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转发,一起讨论,每天更新最新资讯
01 草案内容:针对性限制措施
这项行政命令草案明确提出多项针对性限制措施。一是要求对美国制药公司从中国采购药物的交易进行更严格审查,可能切断中国低价实验性药物的供应渠道。
二是要求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对美国药企从中国开发商手中收购实验药物权利的交易进行“强制审查”。
三是阻止美国制药公司获得中国实验药物的许可,这些药物许多针对的是癌症、心脏病、肥胖症和克罗恩病等重大疾病领域。
草案还提出要阻止制药商依赖中国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要求这些结果接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更严格的审查,并征收更高的监管费用。
特朗普政府此举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生物科技行业快速崛起的战略焦虑。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生物技术对外许可交易额中的占比从2023年的21%跃升至2025年的32%,这意味着近三分之一的新药研发成果源自中国。
这场政策变革背后是两大对立阵营的激烈游说。一方是与白宫关系密切的知名投资者和企业高管,包括科技亿万富翁彼得·泰尔、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科赫家族以及特朗普总统女婿贾里德·库什纳经营的投资公司的员工,他们主张对中国的生物技术崛起采取坚决打击措施。
另一方则是全球最大的制药商,包括辉瑞和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过去几年它们在中国大举采购低价实验性药物,反对这一限制政策。
消息传出后,资本市场迅速反应。百济神州美股盘前大跌12%,收盘跌幅达10.59%,报313.93美元/股,总市值较前一日缩水44亿美元。
另一只创新药概念的中概股再鼎医药开盘直接暴跌超过14%,创下近5个月新低,收盘大跌9.81%,总市值较前一日缩水近4亿美元。
不过,国际医药巨头的股价受影响不大,辉瑞、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再生元制药均微跌收盘。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反应表明投资者认为跨国药企有更多元化的供应链和替代选择。
若该政策实施,将对全球医药行业产生深远负面影响。最直接的后果是新药研发速度放缓和治疗成本上升。
中国已成为医药创新的重要来源,大型制药公司一直在购买中国研发的用于治疗癌症、肥胖症、心脏病和克罗恩病等药物的权利。限制中美医药合作意味着许多有前景的创新疗法将推迟上市或无法上市,最终损害全球患者的利益。
供应链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医药产业链,2024年原料药全球市占率达35.5%。政策风险可能导致跨国药企被迫重建供应链,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巨额投资,最终成本将转嫁给消费者。
尽管面临潜在的政策风险,中国创新药企的海外授权交易(BD交易)却在2025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总金额接近660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达成的对外授权和战略合作交易总额达到485亿美元,超过2024年全年水平。仅首付款金额就达到22亿美元,全年有望刷新历史纪录。
这些交易中,单笔金额超10亿美元的大额交易达16笔,表明中国创新药的质量和国际认可度正在大幅提升。重磅交易包括三生制药与辉瑞就PD-1/VEGF双抗达成的潜在总额超60亿美元合作,以及石药集团预告的约50亿美元创新药交易。
中国创新药企之所以能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源于其显著的成本效率和研发速度优势。中国研发成本仅为美国的1/3,临床患者招募速度较欧美快3倍以上。
在2025年上半年,国内创新药获批数量达43个,同比增长59%,创近五年新高,其中国产创新药占比高达93%。中国在全球热门靶点中的贡献度最高,Top20靶点中有18个靶点的药品数量在全球占比超过50%。
中国企业原研的FIC(首创)创新药2021年的数量首次超过欧洲,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些成就表明中国创新药已经具备全球竞争力。
面对潜在的限制措施,中国创新药企业正在采取多管齐下的应对策略。一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从前沿技术领域突破;二是市场多元化布局,拓展欧美以外市场;三是供应链自主可控。
中国企业已经在这方面有了成功经验。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百悦泽)2025年上半年实现全球销售额约125亿元,同比增长56%,已稳居美国和全球BTK抑制剂市场第一位。
信达生物的PD-1/VEGF双抗依沃西在2024年9月美国世界肺癌大会上,以单药疗效“头对头”击败帕博利珠单抗。
同时,中国药企正在加快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欧洲药企不受美国政策限制,成为中国创新药合作的重要伙伴。这种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模式有助于降低地缘政治风险。
政策草案引发的市场恐慌终会平息,但中国创新药全球化的步伐不会停止。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悬崖危机(如默沙东K药专利在2025-2028年到期,预计损失超3000亿美元收入),它们不会放弃中国这个重要的创新源头。
2025年上半年,大型制药公司收购案中有38%涉及中国药物,而十年前这一比例几乎为零。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生物技术对外许可交易额中的占比已从2023年的21%跃升至2025年的32%。
这些数字背后,是创新不可阻挡的力量。
欢迎关注转发,一起讨论,每天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