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啥意思?Deepseek这么说!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回复:22喜欢:23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关于半导体产品“原产地”认定规则的紧急通知,根据海关总署的相关规定,“集成电路”原产地按照四位税则号改变原则认定,即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

消息一出,板块沸腾。$半导体设备ETF(SH561980)$ 瞬间拉涨超5个点。

但是这个政策到底啥意思?利好板块的逻辑是什么?

deepseek这样说:

政策核心:

“芯片最后一步在哪加工,就算哪国产品”

中国宣布:判断芯片是“中国产”还是“外国产”,只看最后一步制造(流片)在哪里完成。哪怕材料设备是美国的,只要最后加工在中国晶圆厂(比如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就算“中国货”,享受关税优惠;而美国本土生产的芯片(比如英特尔美光),可能被认定为“美国货”,面临高关税。

利好链路拆解(三步走):

第一步:美国芯片变贵 → 中国厂商抢订单

美国芯片被“贴标签”:美国自己生产的芯片会被认定成“美国货”,进口到中国可能要交更多关税,价格暴涨。

中国厂商躺赢:同样性能的芯片,中国产的(哪怕用了美国设备)反而更便宜,下游企业(手机、汽车公司)自然转向买中国芯片。
→ 利好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订单暴增)

第二步:全球客户挤向中国工厂

外国公司也来中国加工:美国/欧洲芯片设计公司(比如高通英伟达)为了避开高关税,会把制造环节搬到中国晶圆厂流片,这样产品就能贴上“中国产”标签。

中国工厂赚翻中芯国际等代工厂接单接到手软,还能涨价。
→ 利好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飙升)

第三步:国产设备材料躺赢

倒逼国产替代加速:中国晶圆厂扩产需要大量设备材料,为了彻底摆脱制裁风险,会优先买国产设备(北方华创)、国产光刻胶(南大光电)等。

产业链全面激活:从芯片设计到制造到材料,所有环节国产玩家都吃到红利。
→ 利好全产业链(设备、材料、设计公司股价齐飞)

总结:政策像“吸星大法”

吸走美国芯片的竞争力(价格优势丧失)

吸来全球的芯片制造订单(中国工厂成避风港)

吸干国产替代最后障碍(倒逼全产业链自主化)

→ 中国半导体行业从“被动挨打”变成“主场作战”!

(港股华虹半导体一天涨20%,就是因为市场看懂了这条“通关秘籍”)

#芯片股集体拉升,思瑞浦等多股20CM涨停#

精彩讨论

不明真相的韭菜馅04-11 14:28

加了个寂寞,美国本土才多少流片?
美光是彻底凉透了。

全部讨论

加了个寂寞,美国本土才多少流片?
美光是彻底凉透了。

04-11 14:03

忘了加免责声明:本回答由 AI 生成,内容仅供参考,请仔细甄别。

04-11 19:11

不一定全是在中国流片,美国以外也可以,比如台积电,三星等等

中美关税对抗,就是在拉拢企业站队。
资本会自动全球流动配置,我们只针对税源地,工作机会部署,投资部署在美国本土的产品,服务征收高关税。

这个政策的意思基本就是不征税,美国基本没有流片几块

04-11 14:44

转:

04-11 13:55

封装才是最后一步…

04-13 11:01

其实主要针对美国本土产芯片进行精准打击,其他的不管你是国产还是日韩还是东南亚产,都没有关系。

04-11 17:23

高端的造不出 所以进口 吹尬吹!二季度炒白酒 听不懂 就是和钱过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