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之后,忽然有很多掮客琢磨着从海外买油田,按照DCF估值折算也就是5-7倍PE,再回国20倍卖给上市公司。
我当时在信达,时不时也会接触到这样的案例。有时候会遇到客户讲,我们很看好洲际油气在哈萨克斯坦收购的区块,我们也想买。我心想那个5亿多美元收购的标的,让我出价的话5000万美元我都不会给,估值方法都不对嘛。后来我才明白那就是人家赚超额收益的地方啊,认知差。
有一次呢,遇到一个小伙子,约我在建外SOHO聊一个项目。咖啡馆坐下来打开电脑,讲这个项目多么符合中国人能源安全的追求,我说好嘛,我们看项目情况吧。他开始讲未来几年产量的增长,在90美元假设下净利润增长多少多少,我就一直指着他的PPT在问你们的资本开支计划是什么样的?现金操作成本呢?如果油价跌到50还有没有净现金流?地租怎么付?还有哪些勘探权益没有,什么什么的。
聊着聊着他突然“啪”的一下把电脑合上了,吓了我一跳。他对我说,郭老师,你专业,我这项目看来是没法卖给你了。然后很有风度的付了咖啡钱,转身就走。
后来到2015、16年,油价从110跌到25美元,这样的人突然就没有了。
倒是我们开始满世界找合适的油田煤矿并购项目,我招最专业的研究员来干这个事情,石油的许博士,煤炭的左博士,就是前一阵戴安全帽路演的那一位。

(左博士胖了
)
可是那时候找个上市公司来合作难啊,之前要出海的纷纷匿了。我去找$中国海洋石油(00883)$ 的朋友,问他们搞不搞,他们倒还是积极的,哪怕那时候很多人骂他们尼尔森项目失误了,这时候臻看出谁真心做油谁只是关心股价了。
很有意思的是,$中国神华(SH601088)$ 这时候对美国的页岩气资产一直高度关注,可能转型和低碳的心他们一直就有吧。不过煤炭企业收购油气上下游,在国内获批还是太难了,不像国外,大家觉得能源公司就应该什么能源都通。所以最后我们有幸推成功的是和$兖州煤业(SH600188)$ 一起完成了澳洲项目的并购,就是现在的兖煤澳大利亚,不过我看看现在还是破净的,好像买港股煤炭股的价值投资者不能们,你们也不怎么看报表啊![[呵呵] [呵呵]](//assets.imedao.com/ugc/images/face/emoji_22_confused.png?v=1)
能源投资其实真的没那么难,对煤价油价的判断,就是看之前三到五年的资本开支。资本开支低了三五年,油价煤价就会涨,相反资本开支起来几年,油价煤价就得跌。
煤价油价低迷的时候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2014、15年是说页岩油气未来是主流,边际成本变化导致油价再也不会看到50以上;再过两年是说电动车是主流,油价以后难回60;去年疫情期间也一样,电动车新能源替代导致油价会长期低于55什么什么的。
其实这些看法和当年油价130、140的时候讲产出峰值是一样的,都是没有看到资本开支对石油、煤炭产出的决定性意义。所以去年疫情开始的时候我就说短期油价跌到0也不奇怪,因为天然气价格历史上就有过负数,但即使出现负油价,原油价格在20年、21年还是会回到60-70美元,再涨到80、90也一样有可能。
原因很简单,2014年油价暴跌导致14-19年资本开支低迷,就会导致19-24年的产出增长乏力,而且这种自然衰减的幅度超过了页岩的增产潜力和管输能力,油价会有几年的好日子。
所以说呢,能源领域就是这样,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从来没有什么#这次不一样#
全部讨论
陶朱公说:旱则资舟,水则资车。
大部分人是旱则资车,水则资舟,顺风顺水也能赚些钱,景气低点杠杆破裂死了。
少部分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其中极少部分人发了大财,其中大部分没熬过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死了。
