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狸小传:我这三十年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8回复:169喜欢:296

一、 我的童年时代

我出生在上海一个已经不存在的区——南市区,这个区基本以古代上海县城的护城河为界,而且我家刚好坐落在它的中轴线上,与城隍庙相对。

但是你可别觉得我是什么沪爷。其实出生在80年代的上海人,童年环境基本大同小异,大家都是工人子弟,我父母也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只不过父亲是海事单位的公务员,收入一般但福利比较好,在当时也能算是小康之家了吧。

我和我的同龄人大多住着那种两三层的砖木结构房,通过蜿蜒的木楼梯连接着十几户人家。我家是个16平米的单间,当时没感觉到小,但有一个特点至今难忘:就是“公用”——公用的水槽,水龙头上有些还会加个锁,公用的电话,公用的灶台,条件好点的还会有公用的卫生间。

从我家出发,通往城隍庙的这条路叫做福佑路,这条路很窄,但是非常热闹,两侧全是商铺,到了周末更是会有大量地摊,把本来就狭小的马路都挤成缝了,卖衣服的、卖黑胶唱片的、卖雪花膏的、卖假古董的……什么都有。

福佑路这地方买东西,你必须养成货比三家、锱铢必较的习惯,哪怕买一双袜子都要还价,否则就会被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后来的性格:买东西只肯出恰如其分的价格,而且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说到这里,真是要感谢福佑路,它实现了对我的商业启蒙。

二、 我的校园生涯

我的学生生涯堪称平平无奇,普通的小学、普通的中学,成绩也属于中游,数学略好,语文英语较差。老师一般也不太喜欢我——包括数学老师,因为我不太守纪律,喜欢在课堂上说笑打闹,也时常带一些违禁物品到学校(这点陈小槑的《魔都往事》系列有所提及),让他们心惊肉跳。

好在我们那个时候也不流行卷学习,我们在学校里就盼着上体育课打篮球,而大把的课余时间则在电脑房里度过。我和同学们从红色警戒玩到帝国时代,从帝国时代玩到星际争霸,不知不觉就到了要选择发展方向的时刻。

我对读书这件事真的没有太大的热情,于是选了一个园林设计学校,父母也支持,因为当时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不错,而我主要是眼热设计专业的学生很拉风,可以飘着一头长发、背着画夹到处去写生。然而进了学校我才发现把自己给坑惨了——我的绘画天赋基本为0,连最基本的“画得像”都做不到,经常被点名批评。换了个赛道,没想到还是“学渣”,真是无奈了。

我体育方面的表现倒是不错,我很早就跑了上马——应该是第二届,那时候还叫“东丽杯” 。这个过程印象还是蛮深刻的,因为报名时按规定年龄不到18岁不能报全程,我篡改了自己的出生日期……

比赛时,没有经验又年轻气盛的我一开始就卯足了劲跑,还因此被拍到了电视直播里,后来发现内力不足,不断被人超越,中途鞋子也坏了,塑料夹层不断摩擦脚趾,一开始痛得钻心,后来就麻木了,到了终点才发现袜子和破损的皮肉已经被血粘到了一起。最终拿了135名,也是凭着那张名次证书得到了体校田径教练的青睐,让我进队走读训练。

跑马拉松的的经历教会我很多:忍耐、坚持、控制节奏,这些能力都在后来的投资生涯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运用。

三、 我的股市启蒙

90年代的时候国家全面推进市场经济,一个重要举措就是恢复股市,而上海是全国的排头兵。

我对当时全民炒股的热潮记忆犹新,比方说30块钱一张的认购证转手就可以变10000元,300倍的收益,很多人靠此一夜暴富,现在吹牛都不敢这么吹,然而这是我亲眼所见。

在这种刺激下,我身边的家人、街坊四邻,炒股的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个堪称传奇的人物,大家都叫他榔头。(关于他我专门写过篇长文

榔头是我爸的发小,论辈分我得叫他爷叔,他从小就喜欢捞偏门,不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并且年纪轻轻就混到了病退(因重大疾病提前退休),然后拿着退休金专心宅家炒股,并且真的在股市里赚了不少钱。

他有很多令人瞠目结舌的绝技,比如,在没有电脑的年代,他可以用铅笔手绘K线图,而且无比精准。我对他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总是抱着一大把铅笔到我家来削(当时我家有一台很高级的德国削笔刀),但被问到跟股市有关的事情时,却总是三缄其口——他认为知识是一种稀缺商品,不应该无偿分享。我现在才想通的知识付费的逻辑,三十年前就让他琢磨明白了。

