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之流量 - 饮鸩止渴 or 立命之本
| 发布于: | 雪球 | 转发:9 | 回复:3 | 喜欢:59 |
前一段时间,魏则西炒的沸沸扬扬,百度顿时成为千夫所指。 其实,除了医疗保健行业以外,教育行业也是百度流量依赖的重点行业。 有一篇文章曾经提到一个数据,百度全网流量中9%是教育相关搜索请求。这什么概念,大约除了医疗行业也就是教育行业流量最大了,当然我说的是搜索流量。展示推荐流量貌似没有个准确的数据...
其实百度07年左右上来后,教育行业迎来了一场模式革命。 原因很简单,百度SEM第一次给到教育行业一个百年不遇的机遇:工业化规模化扩张。 SEM之前,教育行业通常是城市为依托一点点啃起来。而这种地面校扩张的有几个致命弱点,一是慢,二是容易崩。 一很容易理解,君不见新东方学而思的前期速度。 容易崩其实是在根基不稳时,很容易一个城市的分校整体叛变自立门户,在隔壁开个李鬼直接赚钱。这在教育培训行业很容易也非常常见。核心在于管理更在于人性。 百度SEM是什么?一句话:规模化集中化筛选教育潜在用户。之前都是扫大街扫十字路口发传单(其实也是筛流量)。随着人民群众万事找百度,SEM给了教育机构一个工业化获取客户的方法,就是凤巢投放。这样既可以规模化快速获客,又可以抑制地方分校的自闭环,简直帅呆了有木有。其实到现在为止, 百度SEM获客也是绝大多数教育培训大佬们的主要渠道。看看51talk的营销费比、达内渠道百度的获客费用就很容易了解。相信VIPABC, VIPKID等等也是如此。区别在于每个品类各个渠道的获客点击转换成本不同罢了。
大家都说百度流量越来越贵,尤其是教育医疗,这不是没有原因。 简单分析,教育行业(尤其非K12)特点在于:用户分散、需求需挖掘、甄别产品能力弱、不重复购买这些特点。再加之我们国情决定了广大人民群众信息不对称。而这些特点一切都指向了偏营销驱动。简而言之同一起跑线的公司,利润产生再投入时,是投向营销端比产品端更加有效。这个在职业教育尤其是取证类教育尤其明显。长久发展最后筛出来的大公司多半也就是营销驱动。当然这也不尽然,一切取决于品类特点。越是需要劝导,群众越缺少甄别能力的越营销导向。越是重复购买多,产品受众偏高端的越需要产品驱动,因为教育还是朋友推荐第一选,没有推荐看谁宣传好第二选。看51talk之类的数据有几个运营数据很关键:点击费用,网销%(点击到销售线索),销转(线索到报名)。具体模式有区别比如如果销售还有公开课环节就拆成两个%。 另外一个极其重要指标是续报率,也就是二次消费。 典型英语在线1对1, K12这个比率极其重要,基本上都需要90%才能维持良好的模型和产品口碑。职业教育,如达内基本没这个指标,一次性购买。 那么本质就比的是获客成本和能力。
百度SEM流量最为精准也最为昂贵。 客观原因是百度是税务局没竞争,主管原因是一个流量驱动型公司很容易裂变自己的对手。一个还不错的教育培训机构,营销总监自己拉摊子干一票的多到不要。成本几乎没有啊, 拉几个人开百度账户(借用账户),流量成本几何数字上升。基本上从07年到12年百度流量红利也就差不多了。所谓流量红利就是大家对手间 竞争将流量炒高给百度自己啃馒头。一个教育类公司营销费比在40%以上的比比皆是。这一波剩下的王者都是营销能力NB的,弹窗肆无忌惮的,电话使劲上的。
11年以后移动互联网井喷,整个流量世界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方面百度SEM流量锁死就那么多,哥几个一起给百度打工一起啃馒头。一方面大量的流量在移动端没法转换(传统电销适用于精准搜索需求),移动端更多是推荐流量展示流量太坑爹。 举一个例子,百度搜索一个关键字几十块点击肯定有的,一个头条点击几毛钱还到处都是无穷无尽。 核心还在于流量质量不精准。 安利下今日头条, 基本上只有他把展示流量做成了准搜索精准流量(当然离用户sem还有距离)。能够将展示流量嫁接到SEM-电销模式的教育机构不确定是否有人真的跑通,或者展示流量是否适合电销都不一定....
同时时代也在变化用户也在变化,用户肯定是越来越烦那种弹窗要电话疯狂打死你的模式,而更加喜欢先用服务成上帝交钱还能不停学。这是多年来互联网教育我们的用户的既定习惯,这个趋势谁也不能逆转。一定很多的培训机构利用SEM流量精细化管理+续报可以活的很爽很开心。而海量的非精准推荐流量,或许转换模式更加符合互联网逻辑:免费->试听->强服务->付费->爽->传播。 这个链条肯定是变得长了,也变得绝对产品驱动了。而教育不同品类,需要在这个节奏中找准自己的节奏。首先是门生意,然后基业长青。推荐流量的重要性在于,其实线下教育大家也都是推荐流量...
在线教育的路很长,但有一点毋容置疑,未来一定是产品口碑驱动的世界,也是推荐流量非精准流量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