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401回复:309喜欢:73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精彩讨论

大道无形我有型01-15 08:54

@树一树二森林海: 很久以前回复我的

段永平:从字面上理解,“消费者导向”指的是企业在做产品决策的时候是基于考虑产品最后的消费者的体验的。“市场导向”看上去是基于现在是否好卖的。很多时候这两者区别不是那么明显,因为好卖的东西往往就是消费者喜欢的。但消费者往往只是根据现有的产品来决定自己的喜好,所以经常会显得短视,如果企业总是“市场导向”的话,则陷于短视状况的概率就会相对大些。而总是注重消费者体验的公司则往往会眼光放得长远些,出“伟大产品”的概率就会大很多。过去的国营企业往往基于计划经济,所以连“市场导向”都做不到。绝大部分企业最后大概只能到达“市场导向”的地步,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是“利润导向”的,而要做到“消费者导向”需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或者说需要能够放弃一些短期利益去做出最好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其实有些企业或多或少也是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但能力上还没有达到做出伟大产品的地步,所以这类企业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强大,但生命力却往往会比人们想象的强很多。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是真的在骨子里具有“消费者导向”同时又具备实现“消费者导向”的能力的,这些公司最后往往会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公司”。没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不大会真的有“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最后也不大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具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往往多少具有了“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或叫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就有可能会慢慢变成“伟大的公司”。公司是由人来经营的,所以“伟大的公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有可能会改变一些东西,让一些“伟大的公司”变回到不那么伟大。

大道无形我有型01-14 13:42

以客户为中心就是生意导向的意思,和以用户(消费者)导向的意思很不一样。

有所不为而后有为01-14 20:27

很久以前回复我的。
段永平:从字面上理解,“消费者导向”指的是企业在做产品决策的时候是基于考虑产品最后的消费者的体验的。“市场导向”看上去是基于现在是否好卖的。很多时候这两者区别不是那么明显,因为好卖的东西往往就是消费者喜欢的。但消费者往往只是根据现有的产品来决定自己的喜好,所以经常会显得短视,如果企业总是“市场导向”的话,则陷于短视状况的概率就会相对大些。而总是注重消费者体验的公司则往往会眼光放得长远些,出“伟大产品”的概率就会大很多。过去的国营企业往往基于计划经济,所以连“市场导向”都做不到。绝大部分企业最后大概只能到达“市场导向”的地步,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是“利润导向”的,而要做到“消费者导向”需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或者说需要能够放弃一些短期利益去做出最好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其实有些企业或多或少也是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但能力上还没有达到做出伟大产品的地步,所以这类企业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强大,但生命力却往往会比人们想象的强很多。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是真的在骨子里具有“消费者导向”同时又具备实现“消费者导向”的能力的,这些公司最后往往会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公司”。没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不大会真的有“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最后也不大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具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往往多少具有了“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或叫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就有可能会慢慢变成“伟大的公司”。公司是由人来经营的,所以“伟大的公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有可能会改变一些东西,让一些“伟大的公司”变回到不那么伟大。

财富智慧与美酒01-14 14:44

芒格老爷子讲的卖五颜六色鱼饵的故事,卖货人说鱼饵是卖给钓鱼人,而不是卖给鱼。客户导向是看客户买不买账,用户导向是鱼喜不喜欢鱼饵。

正常用户01-14 13:49

客户是买产品的人,用户是用产品的人,看起来差不多,但在经营当中确实区别很大

全部讨论

以客户为中心就是生意导向的意思,和以用户(消费者)导向的意思很不一样。

很久以前回复我的。
段永平:从字面上理解,“消费者导向”指的是企业在做产品决策的时候是基于考虑产品最后的消费者的体验的。“市场导向”看上去是基于现在是否好卖的。很多时候这两者区别不是那么明显,因为好卖的东西往往就是消费者喜欢的。但消费者往往只是根据现有的产品来决定自己的喜好,所以经常会显得短视,如果企业总是“市场导向”的话,则陷于短视状况的概率就会相对大些。而总是注重消费者体验的公司则往往会眼光放得长远些,出“伟大产品”的概率就会大很多。过去的国营企业往往基于计划经济,所以连“市场导向”都做不到。绝大部分企业最后大概只能到达“市场导向”的地步,因为大部分企业都是“利润导向”的,而要做到“消费者导向”需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或者说需要能够放弃一些短期利益去做出最好的产品去满足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其实有些企业或多或少也是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但能力上还没有达到做出伟大产品的地步,所以这类企业看起来可能没有那么强大,但生命力却往往会比人们想象的强很多。只有极少数的企业是真的在骨子里具有“消费者导向”同时又具备实现“消费者导向”的能力的,这些公司最后往往会被人们称为“伟大的公司”。没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不大会真的有“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最后也不大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具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往往多少具有了“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或叫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就有可能会慢慢变成“伟大的公司”。公司是由人来经营的,所以“伟大的公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有可能会改变一些东西,让一些“伟大的公司”变回到不那么伟大。

做过B端生意的就会明白这个道理。客户不一定是用户!

01-14 13:57

我不赞同这个公司的做法!第1条直接伤害的是最终用户!不发行也解决不了,那是公司自己的问题,但一个生意想做得持久,永远要站在用户的角度考虑问题,用户是上帝,不是随便说说的。如果从一开始,就坚持用户第一,我相信也不会等到发行时才意识到你所说的问题。
第2、3条都有损下游代理商渠道商的利益,可能伤害你所在公司的信用;不利于公司长期发展。
之所以困扰你,是因为你们公司决策层屁股决定脑袋,先争取自己活着的问题,已无力顾及用户和代理商的利益;但这两方,长期看都是公司的衣食父母。
通过你这个问题,感觉你这家公司在行业中挺艰难的,自己真有本事、做事有底线的话,该跳就跳了吧。

01-15 00:32

01-14 13:48

以用户为导向

01-16 00:22

没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不大会真的有“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最后也不大可能成为“伟大的公司”。具有“利润之上”的追求的公司往往多少具有了“消费者导向”的文化或叫基因,在某些条件下就有可能
会慢慢变成“伟大的公司”。公司是由人来经营的,所以“伟大的公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时间有可能会改变一些东西,让一些“伟大的公司”变回到不那么伟大。选择公司,选自己的的信仰,引导下一代“有利润之上”的文化追求。

01-14 23:09

同样的烦恼

01-14 17:16

第二条是果的话,第一条就是其中一部份因。产品滞销,可能是这个产品本身市场需求就不大或者因为产品质量原因卖不出去。第一条不解决,后面估计还会出更多的问题。
第一条解决了,有可能第二条的问题便不存在。但是逼着压库存的做法,可能也不太好的行为。
第三条可能跟公司管理有关,如果出现了,可以本次按口头约定继续执行。后续完善规定,按合约执行。
大道当年做的产品,据说代理商都是排队拉货,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大道以用户为中心,用户需求拿捏的准,再是产品质量控制的好(据说返修率控制在3%以内)。

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第一章里的最后一节很详细的介绍什么是以客户为导向。这是一个很系统的话题,是一整套模式,如果可以我建议你很认真的学习一下营销管理,这是一本管理圣经!对市场有着非常了不起的洞察力!经常看得我恍醍醐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