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2004回复:2493喜欢:7921
“低估逆向平均赢,排雷排千平常心”,这两句话几乎含括了我所有的投资之道,毫无保留。

如果大家要问我,当中最难做到的是什么?我可以肯定的说,“平均赢”与“平常心”是最难的。

“平均赢”是什么?是相信概率,让大概率站在自己的一边。

记得大概就在一年前,我与 @黄建平 说过,不管他如何努力,作为一个A股大盘股为主的基金组合,他大概率跑不赢每月折价1-2%的上证50期货,不如直接滾动买入期货。这就是大概率。

但是要让自己接受自己的眼光不如大概率的折价,很难。

@笨笨的投资者2 他的围棋够牛了吧?如果他要让我29子呢?大师也没把握!@小兵oo9 转山夠牛了吧?要他让我三天两夜,达人也无可挽回。但是,他们不会服的。

在股票市场,我们可以经常找到大让赛的交易对手,强者的偏见往往是弱者的机会。这个市场里,牛人可能对行业判断正确却亏钱了,对行业半桶水的朋友,在大让赛下,判断失误却赚大钱了。这种事并不少见。

华尔街牛逼基金们养着一大批的名校毕业的研究人员,结果还是大概率跑输给大盘,原因值得深思。

“平常心”是什么?是对自我的弱化,充分理解自己的局限性,放弃主观的预判,尊重事实上的大概率而不强求。

还记得去年的折价分级AB合併套利吗?不少“价投”只做1-1.5%低折价的白酒AB与银行AB合并,美其名为追求确定性,而放弃3-4%折价的互联网AB、军工AB与创业板AB套利。
事实是只承担一天半市场波动的风险,哪来的确定性?別逗了。

赔率X概率,作为平均赢的追求者,明显后者更有投资价值。赌场老板不会因为轮盘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而只去做百家乐的,前者每局平均赢的概率更高一些。

我们要明白自己都是常人,不是去赌命的,赌命的傢伙才需要完美,而我们仅仅是追求大概率事件下的平均赢,并不用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作为常人、弱者,只要站在高概率的一边,平均分散下,即便犯错是常态,但犯错还有钱赚也是咱们的常态,可万一押对了呢?

“低估、逆向、排雷、排千”,说的都是增加概率的法门。“低估逆向平均赢,排雷排千平常心”,知易行难,送给有缘人。

精彩讨论

梁宏2016-10-23 12:19

为什么管兄这么建平说,他都不拉黑你,这不科学啊[好失望]

管我财08-23 06:45

低估逆向來源自偏見與悲觀,那種偏見甚至去到連別人一提這間公司/行業,你就非常反感,甚至不顧營運真相/財務狀況,就認定這間公司/行業不用看。
去年中的$东风集团股份(00489)$ 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手頭現金都去到市值的兩倍了,但是大家都無動於衷,認定傳統汽車行業不用看。
這種偏見其實很難克服的,我自己也在$华晨中国(01114)$ 上面犯了錯,別人都多次介紹給我了,但是我就認定東北的公司不可能這麼肥美,完美地錯過了一隻三倍股。

管我财08-23 04:46

粉絲破六十萬,轉給新粉和半新粉,希望大家能夠重新認識這個icon背後的投資理念,我只會每年都賺點午飯錢,不會賺大錢。想賺大錢的朋友們別關注錯人了,雪球上有很多一年三倍的大師可供選擇。

不明真相的群众2016-10-23 12:21

长期保持不犯大错,不蒙受重大亏损,积累下来可能有超额回报

管我财08-25 12:59

你說得非常對。我一直都是靠投資體系的高容錯性去賺錢的。方法的不同,各有優劣,沒有高低。你我的差別在於,你必須做對,而我只需少犯錯。

全部讨论

长期保持不犯大错,不蒙受重大亏损,积累下来可能有超额回报

2016-10-23 12:19

为什么管兄这么建平说,他都不拉黑你,这不科学啊[好失望]

2016-10-23 13:59

低 估 ---是安全边际,看错也可能不亏;
逆 向 ---是不追热点,在人少的地方找机会
平均赢 ---是分散投资,避免偶尔看错,获取认知的平均收益。
排 雷 ---是分析清楚公司,排除有问题的公司
排 千 ---是排除不诚信的公司
平常心 ---是理性,认识到自己的平常,不贪婪,不恐惧。

2016-10-23 12:21

黄建平没拉黑你吗

08-23 06:10

平均赢,即是见市场。
平常心,即是见自己。
身在股市,即是一场自我超度的破地狱修行。

@东方价值:把老唐的精彩发言收藏起来,怕弄丢了:

唐朝:

这话题挺有意思。看文中意思,财主是站在格老门里,鄙视巴神堂学徒了。翻了评论,人气很高,评论七八百了,基本一边倒超过九成赞成财主。老唐来发个杂音,支持一下老黄。


首先,格老门和巴神堂都能赚到钱,这个没什么好争论的。财主质疑的也不是这,大致是想表达学巴神比学格老困难的多,普通投资人何必选一条困难的路走呢!——没理解错吧,财主?

