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也有近十年没见面了,这十年是真的快呀
对华谊的持有,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受到了些波折,但接下来的几个月,市场的走向仿佛完全按照我写好的剧本在表演,看着自己预计的种种情况逐一兑现,真的是收获了巨大的信心。
到这一年的夏天,华谊的涨幅早已达到我的预期,我开始积极寻找下一个机会。这时,破圈动作频频的乐视网走进了我的视野。
又是漫长的追踪和不眠不休的计算、研究,等乐视的超级电视发布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大量持有它的股票。不得不说,超级电视真是个领先竞品一个时代的好产品,我在第一时间抢购了两台,还送给陈小槑一台。贾跃亭后来的那些事我不评价,但是回到2014年年初,坊间对乐视网的无端指责恰恰让我的持有信念愈发坚定了。
连续两次重仓(且加杠杆)成功,让我实现了财务自由,并且开始有些飘飘然。其实我还是很理智的,并没有选择乘胜追击、继续去找下一个爆发前夕的成长股,而是选择了一个比较保险的蓝筹标的——长安汽车。到2015年牛市进入最疯狂的时候,我几次提醒大家注意市场风险,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长安汽车这样的绩优股不存在泡沫,可以安心持有。
于是,市场先生给我上了一课。
七、涉足投资圈,进入下半场
2013-2015年,因为我在雪球坚持发实盘晒单,又因为我耿直敢说,加上梁大师@梁宏 经常给我转发,逐渐聚敛了不少人气。(我和梁大师也有段故事,当时我在他公司一起干了几个月的准合伙人,但我发现每天啥事没有,和他年龄差了比较多也没共同话题,就请辞了,也真的感谢他当时给予的信任。)
2016年我突发奇想开了一个炸薯条店,没想到有很多球友专程前来捧场,有很多甚至没留下名字就走了。而我现在的合伙人也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我(通过一篇无心插柳的吐槽关注我的),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他和我年纪相仿,趣味相投,当初刚开公司时每周末我们还去加班(十来个人打lol,打到天黑撸串吃火锅),很合我的胃口,我从此也算是成了个圈里人。
从2015到2025,人生从三十迈向四十,这段时光在我感知里却过得异常之快,快得像被压缩了,仿佛只是过了三年。
回望这十年,如果忽略中间一些波动,从2018年底部算起,A股(尤其全A等权指数)其实走出了一轮持续至今、超越2015年高点的长牛。只是指数编制的原因(如上证指数权重股影响),很多人未能明显感知。
有些事想起来就觉得很有意思:很多历史性的时刻,在当初给你的感觉就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很多重要的决定,往往是秉持几条简单的原则,在短时间内做出的。
比如我投资$小米集团-W(01810)$ ,我的逻辑非常简单——对比美的,它显然被低估了。况且那个时候雷总亲自下场,说小米可以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支股票”(说完这话股价又打了六折),看到一号人物都这么重视市值管理,我也颇受鼓舞,在它入通的第一天就买入了。
当然,在这期间,我的投资也并非一帆风顺。
比如我曾经看好巨星科技而重仓持有,事实证明这家公司确实优质,然而在2018年的贸易战中,它因过高的海外业务占比,股价剧烈下挫,我的判断受到了很多质疑(好在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
再比如我曾因看好一款爆款游戏《摩尔庄园》的下载数据,重仓吉比特(300元左右买入)。它一度涨到600元,我却因贪心未及时止盈,最终坐了巨大的过山车,几乎平本出局(股价曾跌至200多)。这让我明白:事件驱动需谨慎,市场预期常提前反应,榜单数据时效性有限。
卖掉吉比特,是因为发现了自认为更具潜力的$心动公司(02400)$ 。当时心动市值远低于吉比特,游戏质量不俗,还拥有TapTap平台这一独特价值。我基于追求性价比的逻辑,在约20港元买入。然而,“价值陷阱”也常在我买后出现——心动股价一路下跌,我在跌至10港元左右时子弹(资金)几乎打光,它却继续暴跌,最低探至7.6港元。
那段日子非常煎熬,信心备受打击。所幸我坚信其核心游戏《心动小镇》(类似《摩尔庄园》的模拟经营类,易出圈且有Tap赋能)的潜力,以及公司模仿《香肠派对》长线运营的能力。最终,心动股价从底部大幅反弹,我持有至2025年才卖出,收获颇丰。这笔投资印证了:深入研究、坚守逻辑,有时需要经历至暗时刻的考验。
当然投资路上也有失败。美吉姆(早教)是我看走眼的案例。我几次参加股东大会,甚至与董事长面对面深谈,被他清华背景和宏伟蓝图打动,戴上了信任滤镜。这中间的故事,后面再撰文细说吧。
我近年的投资转向了更贴近生活的消费领域。选择361度 ,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又开始长跑了,由此开始关注体育产业的公司,而且通过比较(安踏市值大、特步频繁融资、李宁估值相对高),看中361度估值低(当时PE约6倍)、跑鞋产品线增长强劲(受益跑步热)、中考体育鞋细分市场潜力,以及其“超大店”(类似迪卡侬模式)的创新尝试。作为防御配置,其后续表现(不到一年涨约80%)远超预期,最终因短期涨幅过大且基本面未显著领先同行而选择卖出。
现在我布局$泡泡玛特(09992)$ 则着眼于更长期(试图挑战一下“看十年”的难度)。
这十年,在雪球等平台分享观点,我始终秉持真实守信的原则,近年则疏于更新,自嘲已是“过气网红”。然而现在,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又要重新出发了。
回顾我的投资生涯,最大的教训刻在骨髓里:
1. 远离杠杆: 早期吃过甜头,后期连本带利还回去。杠杆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远非表面成本所能衡量。
2. 切勿做空: 近年因投资顺遂有些“飘”,尝试做空指数期货,结果惨痛。做空与做多的心理煎熬截然不同——亏损会随着股价上涨而指数级放大,且存在高昂的“贴水”成本(如我近一年仅贴水就亏了数百万)。这再次印证了巴菲特的忠告:做空极度危险,与简单投资背道而驰。
十年弹指一挥。市场环境在变,牛熊周期在变,具体投资的公司在变,我的经验和教训也在累积。然而,核心的东西似乎没变:专注由下而上选股、偏好消费及熟悉领域、持股数年的耐心、对“价值”的底层信仰,以及那份对市场的敬畏。还有,就是时间流逝本身带来的警示——人生不能只有K线图上的两种颜色,下一个十年,需要更丰富的色彩。
那些年我们拥趸的大佬就剩几个还活跃在雪球 真金白银 用持仓表达观点 狸哥永远值得尊敬和信任
看标题是30岁吗?可是看内容又不像,是40岁。
相比之下,我感觉我的生活真平淡得像白开水一样。
今天怎么好多人开始写自传……
无法复制的人生经历,无论好坏都是宝贵的财富,祝福你越来越好!
必须转发,10年初始,在ppmt已经上涨30倍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个格局,着实见解非凡。好,我们一起走一起看
雪球的第一个账号找不到了,依稀记得阿狸当时开薯条店时吐槽过停车费挺贵的,也记得重仓长安汽车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