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文章非常好,逻辑性强,可操作性高。可惜很多投资者都是急于暴富心理,如近期的九安医疗,已经炒作十多倍了,竟然还有大量小散们往里冲;另一个样板高价的长春高新,市场上从去年就开始传言生物制品可能会纳入集采,而且公司高管金磊副董已经大幅度减持股份了,但就是有小散不顾一切赌长春高新水针不会纳入集采,连续四天跌停大量的小散冲进去博反弹,或者摊薄成本,真让我们无语,不割这些韭菜割谁啊。投资如修行,且行且珍惜,真诚地希望经常欣赏到你的文章。谢谢!
那么,哪个价位的股票,风险最大?
为什么会讨论这个问题,是因为从历史数据来看,有一些价位的股票,是最容易产生泡沫的。
那就是股价在30-200元的个股,从整个A股的价格体系来看,这个价位的股票,是价格波动最大,且最不稳定的。
A股目前股价在200元上方的,大约60家,30-200元的,约1000家,10-30元的,约1700家,10元以下,约1900家。
先说200元以上的个股,这部分个股,大部分都是有“实力”的个股。
毕竟这部分的个股,很少有散户,大部分都是机构资金持有的居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个股没有什么投资价值,那么股价往往是很难维持在200以上的。
当然,不是说那些100多块钱的股票,就没有价值了,而是那大概120家百元股,有一些股价长期在100-200之间波动,起伏其实是很大的。
这部分200元以上的个股,所谓的实力,并不是说都像茅台一样,有着万亿市值的实力。
而是这部分个股,至少在某个行业的细分领域里,是具备一定实力的,否则股价是很难得到资金认可,站上200这个关口的。
当然,目前的千元股,仅剩下了茅台一家,500元以上的个股,也仅有7家,分别是石头科技、禾迈股份、思瑞浦、宁德时代、德方纳米、迈威股份和极米科技。
这里不做过多的展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些企业有一些虽说市值不大,但在它们所在的细分领域里,是有绝对话语权的。
其中,超募10倍导致高股价的禾迈股份除外。
再说那1000家30-200元的个股,这部分个股是鱼龙混杂的。
简单地说,这个价位的个股,有一部分是因为送股转股后,盘子较大,股份较多的优质个股。
还混杂了一部分被资金炒作,价格虚高的个股,甚至是业绩藏雷的个股。
30-100块,是价格虚高的重灾区,即便是公认的一些牛股,也是在这个价位折戟的。
诸如从116掉到50以下的恒瑞制药,从94腰斩至47的中国平安,价格从50一路跌到20的三一重工等。
在这个区间里,不论是不是牛股,都有可能会折戟。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接盘资金对于这个价格区间,其实是相对比较敏感的,而且这个价格区间的股票,很多都是从10元左右涨起的,已经上涨了数倍。
这种情况下,是最容易被杀估值的。
相比从几十元涨起,股价到300、500元的个股,都是具备一定的真材实料,这个区间的个股,到底值多少钱,市场也是要打问号的。
重点是,这个区间的个股,一旦进入下跌通道中,愿意抄底入场的资金,也并不多。
主要原因是价格并没有足够低,还是有很大的弹性和下跌空间。
再说10-30元的个股,这部分个股和10元以下的个股,各占据了近40%的市场比例。
10-30元的个股,相对而言,风险略小于30-200元的个股,但这部分个股中,大市值个股特别少。
如果我们按市值排名,前50名的企业中,股价在10-30元的个股,仅有10只,占比仅有20%。
这只能说明,绝大多数的核心资产,价格并不在这个区间。
这个区间的个股,之所以说相对比较安全,是因为价格已经符合散户参与的区间了。
但凡是有散户参与的股票,相对来说就不会太烂,因为资金有了割韭菜的基础。
那些做市值管理的企业,绝大多数也是在10-30元之间的。
可以说这个价格里,喜欢做高抛低吸,还是可操作空间很大的,但是指望能够出现大牛股,想法可能是有点奢侈了。
最后说说10元以下的个股,这是垃圾股和机会股并存的地方。
10元以下的个股,市值排在前50名的,也仅有9只,占比不足20%。
这个价格区间的个股,除了部分超级大盘的巨无霸个股,剩下的就是一些游荡在盈利和亏损边缘的中小市值企业。
可以说这是一个垃圾场,也是一个黄金坑,就看你懂不懂挖掘了。
大资金对于这类个股并没有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部分个股里的黄金牛股,一般是靠时代风口起家,并没有太多的高科技含量,或者说是核心技术。
这部分个股中,容易出现乌鸡变凤凰的,都是原本业绩在亏损边缘,突然之间扭亏盈利的。
试想,一家20亿市值的企业,原本每年的净利润就一两千万,如果一下子增长到了2-3亿的净利润,那么企业的估值提升到百亿左右,是完全有可能的。
去年,股价从1块多,飙升到最高30多的江特电机,就是最好的例子。
业绩2018-2019是巨亏,2020是1400多万,2021年前三季度就有2.5亿,从利润增幅来看,确实给到了足够的炒作空间。
