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参考。
《滚雪球》的作者认为:巴菲特在父亲的公司取得的最大进展并不在投资上,而是去听了戴尔·卡内基的公众演讲课。上完卡内基的演讲课以后,巴菲特来到在奥马哈大学,讲授“投资学原理”的课程。一学一用,巴菲特的“演讲技巧”进步神速。
毕业的3-4年间,巴菲特一直与本杰明·格雷厄姆保持通信往来,还定期从奥马哈到纽约走访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因为像他一样执着于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学生并不多见,巴菲特最终被聘用了,他激动万分,当即飞往纽约,来到新的工作岗位上,比正式报道日期提前了一个月。
02
人生最大的投资就是选对了妻子,
巴菲特选女人的眼光真的不错
准确来讲,与巴菲特有亲密关系的女性有三位,并且分别陪伴了他人生的不同阶段:一是法律上的妻子苏珊,并为他生育了3个孩子;一是灵魂伴侣凯瑟琳·格雷厄姆;另一位是生活伴侣阿斯特丽德·门克斯。
年轻时候的沃伦手里只会拿着夏威夷四弦琴,但他竟然追到了苏珊.汤普森。1952年4月10日,两人结婚,那年苏珊只有19岁。在结婚的时候,巴菲特问苏珊是先买小房子,还是去投资过几年再买房。苏珊的回答则是:“我相信你的选择。”
巴菲特说:“苏珊像我的父亲一样对我影响很大,甚至大过我父亲的影响。我疯狂地需要她,我工作起来很高兴,可是我对我自己不高兴。她的确拯救了我的生活,她让我重获新生。”
在这本书里,会诧异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女人:每天以标志性的装扮示人,裁剪得体的裙子或者裤装;完美地照顾着她的丈夫和家庭,成为社区团体的领导人,优雅地招待丈夫生意上的伙伴。
而巴菲特真正想做的事情只有投资!在他的孩子们从5岁到10岁不等时,苏珊就像一个单身母亲,家里没有人可以聊天,她甚至欢迎每一个在家门口驻留的人,包括流浪者。她担当一个问题解决者以及情感清扫器的角色,还曾经说巴菲特是她的第一号病人。
这样的婚姻肯定是有危机的。
1971年,巴菲特认识了凯瑟琳.格雷厄姆,身为寡妇的她是《华盛顿邮报》的出版商,而巴菲特一直渴望在出版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于是,他则持续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超过了5%,在中国的A股市场这就构成了举牌。
凯瑟琳把巴菲特带进了真正的上流社会,“尽管格雷厄姆夫人身边的上流社会,使巴菲特十分不自在并备受打击,但是他从来没有掩饰过自己的热情和兴趣。”
他忙着讨好凯瑟琳,他和苏珊的婚姻却正在发生的变化。
后来嘛,很复杂的恋爱关系。反正结果就是:巴菲特总是跑到凯瑟琳的公寓里没日没夜地打桥牌,苏珊也跑去做自己的唱歌事业、花着巴菲特的钱跟前男友谈恋爱,同时跟网球教练发生情人关系。
同时苏珊把一个蓝领妇女带进了巴菲特的生活,她请阿斯特丽德去看看沃伦,并且给他做做饭,然后巴菲特就跟这个蓝领妇女同居了。
而阿斯特丽德也接受了巴菲特不会和她结婚的现实,把奥马哈之外所有的社会和商业活动全都让给了苏珊,接受了自己作为巴菲特的女管家和情人的角色。
03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
25岁成立自己的私募基金:12年收益26倍!