在榔头等人的影响下,我很早就开始关注股市了,上初中时就偷偷把我爸的股票机带去学校,只恨当时尚未成年,没有属于自己的股票账户。

所以,到2001年,我刚拿到身份证的时候,马上就给自己置办了一份成人礼——去证券公司开户,并且拿自己的全部家当(大概1400元)all in了一只叫英豪科教的股票。原因很简单,我听很多人说这是只大牛股,是上一年度的总龙头,而当时它股价腰斩,大家都认定很快会反弹回去。

我想现在的股民应该没几个人对英豪科教有印象吧?很正常,因为它后来退市了,而我带着侥幸一直坚守到最后一刻。随着那些美好的故事在一夜间全部覆灭,这只教育股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投资股票不能靠讲故事,不能算市梦率。

四、 谁还不曾是个牛马

从学校毕业之后,我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进入设计院之类的单位工作,一方面是因为我的绘图基本功实在太差,另一方面是我对这种按部就班的行当实在兴趣不大。

我向来喜欢模式简单但结果刺激的事——比如——摆摊。早在上学的时候,我就在上海影城门口摆摊卖VCD赚了不少钱(摆几次摊就把英豪科教亏掉钱的赚回来了),

毕业后我还是选了我最喜欢的活:销售,这次是卖车。

入职这家公司的时候,我是全公司最小的一个,但干了不到半年,公司就让我带新人了。我业绩之所以牛,是因为其他销售都在依靠门店自然流量转化的时候,我独辟蹊径,去互联网(bbs、qq群)上找新的客源,直接杀进蓝海。

这中间还发生过很多趣事,比如,当我急于打开新的销售网络的时候,一个很久没联系的老同学突然介绍我加入一个类似安利的组织(你懂的),然后我灵机一动:如果我打入他们内部去,那不就是一个现成的客户网络吗?只要有一个人买了我的车,跟大家见面的时候顺带推荐一下,那就是人传人的病毒式营销啊!

我动机不纯地去上了几次洗脑课,准备一有机会就反向安利,然而最后发现这些人其实都是吹嘘,实际没有任何购买力,只得悻悻而归。

再后来我加入了一家拿到风投的互联网公司,主营体育类Fantasy游戏,并且也把好友@陈小槑 一并拉入进来。当时我们的业务还做得不错,NBA的拜伦戴维斯都给我们打广告,虎扑(当时叫HoopChina)的市场经理来找我们谈合作时还是一种很拘谨谦卑的姿态。

后来,当公司增长乏力的时候,为了打开局面,我策划了一款划时代的网页游戏——梦幻篮球经理,在Fantasy游戏的球星卡市场中加入了类似股票竞价的机制,我料定这款游戏会大火,拿着产品文档去中信泰富找投资人谈,说这至少得加投一轮五百万的才做得起来。而投资人瞻前顾后,很快,08年的金融危机爆发了,别说下一轮,整个公司都成为历史了。

怎么办呢?打工是不可能继续打工的,接下来,我自己干了。

五、创业之路

我拿着不多的积蓄在商城里租了个位置不算好的铺位,卖蚊香片等等,总之是看淘宝上什么品卖得火,我就卖什么品。最早时我只有一辆电瓶车,每天开去进货,两三年的时间里,每天大概工作十几个小时,基本没有休息日。

这一阶段的经历纯属交学费,后来我意识到,与其跟着淘宝的趋势干,不然自己干淘宝啊!

我立即想到了我成长的地方——福佑路,虽然民居早已动迁,但商业区不但没有搬走,反而升级了,各种批发商的摊位一应俱全。我几番摸索、几经谈判,搞定进货渠道之后,咬牙买了辆飞度,挂着快皖牌(沪牌实在太贵),一星期进一次货,剩下的时间深耕网店运营。

我不喜欢人跟内卷——即使是在做网店的时候。我又一次另辟蹊径,把福佑路那种小额批发的模式搬到淘宝上,用低价吸引顾客,然后用销量提升店铺评级、碾压我的竞争对手,这个简单的模式果然一炮成功。再加上当时iPhone 4大卖,手机包等周边产品需求激增,而我卡在头部位置迅速切入这个生意,堪称是完美的戴维斯双击。

到2013年之前,我通过淘宝店已经转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并且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股市。

六、再战股市

回想当初,我还是一个股市小白,贪婪地学习着所有跟投资相关的知识。

那时也没有雪球,我在微博上关注了好几个大V,其中有个叫邓元杰的,我从2011年就开始关注了,他的话我句句奉为圭臬,隔不久就要去刷新一下他的主页(当然现在再看他的大多数观点和方法论,我都会持保留意见)。

虽然水平很有限,但可能是传说中的新人运气好吧,我在那个时期重仓的一只家电股,居然也获得了不错的回报,增厚了我弥足珍贵的启动资金。

2012年末,一部《泰囧》横空出世,打开了国产电影票房的天花板,也打开了A股电影公司估值的天花板,光线传媒的股票几乎是光速上冲,向我揭示了这个领域巨大的投资机会。

