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地狱或天堂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0喜欢:1


  格雷厄姆的回忆录中,记录了这样一个关于对冲的案例。总听说“对冲”概念,却并不实质性理解操作的含义。正好借这个“麻雀”,剖析理解。格雷厄姆回忆道:
“ 我做的第一笔交易是买入杜邦公司的一些股票,同时做空7倍于杜邦公司股票买入数量的通用汽车股票,以对冲风险。那个时候,杜邦公司普通股的市值低于其持有的通用汽车的市值,因此市场完全没有对其整个化学业务和资产赋予任何价值。所以,相比能用汽车的市值,杜邦公司的市值被严重低估了。很快,随着杜邦公司股价上涨,通用汽车股价下跌,我了结了整个交易,赚到了预期中的利润。”
    “杜邦公司普通股的市值低于其持有的通用汽车的市值”——这种静态的结果,原因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杜邦公司的股价被低估了,另一种是通用汽车的股票不值那么多钱,被高估了”。此时,可以买入杜邦,同时做空通用汽车股票。如果这种逻辑回归,就可以两边赚钱。但风险是,这种静态的结果,仍然可以继续存在,或者变得幅度更大,即事物向更极端的方向发展。若加杠杆的话,风险也会双向放大。格雷厄姆可能过于自信这种静态的结果,将向正常的逻辑回归。然而小概率的事件仍可能发生,上杠杆进行对冲操作,就有了极大的风险。
格雷厄姆的这种对冲操作,屡屡获得成功。成功往往是失败的领路人,频繁的成功会让人失去思考,忽视或忘记可能存在的风险,放大资金操作量。小概率事件的最大特点是也有可能发生,而放眼到长周期,往往会发生。格雷厄姆真的应验了这种规律,他在1929年美国大股灾中几乎失去了全部资金,上杠杆的“魔鬼诅咒”让这位大师痛定思痛,困厄之中,奋而创作了拉开价值投资帷幕的、著名的畅销书——《证券分析》。
真是“身家不幸诗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