回到投资和职业发展上来。去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算得上巴菲特真正的职业起步,他学到了寻找“烟蒂”公司的投资哲学。
两年后,巴菲特已经感觉导师的池子太小了,基金规模只有500万美元的公司,已经无法给他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了。
1956年,25岁的巴菲特回到奥马哈。从亲戚朋友那儿筹资10万美元,成立合伙人公司,巴菲特自己入资100美元,从此起步。(也就是成立了私募基金)
每年巴菲特会写一封年度报告,汇报给所有的合伙人。但是具体的买卖操作,别人是不知道的。这家公司的业绩报酬在6%以上部分进行提取,提成比例为25%。
巴菲特最初的投资目标是,每一个三年周期要跑赢道琼斯指数。
从1957到1968年,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是年化31%的费前回报率,扣费后,年化回报率也有25.3%。这期间,道琼斯指数的总收益率为185%,而巴菲特费前总收益率是惊人的2610%!1969年合伙人公司解散,此事投资获利2500万美元。
1957年-1969年这段期间巴菲特是如何赚到这么多钱的,是之后要重点研究的方向。这边只是简单讲述:
1958年底,对Sanborn Map进行投资。Sanborn Map公司主要从事美国所有城市地理详图的印刷和校正,主要客户是30家保险公司及其公用事业公司、按揭贷款公司和税务部门。
1956年,对Dempstar公司的投资。Dempstar是位于奥马哈城以南90英里的内部拉斯加州比阿特利斯镇,主营农业用具,灌溉系统,供水系统以及自来水管道的公司。
1964年,对美国运通的投资。1963年后期,美国运通公司的一家子公司错误地签发了有关色拉油的仓储收据,这张收据欺骗性的证明了在新泽西州的贝恩尼市有大量的桶装色拉油库存,由此造成了一场所谓丑闻。
1965年,对迪斯尼的投资。当时迪斯尼的股票市盈率为10倍,
1962年,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1948年是伯克希尔最辉煌的时候,拥有11家工厂,雇员人数超过11000人,税前利润达到2950美元。但是战后它逐步陷入低谷。
在1962年1月24日,巴菲特致合伙人的信中,首次系统地介绍自己的投资方法:
第一类:“Generals(低估类投资)”:足够的安全边际以及适当的分散投资,使我们的投资组合兼具安全和增值的特性。我们愿意以买入价格和内在价值(私人投资者愿意支付的公允价值)之间的价格卖出这类投资,而不是一直持有至“最后一段甘蔗”。
第二类投资:“Workout(套利类投资)”:这类投资的价格更多取决于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而非买卖双方的供求关系。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合理地预测这类投资收益实现的时间,金额以及阻碍因素。影响投资价格的公司行为包括合并、清算、重组、分立等。
第三类投资:“Control(控制类投资)”:指我们要么控制了这家公司,要么买入了相当多的股份,从而可以影响公司的经营管理政策。这类投资在购买当年通常表现不佳,其业绩一般要看几年内的表现,不过价格低迷对我们可是有百利而无一弊。
04
控股伯克希尔,
38岁开始更大的投资传奇
1969年,38岁的巴菲特宣布退休,他的举动还有一层深意,那就是警告这个市场太热了。在解散了合伙公司之后,道琼斯果然暴跌了800多个点。
但他也并非从此退休,而是在思考他另一件事:那就是伯克希尔哈撒韦。
这个公司当时大约每股值45美元,只有16美元来自纺织业,其他的部分都来自于他对外的投资控股,其中就包括那家国民赔偿保险公司,还有伊利诺伊国民银行,以及那家奥马哈太阳报。
巴菲特觉得纺织业基本没前途了。伯克希尔纺织厂的老板莫里斯,请求巴菲特给他钱,说现在该升级机器设备了。巴菲特果断拒绝,他已经厌恶了纺织厂的生意,但还没想好到底要怎么处理他。
另一方面,合伙人们出于对巴菲特的信任。巴菲特在清算合伙公司中不但没有付出很多现金,反而拿到了不少现金。于是他就继续收购伯克希尔和多元零售的股票,其中他自己在伯克希尔里的股份从18%上升到了36%。
1985年,伯克希尔的纺织厂终于变得无法经营了,最后连纱也生产不出来了,巴菲特变卖了老设备,辞退了400多老工人,关闭了工厂。然后又把他名下的若干保险公司整合起来,形成了新公司。
于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就从一个纺织厂,成为了一家名副其实的保险公司。
这里要讲一个背景,1964年道琼斯指数是875点,过了将近18年。1982年,道琼斯指数再次回到了875点。但1985年他就又涨到了1250点,所以在1985年大牛市爆发的前夜,美国人并不是在买股票,反而是大比例的卖出股票,然后热炒垃圾债。
巴菲特此时仍然坚持他的投资方向,他不会做垃圾债,始终认为债券就是一个风险无限大而受益被写死的投资品。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还是按照既有的节奏在收藏股票,他并不为身价停滞不前而苦恼。因为他有的是现金流,他知道自己要做的只有等待。
1985年,55岁的巴菲特拥有1.5亿身家,排进了世界400的首富行列之中,这是他第一次上榜。此时的伯克希尔股价已经超过了2000美元,而就在不到10年前他还只有40美元。
05
69岁再次封神,
在科技股泡沫之前看衰市场
20世纪80年代,巴菲特的春天来了,他逐渐成为舆论的焦点,开始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也正是从这时起,他股神的形象被刻意强化了出来。
他的孩子们却并没有继承他事业的意思,老大苏茜嫁人生孩子了,霍伊经营着农场,而彼得则传承了他老妈音乐方面的才华,逐渐成为了一名音乐家。
而苏珊和巴菲特依然保持良好的关系,苏珊坦诚了他的出轨,巴菲特也表示理解,还在资金上无私支持者苏珊的梦想。
之后的十年里,他经历了很多事情,投资喜诗糖果、解决所罗门事件、投资可口可乐,和比尔盖茨见面等。还有一件跨时代的事件,就是1999年看衰科技股!