那时的我在投资方面的认识还很稚嫩,但是我知道一个很浅显的道理:知其雄守其雌(这句话是邓元杰常挂在嘴上的)。光线是第一个因票房激增而受益的上市公司,但肯定不是最后一个。于是我经过一番研究,很快锁定了我的目标:华谊兄弟

我对华谊的研究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尤其是当它官宣贺岁档《西游降魔篇》签订了票房对赌协议之后。当时国内的媒体和投资者对于对赌这种模式还很陌生,对华谊的票房分润进行了最保守的估计。但是我经过缜密的计算和推理之后,发现华谊的实际分润很高,而且票房越是劲爆,对它越是有利。

所以,在市场普遍看低《西游降魔篇》电影票房、看低华谊对赌收益的时候,我认定这是几年难遇的投资机会,毅然决定投入所有的资金买入它的股票。

正好也是那个时候,陈小槑向我推荐了一个投资论坛,说里面牛人很多,讨论的质量非常高,还发给我一个邀请码。

这个论坛就是雪球。这是我注册雪球后发的第一个帖子,值得纪念一下:

对华谊的持有,虽然一开始的时候受到了些波折,但接下来的几个月,市场的走向仿佛完全按照我写好的剧本在表演,看着自己预计的种种情况逐一兑现,真的是收获了巨大的信心。

到这一年的夏天,华谊的涨幅早已达到我的预期,我开始积极寻找下一个机会。这时,破圈动作频频的乐视网走进了我的视野。

又是漫长的追踪和不眠不休的计算、研究,等乐视的超级电视发布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大量持有它的股票。不得不说,超级电视真是个领先竞品一个时代的好产品,我在第一时间抢购了两台,还送给陈小槑一台。贾跃亭后来的那些事我不评价,但是回到2014年年初,坊间对乐视网的无端指责恰恰让我的持有信念愈发坚定了。

连续两次重仓(且加杠杆)成功,让我实现了财务自由,并且开始有些飘飘然。其实我还是很理智的,并没有选择乘胜追击、继续去找下一个爆发前夕的成长股,而是选择了一个比较保险的蓝筹标的——长安汽车。到2015年牛市进入最疯狂的时候,我几次提醒大家注意市场风险,但另一方面,我又觉得长安汽车这样的绩优股不存在泡沫,可以安心持有。

于是,市场先生给我上了一课。

七、涉足投资圈,进入下半场

2013-2015年,因为我在雪球坚持发实盘晒单,又因为我耿直敢说,加上梁大师@梁宏 经常给我转发,逐渐聚敛了不少人气。(我和梁大师也有段故事,当时我在他公司一起干了几个月的准合伙人,但我发现每天啥事没有,和他年龄差了比较多也没共同话题,就请辞了,也真的感谢他当时给予的信任。)

2016年我突发奇想开了一个炸薯条店,没想到有很多球友专程前来捧场,有很多甚至没留下名字就走了。而我现在的合伙人也是在这个时候认识了我(通过一篇无心插柳的吐槽关注我的),向我伸出了橄榄枝,他和我年纪相仿,趣味相投,当初刚开公司时每周末我们还去加班(十来个人打lol,打到天黑撸串吃火锅),很合我的胃口[捂脸],我从此也算是成了个圈里人。

从2015到2025,人生从三十迈向四十,这段时光在我感知里却过得异常之快,快得像被压缩了,仿佛只是过了三年。

回望这十年,如果忽略中间一些波动,从2018年底部算起,A股(尤其全A等权指数)其实走出了一轮持续至今、超越2015年高点的长牛。只是指数编制的原因(如上证指数权重股影响),很多人未能明显感知。

有些事想起来就觉得很有意思:很多历史性的时刻,在当初给你的感觉就是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很多重要的决定,往往是秉持几条简单的原则,在短时间内做出的。

比如我投资$小米集团-W(01810)$ ,我的逻辑非常简单——对比美的,它显然被低估了。况且那个时候雷总亲自下场,说小米可以成为“年轻人的第一支股票”(说完这话股价又打了六折),看到一号人物都这么重视市值管理,我也颇受鼓舞,在它入通的第一天就买入了。

当然,在这期间,我的投资也并非一帆风顺。

比如我曾经看好巨星科技而重仓持有,事实证明这家公司确实优质,然而在2018年的贸易战中,它因过高的海外业务占比,股价剧烈下挫,我的判断受到了很多质疑(好在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

再比如我曾因看好一款爆款游戏《摩尔庄园》的下载数据,重仓吉比特(300元左右买入)。它一度涨到600元,我却因贪心未及时止盈,最终坐了巨大的过山车,几乎平本出局(股价曾跌至200多)。这让我明白:事件驱动需谨慎,市场预期常提前反应,榜单数据时效性有限。

