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智能连续大额资产减值,究竟什么原因?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先导智能披露2024年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公告,全年计提资产减值11.04亿元,其中应收账款损失5.94亿元,存货跌价损失5.49亿元。而2023年这一数据为11.62亿元,两年累计资产减值超22亿元。先导智能连续大额资产减值,究竟是什么原因?

本文从行业环境、客户结构、资产减值具体构成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行业需求波动引发的资产减值压力

1.产能过剩与价格下行

2023-2024年,锂电池行业经历了产能结构性过剩与需求增速放缓的双重压力。根据行业数据,2023年和2024年动力电池装车率维持在50%,较2021年的70%显著下降。同时,锂电材料价格持续下跌,例如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末的60万元/吨暴跌至2024年末的7.7万元/吨,下游电池厂商为应对成本压力加速去库存,从而导致锂电池价格的下跌。

2023年以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国内市场热销,其单车电池容量显著低于纯电汽车,这种结构性变化导致锂电池需求增速与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出现背离。欧洲多国宣布收紧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其中德国、法国、荷兰等国补贴政策变化最为明显。这两者导致锂电池需求增速放缓。

产能结构性过剩叠加需求增速放缓,锂电池行业为当年的“野蛮扩产”吞下了恶果,这直接导致锂电池价格体系崩塌。锂电池厂商利润空间大幅压缩,进而影响其扩产意愿和设备采购能力。

这种行业环境直接传导至设备端:先导智能的核心业务锂电池智能装备收入占比长期超过70%,而2024年国内锂电设备验收节奏明显放缓,部分订单因客户产能利用率不足而延迟交付或取消。为应对库存积压风险,公司2024年计提存货跌价损失5.49 亿元,较上年增加 33.3%。

2.技术迭代加速与设备贬值

锂电池技术路线快速演变(如磷酸铁锂对三元电池的替代、固态电池产业化推进)导致旧设备面临淘汰风险。例如,2024年12月磷酸铁锂电池装车占比升至 81%,而三元电池装车量同比下降至19%,这使得部分适配三元电池的设备需求锐减。先导智能作为设备供应商,需对库存中技术过时的设备计提减值。

二、客户结构变化加剧减值风险

1.大客户依赖度下降与回款压力

尽管先导智能宁德时代的收入依赖度从2022年的40.1%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8.9%,但宁德时代仍为其前五大客户之一,且前五大客户整体收入占比2024年年末仍达45.18%。2023-2024年,宁德时代等头部电池厂商因行业周期调整放缓扩产,导致先导智能应收账款回款周期延长。2024年,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提升至279.0天,相比2021年的121.4天,回款周期的增加幅度非常明显。

按账龄披露,截至2024年年末公司3年以上应收账款余额达6.92亿元,较2022年年末的2.03亿元增长241%,坏账计提大幅增加,直接推高信用减值损失。

三、资产减值的具体构成与行业特性

1.应收账款与存货减值为主

2023-2024年,先导智能计提的资产减值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合计13.23亿元(占比59%),存货跌价损失合计9.6亿元(占比43%)。这与行业特性密切相关:锂电池设备销售通常采用“预收款 + 验收付款”模式,当客户现金流紧张时,验收节点延迟会导致应收账款账龄拉长;同时,行业需求波动直接影响库存设备的可变现净值。

2.行业共性与公司个体因素

锂电设备行业在2023-2024年普遍面临减值压力。例如,赢合科技杭可科技同期计提减值均超过5亿元,主要原因同样为应收账款回收困难和存货跌价。先导智能作为行业龙头,虽然市场份额高达22.4%(全球锂电设备),但客户集中度仍高于同行,且海外业务占比提升带来的汇率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放大了减值规模。

四、未来展望

1.行业回暖的积极信号

2024年下半年起,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重启扩产计划,叠加海外需求增长(如欧洲储能项目),锂电池设备市场逐步回暖。机构预测,2024-2029年全球锂电池智能装备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有望回升到31.8%。先导智能作为行业龙头,将率先从中受益。

2.技术变革中的发展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领域发展,未来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宽。钠离子电池因其资源优势及其较高的安全性,吸引了大量投资和研发资源。这些技术变革孕育了新的机会,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良好机遇。

五、总结

先导智能的大额资产减值是锂电池行业需求波动、客户结构变化与公司业务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随着行业产能出清和需求回暖,叠加公司战略调整,先导智能的减值压力有望逐步释放,其业绩有望获得恢复性的增长。

$先导智能(SZ300450)$

@Adrian666 @银河潜水员 @严聚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