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回复:1喜欢:1
$斯达半导(SH603290)$

斯达半导内部交流:碳化硅芯片产能释放时间点?800伏车型增多,碳化硅替代igbt?

斯达半导调研纪要
问答回顾
发言人 1 问:去年公司整体业绩如何,各个季度的表现如何?
发言人 1 答:去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35.39%,每个季度都保持环比增长。利润方面,扣费利润 增速比非扣费快,主要是由于去年 Q1 到 Q3 毛利率因成本原因下滑,但在 Q4 有所修复。汽车 和新能源行业贡献显著,其中新能源汽车行业表现尤为突出,下半年配套了大量新能源汽车主 电机控制器。海外市场也取得良好进展,尤其是新能源发电板块,在商业机械板块整体下降的 情况下逆势增长。
发言人 1 问:对于新能源汽车及海外业务的发展情况有何展望?
发言人 1 答:新能源汽车市场前景看好,海外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增速非常快,连续两年保持 200%以上增长。预计今年芯片海外供应会有上量项目,汽车市场直接供货部分也将放量。在新 能源方面,尤其是大功率模块、大嘴串等领域表现较好。
发言人 1 问:对于海外市场产品结构和业务预期是怎样的?
发言人 1 答:海外市场的产品结构由工控为主逐渐拓展至工控与汽车并重。未来将持续加大客 户开发力度,尤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希望对接更多头部客户,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发言人 1 问:关于碳化硅业务收入的具体范围能否披露?
发言人 1 答:碳化硅业务收入大约在 1 到 2 个亿的范围内。
发言人 1 问:你们如何看待国内市场上友商的竞争态势,以及我们作为投资者如何区分与 竞争对手产品的差异?
发言人 1 答:对于友商的竞争,由于芯片集成的产品用途较为复杂,我不太清楚你们具体销售 给谁,是主控制器还是其他行业。因此,我无法直接评价。我们公司具有深厚的客户端根基,很多客户是从硅基转向碳化硅,我们承接了多个多年之前定下的项目。不过,芯片产能限制了 我们探索规的销售收入。现在,我们的碳化硅产品主要用于主电机控制器,去年开始我们已有 自己的碳化硅芯片代工并已通过客户验证,预计今年会大规模上量。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我 们相信从明年开始,市场给予多少需求,我们就能提供多少。
发言人 1 问:碳化硅芯片产能预计在哪个时间点释放?贵司规划的碳化硅芯片月产能是多 少?
发言人 1 答:碳化硅芯片产能预计是在 2025 年释放,因为这一领域变化较快,可能并非 2024 年或 2026 年。规划的碳化硅芯片月产能是五千片,但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扩充,场地具备 扩大产能的条件。
发言人 1 问:贵司物投项目建设进度如何?
发言人 1 答:按照年报节点,物投项目建设进度大约为 80%,目前设备交付相对较慢,可能正 在调试或部分设备到位。虽然设备尚未完全到位,但部分产品已开始验证或研发阶段,待条件 成熟后会对外开放参观通道。
发言人 1 问:对于国产 IGBT 器件的国产化率情况以及国产厂商市场占有率的天花板,您 怎么看?
发言人 1 答:国产化率因产品和行业而异,低端低功率器件国产化率较高,可能达到 50%以上
甚至更高,而高端大功率器件则较低,可能不到 10%。预计国内整体国产化率可能接近 70%以 上甚至 80%以上,最终头部厂商可能占据 3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余份额则较为分散。
发言人 1 问:贵司海外业务取得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发言人 1 答:海外业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早年的海外仓布局和与头部客户的长期稳定合作。我们具备时间换空间的优势,同时产品种类丰富、研发能力强,能够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并提 供良好的成长机会。
发言人 1 问:未来公司在 IPM 模块业务方面的规划如何?
发言人 1 答:过去受限于产能和成本,我们无法大规模生产 IPM 模块,但随着产能释放和成本 下降,我们将适时进入 IPM 市场,利用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度和产品质量优势迅速抢占市场份额。
发言人 1 问:汽车这边的客户能大概介绍一下吗?
发言人 1 答:今年汽车客户非常多,国内主流品牌我们都供货,极个别品牌用得比较少。
发言人 1 问:碳化硅这边客户能大概介绍一下吗?
发言人 1 答:关于碳化硅客户,由于签订了严格保密协议,无法详细公开,但国内外都有定点 的大客户,而且今年有代工氮化硅芯片项目在国内外上线,客户已预定产品进行验证测试。
发言人 1 问:现在用碳化硅模块的成本大概多少钱?
发言人 1 答:现在随着国产化程度提高,成本会继续下降。如果使用全国产方案,成本有望降 低到 3000 元左右。老项目中,由于已定下进口芯片方案,成本加起来有限,但新项目对成本 有更高要求,如果使用国产化方案,成本可以更低,进而使碳化硅模块渗透到更低价位车型。
发言人 1 问:碳化硅模块在验证和毛利率方面与 EDD 模块有何差异?
发言人 1 答:碳化硅模块相对于 EDD 模块具有更高的门槛和毛利率,因为其研发难度更大。
发言人 1 问:800 伏车型增多后,碳化硅是否会替代 igbt?
发言人 1 答:800 伏车型增多确实会促进碳化硅的应用,但目前仍主要集中在 20 万以上的车 型。随着国产化推进和成本降低,未来可能会更多地应用在 15 万以上的车型中。
发言人 1 问:公司收入结构中 igbt 占比如何?碳化硅替代对其影响如何?
