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医疗的生意模式探讨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1回复:2喜欢:2

华润医疗是一家经营医院的公司,旗下医院以公立医院为主,也有少量私立医院。由于公立医院属非营利性质,其盈利只能用于自身发展,不能直接向华润医疗分配股利,这就引发了关于华润医疗利润、现金流及分红资金来源的疑问。
对此,经研究发现华润医疗获取利润主要有两种途径:
- 以武钢总医院为例,其2024年营收9亿多,净利3800万,这部分利润虽不能直接分配给华润医疗,但需用于扩大自身经营规模,如采购药品、医疗器械或扩展床位等,而这些物资多从华润医疗采购,本质上利润最终回流至华润医疗。
- 华润医疗还从事医院经营支持服务,仍以武钢总医院为例,医院经营所需的规章制度、组织人员等管理服务可向华润医疗采购,医院支付相应费用,这一过程合法合规。
因此,华润医疗虽不能直接从旗下公立医院获得股利分配,但通过上述方式最终能获取这些医院的利润。同时,这种模式并非涸泽而渔,而是通过助力医院采购物品、增加设备、扩大经营范围等,帮助医院建立良好口碑、吸引更多患者,医院发展越好,对华润医疗而言价值越大,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仅因医院无法直接分配股利就否定其商业模式。
目前,华润医疗在全国范围内共有100多家医院,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包括政府组织建立的,以及过去由企业建立的(这类医院因自身经营困难,会寻求外部组织支持)。自然就组团成为华润医疗的一部分。

华润医疗的营收、利润和现金流中,都包含了旗下公立医院的相关部分。不过,受限于公立医院无法直接分红的特性,华润医疗可用于分红的资金相对较少,这使得其股息率存在天花板,估计最高只能达到40%。
在这种情况下,华润医疗要实现更好的发展,更依赖于扩大规模,尽可能增加营收、利润和现金流,进而推动股价上涨。对于投资者而言,这种不是高股息的企业,股价上涨也就成为了退出的主要途径。

在老龄化社会来临的背景下,顶级医院和普通中等医院的生存环境其实各有其特点,并非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
顶级医院:需求持续旺盛,资源优势稳固
顶级医院凭借顶尖的医疗技术、知名专家团队和稀缺的疑难病症诊疗能力,始终处于“一票难求”的状态。老龄化带来的慢性病、复杂疾病增多,会进一步加剧对顶级医院的需求,其核心竞争力和不可替代性决定了它们会持续占据医疗资源的顶端,生存环境无需担忧。
普通中等医院:基础需求支撑,前景可观
普通中等三甲医院及基层医疗机构同样有明确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前景:
- 满足基础医疗需求:像感冒发烧、常规体检、慢性病管理等日常医疗需求,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近、排队少的普通医院,而非挤去顶级医院“凑热闹”。
- 基层医疗需求旺盛:从小区诊所、乡镇卫生所常年人满为患的现状就能看出,贴近居民的基础医疗资源需求巨大。普通中等医院作为区域内的医疗中坚,能承接大量基础诊疗、康复护理等服务,这在老龄化带来的“健康管理常态化”趋势下,需求会持续增长。
因此,不能简单认为非顶级医院在老龄化时代就没有前途。顶级医院解决“疑难杂症”,普通医院覆盖“日常健康”,两者各司其职。华润医疗旗下的普通医院,恰恰契合了大众对基础医疗服务的广泛需求,就像遍布各地的“民生医疗站”,其价值会随着老龄化带来的基础医疗需求增长而凸显,说是“一座座金山”并不为过。

华润医疗作为上市公司中少见的医疗服务类企业,具备享受估值溢价的条件。目前其市盈率不到10倍,若遇到牛市,有较大几率上升到20倍。
从市场同类企业来看,A股和港股中医疗服务公司数量较少:
- A股的国际医学常年亏损,估值却有100多亿;
- 环球医疗负债率很高,估值6倍;
- 康宁医院这类规模较小的公司暂不讨论;
- 而通策医疗爱尔眼科等专科医疗服务公司,市盈率常年不低于30倍。
因此,给华润医疗20倍市盈率的估值,计划在当下买入,待达到20倍市盈率时退出,实现翻倍后离场。

全部讨论

08-03 00:24

有道理

07-27 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