看到郭博士提到了兖煤澳洲的当年的并购,忍不住也要参与两句,毕竟当年差一点就去了澳洲公司,要不是英语不过关。当年主持这次并购的是原兖矿集团董事长王信(现任山东工信部副部长),并因为这个并购,王当选了当年CCTV十大经济人物。但这次并购是被广泛质疑的,据我所知(不能完全确信),第一,当初谈判的时候,并购澳洲菲利克斯的协议完成后,澳洲zf无耻的强制要求董事会必须澳洲人占多数,还强制要求要在3年内必须在澳洲本地上市。第二,当时33亿澳元约合190亿人民币的并购,原定的澳资银行贷款全部反悔,变成了要兖矿自筹,最后是中资澳洲银行提供了贷款资金。第三,在最初的收购中,报价应该是23亿澳元,后来被力和力拓介入,报价被人为提高了10亿澳元。第四,澳洲的法律很无法理解,在2010或者2011年,当时西澳大利亚发了洪水,眼看矿井就要淹了,澳洲公司提出矿井防洪措施但被否决,说是矿井不淹没,会淹没当地局面,鬼逻辑。实际上,当年并购后煤价一路走低,要四五年后才走高,澳洲的并购,最终导致王的离任,以及后来兖矿没有了大量的现金,被迫放弃了内蒙和新疆的大面积已经有批文的煤田,包括现在神华神东那一片,可以说,从此兖矿从行业第二仅次于神华,掉出了行业前十,直到最近几年才有所起色。叫我看,澳洲并购就是被澳大利亚坑了,中资企业要想出海,不被坑,太难了。$兖州煤业(SH600188)$
原来一直想不明白一个问题:如果新能源注定替代化石能源,化石能源价格低到尘埃里,使用成本非常低廉又怎么会被淘汰呢?资本总是逐利的一个资源怎么可能在有使用价值的情况下因为便宜而被淘汰呢?而且化石能源的低价反过来也非常不利于成本相对较高的新能源的发展啊对不对?看到楼主关于资本开支这一段终于明白了,大趋势是发展新能源的情况下首先会导致化石能源的投资缩减,自然而然的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供给,从而使得化石能源的价格不一定跌甚至可能会涨,而涨价后的化石能源既能促进新能源的发展和替代又因为自身性价比的降低被逐步淘汰。
煤炭行业过去几年的资本开支不行,煤价会一直维持高位了
看到这个我就想到有个客户非要在2014斥资10亿美元收购一个油田股权,当时测算油价80美元只需要四年回本,油价60还可以现金流归还并购贷款本息,油价40还能够付息,我记得2014年油价在100美元,企业老板很乐观,然后力排众议,完成了收购。
之后就迎来了油价暴跌,2016年最低跌倒了20多美元吧。
2014年当时写报告分析企业并购的合理性,参考了各个国际大行的原油价格预测,基本在80-120美元之间,现在回头看看,国际大行也是随行就市见风使舵啊。
还是郭博士这个产能周期投资法比较好,好歹资本支出还可以统计(上市公司数据),至于需求和供给,就比较难观测了。
周期是不是都可以这么看?能源投资其实真的没那么难,对煤价油价的判断,就是看之前三到五年的资本开支。资本开支低了三五年,油价煤价就会涨,相反资本开支起来几年,油价煤价就得跌。
能源一直是未来国家间竞争最关键之处。在电力这一块目前储能是最大的风口且会持续性极强。储能最强龙头今年合理估值50-80元,明年百元股。
目前南网调峰调频有限公司利润10多个亿,未来市场空间巨大,按新能源发电和储能2:1的标准,才能确保电网安全,前途不可限量,妥妥的一个成长股。 50~80元才是当下的合理估值区间,明年妥妥的百元股。
抽水储能是国际上最安全、性价比最高、应用百年以上的成熟方案,随着新能源发电比例不断提升,为化解电网安全进行调频,调峰节约储能用电,相应配套储能与日俱增,妥妥的一个成长无限的行业,而且会一直持续发展的永续发电行业。
在碳达峰碳中和风口之下,持有的股民如同中签新股、不懂电力行业知识的韭菜太多,赚钱不易,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