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长期坚持阅读的人,赚钱只在早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6

#读书#

$全球平衡精选(TIAA038004)$

文:姜榆木

真正的贫穷不是没有收入,而是精神断供。

1977年,加州大学法学院的一位女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被迫辍学。

没有学历,没有人脉,人生陷入困局。

在这段日子里,她一边到处面试,一边做些兼职谋生,余下的时间就用原来的学生证混进大学图书馆里看书。

三年后,她得到知名企业AT&T公司的面试机会。

当听说她已经三年多没有工作时,面试官都大为震惊。

他们接触过很多长期失业的求职者,这些人因为无所事事,眼里都有掩饰不住的怠惰和萎靡。

但她给他们的观感却是神采奕奕,像是上午才从上一家公司离职。

最终,女孩顺利通过面试,并在公司一路做到高管的位置。

她就是最终成为惠普CEO的卡莉·菲奥莉娜,一度被誉为“全美最具权威的商业女性”。

筝小钱曾在《阅读是富养自己的最好方式》里写道:

“喜欢读书的人永远在思考如何活得更好,这样的人不会在生活的困境前坐以待毙,日子也总有变好的一天。”

真正的贫穷不是没有收入,而是精神断供。

手边总有一本书的人,不会一直穷下去。

01

作家胡安焉年轻时曾在一家加油站打工,月工资两千出头。

当时一起上班的同事们,回到寝室就一个个靠在床头,捧着手机滑动手指,时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每当这个时候,坐在桌子旁看书的胡安焉,就显得格格不入。

很长一段时间,同事都觉得他“很装”,毕竟书看得再多,工资也不会多涨一分。

后来集团要拍一个面向公众的宣传片,到他们加油站找试镜的员工。

大部分员工一站到镜头前,就磕磕绊绊说不好话。

但胡安焉却因独有的谈吐和书卷气质,一眼就被拍摄组相中。

而凭借这次宣传片的曝光,他也一跃成为所在加油站的形象代表,待遇提升了不少。

胡安焉的这段经历,让我想起知乎上一个很热门的提问:书上的内容大多会忘掉,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在我看来,读书就像是一个雕刻的过程。

回头看时,你会忘掉每一刀是怎么刻的,但自己却经由这个过程被塑造成了想要的样子。

斯坦福大学有研究指出,每天30分钟专注阅读,能够有效激活大脑前额叶皮层。

尤其在这个碎片化信息横行的时代,读书就相当于给精神做负重训练。

短期看不出差别,但时间一久,你站在一群没有训练痕迹的人当中,总能脱颖而出。

财富流向富养自己的人,而穷人富养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阅读。

你看过的每一本书,进行的每一次思考,都会在将来某个时刻,给予你慷慨的馈赠。

02

有这么一段广为流传的话:

80年代有机会读到保罗·布朗《点石成金》的人,早就通过下海捞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90年代能读懂《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的人,都在第一波股市浪潮中赚到了钱;

2000年前后看过《影响力》的人,会提前布局国内的电子商务……

每个时代,都有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机会。

而坚持读书的人能够随时和当代的智者对话,当多数人还在焦虑迷茫,他们早已从书中得到启发,窥见身边的财富密码。

职场博主舟舟毕业时刚好遇上行业的寒冬期。

很多朋友觉得大环境不好,努力也没有成果,索性开始摆烂。

但舟舟一直有阅读经济学著作的习惯。

初入职场的那两年,他陆续看完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系列,以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

他发现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市场低迷的状况每隔十几年就会出现,但最后都会慢慢好转。

所以舟舟没有跟周围人一样躺平,反而更加努力工作,积累人脉和经验。

而市场趋势也正如他所预判的那样,不久后就在政策的扶持下迎来了复苏。

舟舟因为早有准备,带着大量客户资源加入一家新兴公司,很快成为了业务总监。

正如作家覃政说的那样:

“不读书的人迷茫焦虑、思维固化、视野狭窄、执行力弱、内耗严重;读书的人目标清晰、观点灵活、眼界开阔、心态沉稳。”

长期来看,这样两种人注定会过上不同的生活。

03

我知道这两年,大家过得都不容易。

父母的健康要顾,儿女的教育要抓,单位的班也得加。

偶尔刷个手机放松一下都是奢侈,更别说看一本难懂的书。

但正如罗振宇说的:有些人之所以越来越穷,是因为他们永远会先放弃“慢收益”的事。

社会给普通人挖的最大的坑,就是引导他们只做眼下的事。

直到彻底失去学习成长的机会,陷入越忙越穷的境遇。

而要打破这种循环,门槛最低的方式,就是逼着自己抽出时间看书。

我也曾有一段低谷期。

身处日渐式微的传统纸媒行业,虽终日忙碌,内心却始终笼罩着被裁员的焦虑。

我找一位年长的朋友寻求意见,对方只是让我没事多看看书。

当时只觉得他在敷衍,工作都快没了,哪还有心思看书。

苦于没有更好的办法,便买了几本朋友推荐的书开始阅读。

起初翻两页书就打瞌睡,但逼着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读书逐渐成了一种习惯。

后来正是通过阅读,我隐隐察觉到新媒体的趋势,于是辞职创业,开创了自己的公众号平台。

创业初期,我每天投入十几个小时运营账号,但无论多忙,都会抽出一小时静心阅读。

我从《精益创业》中学会了优化管理,提高团队的合作效率;

从《定位》中学到了如何研究阅读受众,把握平台调性;

而在创业最迷茫的时候,正是芒格留在《穷查理宝典》里的百年智慧,鼓励我不断去做难且正确的事。

如今回头看,当初踩着新媒体风口创业的人,大多已经退出了舞台。

而我却总能从书中得到启发,发现新的机会和增长点,带着公司走到今天。

很认同这样一句话:钱不是挣来的,是被吸引来的。

你读过的书,不会直接转化为财富。

但慢慢会变成你言谈的语气、思考的逻辑,以及看待事物的眼光。

当这些成为你的磁场,赚钱自会成为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高净值的圈子里,一直有“以书会友”的传统。

这些真正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他们的社交方式不再是简单的递名片、组饭局,而是通过分享书籍和知识,找到真正同频的人。

读一本好书,就是结交一位贵人。

那些花在阅读上的时光,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你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丰富立体的认知和看穿周期的清醒。

这些品质无论在任何行业,都是被认可的硬通货,也是赚大钱的底层逻辑。

@今日话题

全部讨论

11-05 08:52

要先学会坚持,慢慢以前的坚持会转化成一种享受

11-05 08:35

首赞

11-05 13:58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