卖掉吉比特,是因为发现了自认为更具潜力的$心动公司(02400)$ 。当时心动市值远低于吉比特,游戏质量不俗,还拥有TapTap平台这一独特价值。我基于追求性价比的逻辑,在约20港元买入。然而,“价值陷阱”也常在我买后出现——心动股价一路下跌,我在跌至10港元左右时子弹(资金)几乎打光,它却继续暴跌,最低探至7.6港元。

那段日子非常煎熬,信心备受打击。所幸我坚信其核心游戏《心动小镇》(类似《摩尔庄园》的模拟经营类,易出圈且有Tap赋能)的潜力,以及公司模仿《香肠派对》长线运营的能力。最终,心动股价从底部大幅反弹,我持有至2025年才卖出,收获颇丰。这笔投资印证了:深入研究、坚守逻辑,有时需要经历至暗时刻的考验。

当然投资路上也有失败。美吉姆(早教)是我看走眼的案例。我几次参加股东大会,甚至与董事长面对面深谈,被他清华背景和宏伟蓝图打动,戴上了信任滤镜。这中间的故事,后面再撰文细说吧。

我近年的投资转向了更贴近生活的消费领域。选择361度 ,其中一个原因是我又开始长跑了,由此开始关注体育产业的公司,而且通过比较(安踏市值大、特步频繁融资、李宁估值相对高),看中361度估值低(当时PE约6倍)、跑鞋产品线增长强劲(受益跑步热)、中考体育鞋细分市场潜力,以及其“超大店”(类似迪卡侬模式)的创新尝试。作为防御配置,其后续表现(不到一年涨约80%)远超预期,最终因短期涨幅过大且基本面未显著领先同行而选择卖出。

现在我布局$泡泡玛特(09992)$ 则着眼于更长期(试图挑战一下“看十年”的难度)。

这十年,在雪球等平台分享观点,我始终秉持真实守信的原则,近年则疏于更新,自嘲已是“过气网红”。然而现在,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我又要重新出发了。

回顾我的投资生涯,最大的教训刻在骨髓里:

1. 远离杠杆: 早期吃过甜头,后期连本带利还回去。杠杆带来的压力和风险远非表面成本所能衡量。

2. 切勿做空: 近年因投资顺遂有些“飘”,尝试做空指数期货,结果惨痛。做空与做多的心理煎熬截然不同——亏损会随着股价上涨而指数级放大,且存在高昂的“贴水”成本(如我近一年仅贴水就亏了数百万)。这再次印证了巴菲特的忠告:做空极度危险,与简单投资背道而驰。

十年弹指一挥。市场环境在变,牛熊周期在变,具体投资的公司在变,我的经验和教训也在累积。然而,核心的东西似乎没变:专注由下而上选股、偏好消费及熟悉领域、持股数年的耐心、对“价值”的底层信仰,以及那份对市场的敬畏。还有,就是时间流逝本身带来的警示——人生不能只有K线图上的两种颜色,下一个十年,需要更丰富的色彩。

精彩讨论

梁宏09-07 22:24

感觉也有近十年没见面了,这十年是真的快呀

深圳板柱197909-07 22:26

翻译:10年了,我已变成百亿私募老板,兄弟你还在码字,要不跟我混,带你赚钱带你飞?

阿呜呜一大口09-07 22:02

你们大V都说好了在血月之夜出自传了吗?
学习不过来了啊

阿狸09-07 22:26

是啊,最大感慨就是这十年过得比上一个十年快得多

阿狸09-08 10:19

今天是跌了,但没什么好避讳的,我就喜欢持股跌的时候多发言

全部讨论

感觉也有近十年没见面了,这十年是真的快呀

你们大V都说好了在血月之夜出自传了吗?
学习不过来了啊

09-07 22:29

那些年我们拥趸的大佬就剩几个还活跃在雪球 真金白银 用持仓表达观点 狸哥永远值得尊敬和信任

09-07 22:41

看标题是30岁吗?可是看内容又不像,是40岁。

09-07 22:51

相比之下,我感觉我的生活真平淡得像白开水一样。

09-07 22:37

今天怎么好多人开始写自传……

09-07 22:27

无法复制的人生经历,无论好坏都是宝贵的财富,祝福你越来越好!

这个点看好泡泡玛特也是人才

09-07 22:29

必须转发,10年初始,在ppmt已经上涨30倍的情况下还能有这个格局,着实见解非凡。好,我们一起走一起看

09-08 08:57

雪球的第一个账号找不到了,依稀记得阿狸当时开薯条店时吐槽过停车费挺贵的,也记得重仓长安汽车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