就投资口号而言,财主的“低估逆向平均赢,排雷排千平常心”,或者奥特曼的“低估分散不深研”都挺好。而且就是走巴神路线的人,好像也对此没有什么争议,老唐就多次表达了对财主、佐罗、奥特曼等人投资体系的认同。


而且,就投资理念而言,两派的分歧并不大。比如,套用财主的话,我觉着自己的投资理念同样可以表述为“低估优势赢平均,排雷排千平常心”。

怎么解释呢?后半句直接套用财主的说法,或者直接用老唐的《手财》副标题——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均可。做投资的,当然排雷排千是第一要素,不掉进陷阱、不出现本金的永久性亏损,是投资者获取长期复利的重要条件。至于平常心嘛,就是别去眼红别人一时之间获利比你更多,或者某种方法技巧比你获利多。只要将期望值定在长期获取高于社会平均资金回报,并将所谓牛市带来的高收益视为意外惊喜,我觉着都算平常心。


前半句,我改了一个词,调整了一个字的顺序,可以说道说道。追求低估,是格老门和巴神堂的共同原则,至于低估多少属于可以接受的程度,那更多的是投资艺术的一面,没什么好争议的。倒是对于什么是低估,两派有着根本的区别。格老门偏向于从资产角度看,最好远远低于资产重置价值,这为低估。巴神堂偏向于从收益角度看,最好付出的市价远低于未来从这个企业中可获取的现金,这为低估。的确,对后者的认识毕竟涉及未来,要稍微复杂一点。但前者也并非看看pb,看看pe就足够的。是简单一点,但也没简单多少。


有区别的,是财主讲的是“逆向平均赢”,我说的是“优势赢平均”。
所谓“逆向平均赢”,包含三大核心要素,第一与市场逆行,第二尽可能分散,第三,站在大概率胜的一面。所谓“优势赢平均”,同样包含三大要素,第一选择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企业,第二站在大概率胜的一面,第三获取超越市场平均水平的回报。

这里,区别主要有二,一是财主讲逆向,跟大多数人对着干,难题在于谁是大多数,怎么认识。比如今天雪球的银粉是不是大多数?现在要跟大多数人对着干,该买还是该卖?老唐则不考虑什么向不向,我自盯着价格价值差走,至于其他人,爱顺爱逆,请自便。这样的后果,也许我们有时跟市场同向,有时跟市场逆向,但那只是表象;区别之二,是财主讲平均赢,是指输输赢赢都有之后的总结算,获利。老唐说的是赢平均,指每次下注,都要有证据和逻辑证明回报率会高于平均回报率。


也不难理解,在同样低估的情况下,举例子说,假如老管和老黄在2013年某一时刻,同时决定用部分资金投入低估的白酒行业,此时,老管可能选择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山西汾酒,老黄可能选择茅台+茅台+茅台+茅台+茅台+茅台。因为老管讲究不深研,选择用分散来弥补自己所知不深,分散买五星到一星,追求获取(5+4+3+2+1)/5=3的回报。而老黄追求深入研究,选择其中自己更理解的,经过研究认为更有竞争优势的企业,追求(5+5+5+5+5+)/5=5的回报,结局就是如果老黄本来研究出茅台是5星,事实上茅台是5星、4星或3星,那么老黄赢老管;反之如果老黄认为茅台为5星,结果是2星、1星甚至零星,那么老黄输老管。所以,老黄的成败,由他的研究结论和事实究竟有多大差异决定,如果他所研究的东东,品质超越平均水平,老黄收益不会差。而看懂一家企业究竟是不是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很难吗?也许吧!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不付出,当然难。


我觉着两边仅此而已,没什么高下之分可争的。
各人选自己性格上可以接受,投资上能够坚持的体系就好。
再次申明:格老门的投资体系很好。我知道它能赚钱,但就是学不了、做不到。


那为什么本帖评论区一边倒的赞同财主呢?我的理解,财主给了很多人一个懒惰的借口。似乎只要走上管财主指出的金光大道,只需要随便点点鼠标,看看哪个低估,然后买个1%或者2%的,反正每天此起彼伏的,东边不亮西边亮,天天有涨有跌的,心理比较容易接受。


一种很简单,不费事,轻松即可拷贝,并且经过巨V(名字学自毛巨师)背书肯定能赚到钱的理论,多嘚!反而,类似老黄老唐那种,张嘴就要你先看企业及其竞争对手最近十年的财报,再来讨论这个企业……天哪,好难!