1999年,是科技股浪潮最热的阶段,巴菲特却在太阳谷年会上抛出了看跌市场的言论。当时,大家已经对巴菲特表现出了极大的质疑,甚至有的媒体提出沃伦你怎么了?他们觉得巴菲特已经跟不上时代了,而当时市场被热捧的是比尔盖茨,是贝索斯,是微软,是雅虎这样的公司。
可以说巴菲特是在质疑声中迎来的千禧年,是在麻烦不断中听到了新年的钟声。当时,通用再保险遭遇了骗保事件;而可口可乐那边,巴菲特扶持上来的新CEO上来就裁员6000人,弄得人心惶惶。
这时候互联网上谣言四起,说巴菲特年老体衰已经住院,病情危急。
于是在2000年2月9号这天,伯克希尔的卖单纷至沓来。所有的交易商都紧急给巴菲特打电话,一方面求证是不是他身体有问题,另一方面告诉他事情很糟糕。巴菲特紧急辟谣,但谣言就是这样,你越是不承认,他就越是快速蔓延。那一周伯克希尔的股价猛跌了11%,而巴菲特手中的可口可乐市值也只有87.5亿美元,相比于之前175亿,几乎腰斩。
但巴菲特用实际行动来抵制华尔街,他不断的低位买进,这样伯克希尔的股东权益就大幅上升了。股价自然很快就被拉回到了6万美元以上,这一年他69岁,身体确实亮起了红灯,他的肠道内发现了息肉,要马上手术。这时候谣言又来了,仿佛互联网时代就是伴随谣言而生的,这次大家都在传巴菲特得了癌症。
而就在巴菲特结肠手术这段日子,华尔街的纳斯达克泡沫破裂,网络股市值腰斩一半。巴菲特在去年太阳谷年会的预言成真,他的名声开始恢复甚至再次封神。
06
2000年之后的巴菲特,
喝可乐,吃薯条,活得更自在了
70岁后的巴菲特,吃零食,吃薯条喝可乐,但身体还很健康。
有人认为,这主要跟他的养生之道有关,他每天只摄入1000卡路里,也就是说不管他吃什么,只要到1000卡路里了,他就不再进食。
2004年,巴菲特迎来了人生最大的打击,苏珊去世了。所幸苏珊去世的时候,巴菲特一直陪伴在他的身旁,紧紧的握着他的手。之后巴菲特忧伤了好久,都无法进行工作。他甚至悲伤到无法参加苏珊的葬礼。
苏珊的去世,让他知道,74岁的他已经到了必须面对死亡的年纪。几乎每天晚上都会做噩梦,虽然他们长期分居并没有在一起生活,但彼此却都在心里装着对方,而现在巴菲特的心突然空了。
后来,2006年巴菲特宣布逐渐捐出伯克希尔股票的85%,大约价值370亿美元,把庞大的财产,捐赠到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让比自己年轻20几岁的比尔盖茨来全权处理这笔巨大的财产。
在巴菲特76岁生日的时候,他和阿斯特丽德门克斯举行了婚礼,此时距离苏珊过世已经两年的时间,巴菲特也从这段阴影中逐渐走出。
写到这,故事部分结束了。有很多情节还是没有写,比如次贷危机、买入中石油、结识比尔盖茨等,以及近期的美股熔断上的经典名句“我还是太年轻了”。之后还会继续写,包括分析他的投资思路和买卖点选择。今天就先到这了。
$上证指数(SH000001)$ $贵州茅台(SH600519)$ $爱美客(SZ300896)$
@旭川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