从qihu这个交易开始越界的,后面私有化套利不算,我总共买入了4次,前3次买入都不便宜,第一次是在IPO, QIHU开始从单纯的广告倒流,转做网页游戏分发;第二次是在QIHU宣布自己做搜索;第三次是在网龙高价卖了APP分发给百度,我注意到QIHU也在做这块业务;第四次是因为估值便宜,PEG低(大概在14年中,高位回调下来那会)。先抛开我个人交易上的失误不谈,前3次都是能赚钱的,唯一亏钱的是在第4次,这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

看到老文,不知道ice兄目前有找到好办法应对这个问题没。之前我和一个朋友一段时间也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研究了一年汽车行业的复杂性,所以一直在想如何面对基本面研究的缺陷和自身的缺点。所以我后来写了从基本面研究缺陷看市场面研究那篇文章。但实际上,我还是有些担忧,希望找到更好的应对方法。我朋友就彻底转向行业变数少的行业,例如共用事业,然后利用覆盖面与交易策略以及低风险套利赚钱。

2016-03-13 13:33

成长股如果在不明朗的时候有点底仓可行,只要认定就只买不卖。我们犯过的常见错误是1、以为可以高卖低买,结果是成本越做越高。2、卖成长买周期,结果周期股没有走出来。3、卖现在的成长去买更好的成长,往往对新行业了解不深,拿不住,原来的鸟又飞了。除非非常确定,老行业透支,新行业公司吃透,即更好的选择事实上出现。

2016-03-13 10:31

一针见血,我这几年的经历也证明了,知易行难,没有Paul兄的眼光,买不到真成长,买到的都是伪成长,还不如手握现金在危机底部买真正低估的公司呢,浪费了我几年时间和机会成本,好在收获了一些经验。

2021-12-02 16:35

有些是变化的,有些是不变的,甄别起来不容易。

2016-06-10 21:26

請教在高成長預期下應如何估值?

2016-05-29 22:47

没错,这时候反而是最危险的

2016-05-27 11:47

写的不错,学习了,赞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