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业务结构与现状
1. 传统业务持续承压
建筑机械租赁及销售仍是营收主力(2025财年占比88.37%),但受基建行业增速放缓影响,收入同比下滑18.5%。尽管毛利率维持在36%左右,但资产周转率仅0.04次,显示运营效率低下。此外,大型基建项目完工导致新项目数量减少,进一步拖累租金收入。
2. 金融服务边际贡献有限
证券经纪、资产管理等金融业务收入占比仅6.98%,虽同比增长42.9%至1000万港元,但规模较小且未形成稳定盈利。2025年6月,公司将4.05亿港元证券资产转至希望证券,显示战略重心向AI算力倾斜。
3. 新业务布局初现
- AI算力与数据中心:与江苏利通成立合资公司(持股75%),资本承诺3亿人民币,重点布局东南亚AI数据中心(AIDC),涉及算力租赁、液冷技术改造等,目标2025年底东南亚算力池规模达3000P。
- 新能源领域:拟收购Wisdom Group 49.42%股权,涉足零排放商用车制造,探索绿色交通市场。
二、财务表现与资金压力
1. 亏损收窄但盈利未现
2025财年净亏损1.99亿港元,同比收窄61.1%,主要因金融资产公平值损失减少及行政开支下降10.3%。但全年营收1.45亿港元同比下滑16.2%,显示传统业务收缩仍主导业绩。
2. 现金流与负债风险
配售新股募资4925万港元中,72.66%用于马来西亚数据中心开发,11.66%偿还贷款。资产负债率40.56%,虽低于行业均值,但新业务需持续资本投入,可能加剧流动性压力。
3. 估值与市场信心分化
当前市盈率(TTM)为-10.34倍,显著低于行业均值,市净率3.02倍偏高,反映市场对资产质量存溢价预期。南向资金持股比例升至15.02%,但散户资金净流出显示短期分歧。
三、战略转型与行业机遇
1. AI算力:核心增长引擎
- 东南亚市场红利:马来西亚柔佛州数据中心容量三年暴涨150倍,微软、谷歌等巨头累计投资超600亿美元,政策推出“绿色通道计划”缩短并网时间至12个月,并提供100%税收抵免。昊天国际建投的波德申项目契合这一趋势,预计2025年底算力池规模达3000P,锁定50亿元订单。
- 技术合作优势:与江苏利通合作整合硬件资源,作为英伟达DGX服务器优先级伙伴,H100芯片配额提升30%,供应链稳定性领先同业。
2. 政策与成本优势
柔佛州数据中心建设成本仅每瓦特8.40美元,为亚洲最低之一。马来西亚政府推动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70%,液冷技术需求激增,昊天国际建投的液冷数据中心改造已获国家发改委“东数西算”专项补贴1.2亿元。
四、风险提示
1. 转型不确定性
AI数据中心建设周期通常2-3年,若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或技术迭代滞后,可能导致资金沉淀。2025年上半年金融服务收入增长主要来自非经常性项目,持续性存疑。
2. 传统业务拖累
建筑机械租赁收入停滞,行业市盈率均值-1.93倍,公司估值显著低于同行,反映市场对传统模式的悲观预期。
3. 治理与合规风险
华证ESG评级降至CC级(行业末位),环境(E)和治理(G)得分偏低,可能影响长期融资能力。2025年6月证券资产转仓释放战略调整信号,但频繁资本运作可能引发监管关注。
五、投资价值评估
- 短期(6-12个月):股价可能围绕0.35-0.50港元区间震荡,需关注马来西亚数据中心破土动工、首批订单签署等催化剂。
- 长期(1-3年):若AI算力业务如期投产并形成规模效应,2026-2027年或实现盈亏平衡,目标市值有望提升至50亿港元(对应股价0.65港元)。
结论:昊天国际建投正处于传统业务收缩与AI转型投入的阵痛期,短期业绩难有改善,但长期增长取决于东南亚数据中心落地进度及算力租赁商业化能力。激进型投资者可逢低布局(0.40港元附近)博弈概念催化,稳健型投资者宜等待营收拐点或连续两季度减亏后再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