然而,财主真的那么轻松惬意吗?恐怕不是你看到的那么容易。凡是说投资容易的,一般都是郑渊洁一党:写童话的。没有哪种投资方法是容易的。


管财主关注几百只股票,每天要把交易所所有公告全部看一遍,不仅关注国内的,关注香港的,还关注美帝的、德国的、巴西的……,不仅看公告,但凡看见能初步入眼的企业,还要看财报,要拆解企业资产,给各块资产估值,财主将其命名为“翻石头”。你希望学习财主的“低估逆向平均赢,排雷排千平常心”,只要学会怎么鉴别低估高估,怎么找到别人的方向,怎么看出地雷,怎么躲过老千,然后能够像财主一样勤奋去翻石头就行了。难不难?我不知道,反正老唐早说过:我明知道那样能赚钱,我自问做不到。

至于老黄,则属于扎硬寨打呆仗,一个行业一个行业的拱,一个企业一个企业的去熟悉。不追求自己成为多么顶尖的水平,只要超越市场参与者的平均认识就好。对一个行业研究越深,对行业内的信息变动越敏感,对企业跟踪需要做的事情就越少。也许老黄这辈子可能就研究了七八个行业,三五十家企业,前年在雪球说公司甲乙,今天在雪球上说公司甲乙丙,二十年后,说公司甲乙丙丁戊,很无趣,不新鲜。但又不要勾粉,要新鲜干什么呢?那谁不是说过嘛:“投资真的很简单:你只需要找到一些你掌握很多信息并能理解的公司,然后和这些公司绑在一起就行了。就是这样。”——注意,说的是“简单”,可不是“容易”。
  说完了。  
 补充一点:无数次地看到了有人用马化腾低价卖出腾讯股票来说研究企业之难,其实那只是证明了研究某类企业很难。有一尺高的栏,就别想着见栏就跳,这是所谓能力圈的核心要点。
 这次真的说完了。

2016-10-23 14:29

这贴子主要就是曝光黄建平的,揭露或提醒买他基金的老实人(糊涂蛋)收益肯定小于买a50,而且还不用交管理费和提成(提成这个可能不用给),但他自己明知道跑不赢为何不买呢?因为他要赚管理费啊,直接这么干每季度的基金管理人报告怎么写?如实说买上会有人赎回,骗人的话要负法律责任,所以才去买一揽子大蓝筹,反正不会大波动,报告又好写,稳稳地拿管理费改善生活,这就是他聪明的地方。顺便说一下,在发基金钱他就一穷光蛋,所以言论都付法律责任,不服来咬我。

管财主是我最佩服的港股投资老师,没有之一;黄建平曾经也很敬重,但他对中医中药一味的抹黑,尤其作为一个对中医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却把古代中医的精华《伤寒论》《本草纲本》批得一无是处,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己大打折扣。当然,我既不是中医粉,也不是中医黑,我只要实事求是。

@管我财 昨日在贴中写道:“记得大概就在一年前,我与 @黄建平 说过,不管他如何努力,作为一个A股大盘股为主的基金组合,他大概率跑不赢每月折价1-2%的上证50期货,不如直接滾动买入期货。这就是大概率。”
对于这种不负责任有违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拉我垫背的言论,我竟然没有第一时间去认真查询,结果如下:
上证50指数2015年10月23日点位2343,昨日点位2270,涨幅-3.1%,当时上证50期指IH1512为2270,贴水3.1%,昨日上证50期指IH1612为2250,加上贴水,近一年的涨幅为0。
利檀3期2015年10月23日净值为1.084,昨日净值1.19,涨幅约10%(已扣除基金运营费用和业绩提成),轻松跑赢贴水的上证50期指10个点。

我能想到的一句话就是:赚大钱来自于对高概率事件的洞察力。财主对于高概率获胜是非常对的,但是,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洞察力不足,这个主要是时间和精力研究企业的问题。买了无数个低估的股票,然后就无法专注于买3-5只股票,结果这3-5个股票的投资收益,和财主购买20多个其实也差不多,甚至更强。对于专注的投资者来说,既可以赚钱,又可以省下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岂不妙哉。现实当中,真正有钱的人,无不是设立或投资一个企业而发大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