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受的教育,不允许我像雪球格里粉那样出口成脏和疯狂造谣,所以我用逻辑和事实说话。
1.技术含量不高。横向看,格力一年研发费用比小米一个季度都低,垮行业看,华为那边曾说过家用空调技术含量太低华为不屑于做。格力是典型的低研发高营销企业。掌握核心科技是广告词,但无法详细说明什么是核心科技。
2.格力用料低于美的,华凌,小米。无论怎么洗,拆机非常清晰,从铜管用量,总铜管长度重量等关键数据上,格力用料同价都是最差的。贵1000还比其他牌子更差。
3.格力多级经销商提成和巨大的营销管理费用,让羊毛出在羊身上,消费者多付出很多代价。对比下正经科技企业,比如小米,一季度广告和推广费用是20亿,同比下降,这里有人说小米年报营销等费用是200亿,但香港和内地上市财务标准不同,国际营销等费用覆盖面更大,单看广告和推广费用对比内地财务标准更加类似。
4.格力粉攻击的小米是贴牌并不对。贴牌和代工有本质区别,小米空调来源有两类,一类是家电工厂自产,一类是代工模式,代工模式由小米设计,工厂企业生产,从苹果到华为到英伟达都是这个模式。中国工业领先优势保证了代工模式的质量。
5.董的格力和前任朱的格力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格力。前任朱时代的格力,用料扎实,打下了口碑,很多用的很久质量好的空调还是朱时代生产的。董的格力,追求高毛利,利润增速飞快,同时市场占有率反而下降了10%。格里芬最喜欢吹的就是格力毛利率全行业最高,但大家想想,毛利是消费者出的高+拆机后格力用料节省的综合结果。对股东好,但是剥削消费者。
6.格力粉觉得智能化没用,但实际上呢,越来越多的人转投米家系统。海信,奥克斯,大金,三菱等不少空调都支持米家,尽管无法使用小米空调的智能场景功能,但方便的远程精准控制都可以做到。
7.一家企业,几年前营收是格力的十分之一,如今已经是格力好几倍,未来可能是上百倍,嫉妒是人之常情,董的情况股东其实也了解。把她的疯言疯语拿出来反复复读并不能证明正确性。之前她讲格力电动车不起火,本来没销量,很多人也就一笑,没想到网友一搜,好家伙,某地一共采购两辆烧了一辆,海南某地停车场里大面积着火几乎全烧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