类似的个股有很多,情况也都差不多,剥离垃圾资产后,实现扭亏为盈,借着行业东风,在短期内企业拿到了一定数目的订单,从而股价起飞。
又比如包钢,情况也非常像,2020年的业绩仅有4亿,2021年前三季度就有37亿的净利润。
由于行业周期导致短时间的净利润暴增,股价也从1块钱起飞到了最高的4块钱。
当然,ST个股最好还是别碰,因为那些1-2元,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基本都是ST个股。
而且在注册制的大环境下,ST个股一定是退市的排头兵了。
最后做个总结。
A股的大市值企业,总体的股价都是在30元以上的,占比超过60%。
股价超过200元的,有9只,占比近20%,远高于市场总体平均值。
这说明,A股目前的定价体系下,再也不是巨无霸企业必须价格低,股份多了。
送股和转股也越来越不再流行了,优质的个股可能以高价格为标杆,一路向上走。
百元股会越来越多,千元股也会越来越多,未来甚至会出现万元股。
同时,低价股被时代淘汰的概率也会越来越高,退市的个股即便远不及IPO上市的个股多,但也会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趋势,而且是不可逆的趋势,还对于普通散户并不友好。
因为百元股、千元股,天生设置了散户门槛,拒绝了很多散户。
最后聊聊,对于资金量不够大的散户,选择个股的一些参考标准。
1、建议选择股价区间。
对于普通小散,股票的价格选择,尽量在5-10元区间。
就单单从涨停板的榜单上,就会发现这个区间的股票,占比最多。
也就是从机会成本上来看,5-10元区间的个股,是相对机会最多的。
这个区间的个股之所以涨停数量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是价格相对较低,资金炒作起来方便,接盘的人会多一些。
2、建议选择成交金额区间。
其次,成交量特别小的个股,成交金额长期低迷的个股,也是不能选择的。
日均成交金额在1亿以上的,相对会比较安全,机会比较多。
而那些日均成交金额仅有几千万的,很多都是市值管理类的个股,可以说割韭菜是这些个股的核心。
如果成交量在3-5亿,甚至更多,说明大部分资金对于这只股票是相对认可的,至少是愿意参与的。
所以散户在选择个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成交金额的区间,切记回避那些成交量忽大忽小的个股。
3、对应的业绩情况。
业绩特别好的个股,一定不会便宜,业绩很烂的个股,也尽量别碰,雷多。
对于业绩,不要特别在意,主要是关注同比和环比的增长率,这两个比较重要。
如果真的是选择5-10元的个股,那就别指望有太好的业绩了,但那些业绩徘徊在盈亏线边缘的,还是要谨慎一些。
相对而言,营收比较稳定,净利润有个5000万以上的,还是可以的。
当然,那些业绩比较差的,也并不是说完全不能碰,只不过介入的时间点,尽量选择在业绩公布之后,根据市场反应去做决策,而不是在业绩公布前提前埋伏。
万一市场环境比较差,业绩又踩雷,那股价下跌的概率就非常大了。
4、对应的题材选择。
散户选择一些低价股,其实最大的机会,并不是在业绩,而是在题材。
5块钱起步的个股,一定不是靠业绩发家的,而是靠题材发家的。
当然,有一些题材,是可以带动实际业绩增长的,有一些是纯概念的炒作。
但是,这都不影响这个价位的股票,短期内的上涨,都是看题材的,业绩能带来的并不多。
更况且,之前已经提到了这类上市公司,本质上拥有绝对核心技术的并不多,即便业绩提升,也并不会是一个长久的趋势性的提升,大概率只是短期的风口。
所以,更多应该侧重在题材的选择上,而不是看业绩,这个价位也没有太多业绩优秀,且成长性很确定的个股。
题材的爆发力是核心,那些没有明确题材的,或者是非常传统行业的个股,应该予以摒弃。
如果你不懂价值投资,也不想去碰那些高价股,那么上述四条一定要牢记。
股票投资,没有一定说是价值投资就是对的,价格投机就是错的。
赚到钱就是对的,亏钱了就是错的,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
记住,投资就是寻找相对低风险和潜在高收益,注重风险收益比。
风险收益比越高,投资性价比就越高,所有的交易策略,都是围绕着核心的投资逻辑展开的。
感谢志趣相投的你们一路一来的陪伴,点赞留言支持。感谢朋友积极的赞赏鼓励。分享出来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大道至简,文章非常好,逻辑性强,可操作性高。可惜很多投资者都是急于暴富心理,如近期的九安医疗,已经炒作十多倍了,竟然还有大量小散们往里冲;另一个样板高价的长春高新,市场上从去年就开始传言生物制品可能会纳入集采,而且公司高管金磊副董已经大幅度减持股份了,但就是有小散不顾一切赌长春高新水针不会纳入集采,连续四天跌停大量的小散冲进去博反弹,或者摊薄成本,真让我们无语,不割这些韭菜割谁啊。投资如修行,且行且珍惜,真诚地希望经常欣赏到你的文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