发言人 1 答:目前收入结构中 igbt 为主,但随着碳化硅在高端车型上的应用增加,这将对公司 构成利好,因为公司对碳化硅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有信心,并且相信自己能够生产出比 igbt 更好 的产品。
发言人 1 问:公司收入分区口径为什么由单独披露中国大陆改为披露亚洲?
发言人 1 答:由于财报披露的亚洲区域包含了中国大陆以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而中国大陆以 外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公司海外业务中的比重较小,因此披露口径由单独披露中国大陆改为披 露整个亚洲区域。
发言人 1 问:展望 2024 年,公司预计能做到怎样的增长?
发言人 1 答:公司对 2024 年充满信心,认为虽然竞争激烈,但产能充裕,且公司有良好的项 目储备,通过抓住自身优势,替代进口份额,并开拓海外市场,有望实现增长。
发言人 1 问:如何看待 2024 年上游成本变化趋势?
发言人 1 答:预计 2024 年上游成本会寻求更低方案以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和稳定价格,公司会 根据最优方案灵活调整降价时机。
发言人 1 问:关于碳化硅产线的规划和收入贡献情况?
发言人 1 答:按照当前订单预测,2025 年可能会达到规划产量。自建产线已经产生收入,但 碳化硅收入贡献相对较小,主要还是来自模块销售。预计今年下半年碳化硅自建产线会有规模 化的收入贡献。
发言人 1 问:您能预测一下国内车市场中碳化硅渗透率在今年或明年可能会达到一个什么 样的水平吗?
发言人 1 答: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市场因素复杂且受到多方面影响,如车型销售情况、快充站 普及度以及电池技术进步等,因此很难精确预测。不过,近几年碳化硅在市场上的应用迅速增 长,许多潜在车型采用碳化硅并定价合理,这有助于销量提升。随着电池技术进步和充电桩基 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快充方案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将促进车辆销量增长。
发言人 1 问:您个人如何看待 800 伏或更高电压系统在汽车中的推广?
发言人 1 答:我个人非常看好 800 伏系统甚至更高电压系统的推广。因为充电速度快,能够满 足用户在短时间内补充较大里程的需求,这对于提高汽车便利性非常重要。
发言人 1 问:海外业务中,硅基芯片全部是自己生产的吗?
发言人 1 答:是的,海外业务中的硅基芯片全部都是自己生产的,包括 IGBT 芯片等,海外客 户也主要使用我们自己的芯片。
发言人 1 问:去年 200 万辆车的配套情况如何?今年的目标及市场机会是什么?
发言人 1 答:去年的配套情况表现良好。今年产能预计会放开,市场机会广泛,包括国内和海 外市场。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公司仍有一些合作项目,并且上半年情况比去年上半年要好。具体目标暂时不便透露,但会努力实现并分享好的进展。
发言人 1 问:海外业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发言人 1 答:海外业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客户看重我们在成本上的优势,二是 我们的芯片持续扩产计划、降本能力和发展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这些因素促使客户 选择了我们的产品。
发言人 1 问:对于 24 年市场下游工控、新能源发电、汽车及海外市场增长的排序和增速 有何展望?
发言人 1 答:对于 24 年的市场预期,公司看好风控和汽车领域的增长机会,尤其是新能源汽 车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将不会过于悲观。关于具体市场表现和公司自身与市场的差异,由于涉及 商业机密,暂时不便详细透露。
发言人 1 问:对于库存周转天数和库存水平的指引是怎样的?
发言人 1 答:尽管去年库存水平上升,但相较于半导体周期前,库存周转天数有所增加,不过 预计未来不会再有大幅增加。去年库存增加的原因主要是备货需求,目前库存已基本达到理想 水平,未来变化将根据市场需求和成本价格变化而定。
发言人 1 问:去年汽车行业增长主要是海外跨国公司突破,今年工业需求如何?新能源收 入中车和风光储的占比分别是多少?
发言人 1 答:工业这一块去年增长 15%主要是海外跨国公司突破,今年的需求相较于去年有所 变化,整体与整个经济大环境相关。在国内市场,预计会进一步增加份额。新能源收入中,车 和风光储的占比约为车为主风格组 7 亿左右,风光储的占比较大。
发言人 1 问:对于今年风光储增速有预期吗?资本开支计划近两年有何变化?
发言人 1 答:对于风光储增速有预期,会根据客户项目进展判断能否取得更快增速。去年资本 开支为 20 亿,今年募投项目完成后会减少一些,高压特色工艺芯片产线项目进度已达 80%,预 计接下来产品推广节奏会加快。
发言人 1 问:去年碳化硅在汽车领域的配套量是多少,今年预计会增长多少?
发言人 1 答:去年碳化硅在汽车领域的配套量是万级,今年预计会有几番成长,实现较大量级 增长,具体数量还未确定,将根据市场情况调整。
发言人 1 问:存货增长中,备货的产品结构主要以什么为主?发言人 1 答:存货增长中,备货的产品结构主要以原材料为主。
发言人 1 问:下半年 IGBT 模块增长预期如何?
发言人 1 答:下半年 IGBT 模块增长预期较快,但压力一直存在,尤其是汽车行业较为卷。
发言人 1 问:IGBT 模块价格受压对碳化硅上车进展有何影响?
发言人 1 答:如果 IGBT 模块价格有较大松动,不会直接影响碳化硅上车进展,因为车企已经 定型使用碳化硅。
发言人 1 问:毛利率背后的原因及成本趋势如何判断?
发言人 1 答:毛利率提高的主要原因是成本下降,且全年成本趋势向下走,不会上下波动太大

全部讨论

2024-06-13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