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从小米素7的事故看,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对智能驾驶缺乏理解,以为曾经在道路良好的高速路上体验不错,就觉得技术很成熟了,以为就像家里的电饭煲蒸个饭那样让人放心。真正懂点技术的,都知道远不是这样,只是某些不良车企天天浮夸吹到天上去了,带动行业内的不良竞争,也误导了很多小白。而心性还不成熟、不稳定的年轻人滥用这些功能的时候,不但对自己带来安全风险,也给社会带来很大的风险。

实际上智能驾驶目前根本做不到完全自动驾驶,只能辅助人的驾驶。这些辅助驾驶的技术也是从近些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演化而来;近代人工智能的飞跃是从机器学习这一理论突破开始的,借助这一技术很多目标识别的大数据模型建起来了。这种通过机器学习需要灌输大量资源素材训练得到模型,其应用的精确性其实是有概率的(置信度)。而智驾的模型大部分数据都是在标准规范的场景下训练出来的,野外的各种千奇百怪的场景即使有,但根本上是无法穷尽的,因此指望非常规环境的完全自主驾驶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说为什么不提前更多时间预警呀,为什么不预先在障碍前刹停啊?其实哪个厂家不希望自己能做到啊,只是目前的技术上实在做不到啊。首先障碍识别就非常的复杂,什么类型的障碍,机器不像人一眼就看出是个啥东西呀,能识别的障碍种类非常有限,这些能识别的类型都提前需要大量的机器学习建模,而且能不能识别准确也是个概率,在环境不好(比如夜晚)摄像头得到的是满是噪点的昏暗头像,你让它识别准确,不是勉为其难吗? 在野外更是各种障碍物千奇百怪,机器都没曾学习过,识别更谈不上了;距离远的时候,采集的图像也很小啊,障碍物形态特征又不明显怎么给你提前很多时间预警? 曾经高速路上一个悬挂的图像就让一个电动车触发急刹,也就说明仅仅是一个车前路面状态,有凹陷有突起,系统都很难判断准确,你让随便一个情况(实际上障碍识别都是有概率的),动不动就刹停,哪个厂家也不敢这样做,因为这实在是太危险了。在高速行驶的时候,要求各种传感器以非常高的速度采集数据,系统要非常迅速的分析这些海量数据,再根据复杂的驾驶模型做出迅速的反应,也非常的难。

人工智能尽管在某些方面远远超越人了,在更多的地方是远远不如人。它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短处。对于汽车来说,只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感器来弥补人的感官弱点,规避安全风险就是很大的进步了。

当机器能完全超越人的时候,也许人就已经不存在了,因为它们就是来准备代替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