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绩爆发式增长,盈利质量显著改善
2025年Q1净利润9151万元,同比扭亏(增长727.82%),营收1.79亿元(+9.18%),毛利率33.48%。 2025年上半年预告归母净利润2亿-2.5亿元,同比扭亏(增长28647%-35784%),主要受非经常性收益(1.74亿-1.94亿元)驱动;扣非净利润6160万-7500万元(+5%-28%),反映主业稳步增长。 现金流稳健: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1.11亿元(+15.84%),回款率87.8%。
2. 业务转型加速:新能源+机器人双轮驱动
新能源汽车业务突破:电动涡旋压缩机轴承进入比亚迪、蔚来供应链,单车价值量提升至800元(较燃油车增3倍);2024年新能源营收8130万元(+13.89%),2025年产能目标500万套(对应营收3亿元)。 机器人核心部件卡位: RV减速机轴承国内市占率51.5%,为双环传动、秦川机床等头部企业配套; 柔性轴承、行星滚柱丝杠送样特斯拉测试,人形机器人关节轴承单价超千元,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50亿元。 传统业务韧性:滚针轴承国内市占率超25%,单向离合器全球市占率40%,绑定博世、本田等客户。
💰 3. 资金面活跃,主力与机构密集布局
主力资金持续流入:7月10日净流入5482万元,5日累计流入6273万元;7月15日涨停当日成交额6.72亿元,龙虎榜显示机构席位大额买入。 定增扩产强化布局: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资2.02亿元,用于精密制动、传动零部件产线建设,已获深交所审核通过。 筹码集中度提升:股东户数降至11.9万户,前十大股东持股48.84%。
4. 估值与目标价:高预期下的修复空间
当前滚动PE 64.55倍,显著高于行业均值(45.30倍),反映市场对机器人业务的乐观预期。 机构目标价25元:基于2025年人形机器人放量假设,合理PE看至120倍(现价24.2元,潜在涨幅23%)。 市净率6.05倍:高于行业均值(3.75倍),但技术壁垒支撑溢价。
5. 核心风险提示
盈利依赖非经常性收益:上半年净利润中约87%来自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可持续性存疑。 应收账款风险:2024年应收账款占归母净利润比达924.85%,资金回收压力大。 出口业务承压:外销占比27.71%(欧洲、北美为主),面临美国25%关税及汇率波动风险。 研发投入下滑:2024年研发费用5625万元(-8.44%),可能削弱技术领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