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并购申通估值论
盖闻商海浮沉,势在协同;估值之术,当循其理。阿里既并申通,其价非复旧时快递之论,当以新局观之。昔京东物流以自营立基,凭电商生态成其势,今申通入阿里彀中,背靠万亿交易之场,其估值当有新解。
一、估值范式:破陈规而鉴京东
传统快递估值,多较收发件量、单票成本,是谓 "量本利" 之术。然申通归阿里后,已非独行之商,实乃生态之翼。京东物流之估值,不以单纯派件计,而以供应链纵深、电商协同为要,其市值千亿,半赖京东商城之托。今申通坐拥天猫、淘宝之流,日单量潜增空间远超往昔,若仍以传统快递论价,是刻舟求剑也。故申通之估,当对标京东物流,重生态绑定之效,轻短期单票盈亏。
二、协同之效:三翼齐振,力透纸背
阿里与申通之协同,有三利焉:
一曰天猫超市之援。天猫超市年销数千亿,其仓储配送久倚第三方,今申通可接其近水之利。京东物流强于自营商超配送,申通若承接天猫超市三成订单,日单量可增千万,规模效应立显。
二曰淘天退货之便。电商退货率常达十之二三,淘天系年退货单量以十亿计。申通若建逆向物流专网,专司退货分拣、质检、重发,既可降淘天商家成本,又可增申通粘性,此京东物流尚未全备之策,申通得之,可成新长板。
三曰中高端物流之兴。阿里系跨境电商、奢侈品电商日盛,需高时效、高安全之配送。申通可借阿里技术,建 "次日达"" 定时达 "网络,与京东物流之"211 限时达 " 分庭抗礼,摆脱低价内卷。
三、长远之谋:三维布局,筑基建之基
阿里为申通谋篇,非止眼前之利,更在长远之基:
仓储者,物流之骨也。阿里拟斥资百亿,助申通扩建智能仓网,与菜鸟网络互补。今京东物流有亚洲一号仓群,申通若联菜鸟之智能分拨,可成 "前置仓 + 中心仓" 双轮驱动,周转效率当超往昔。
冷链者,生鲜之脉也。阿里盒马鲜生、天猫生鲜年销数百亿,冷链需求迫切。申通可承其冷链配送,建从产地到餐桌之全程温控网,补京东冷链之隙,此千亿市场待掘也。
航空者,速达之翼也。京东物流已有机队,申通可借阿里之资本,联合顺丰、圆通之航网,建跨境航空枢纽,主攻国际件与高价值件,破 "陆运为主" 之困。
四、行业变局:去内卷而谋涨价
曩者快递业竞于低价,单票收入十年降半,申通亦陷其弊。然今时不同往日:政策限低价倾销,行业共识涨价;消费升级下,客户愿为时效、服务付费。阿里携申通,可借生态之力,先于行业提价:天猫商家用申通者,可享流量倾斜,代价是接受合理运价;退货、冷链等增值服务,单独定价,毛利率可超三成。如此,则申通单票收入三年可增五成,利润率追京东物流。
五、估值新论:生态为秤,市值当越京东
京东物流市值千亿,因其背靠京东商城年销万亿。今阿里系电商年销超十万亿,为京东十倍。申通既为阿里嫡系,承接其半成订单,便可达京东物流之量;再添退货、冷链、跨境之利,营收规模三年可破两千亿,超京东物流当前之数。
且京东物流自营重资产,成本高企;申通借菜鸟之共享仓网,轻资产运营,利润率更优。故以市销率计,京东物流约 1 倍,申通若以 1.5 倍计,市值可达三千亿,远超京东。此非虚言,乃生态势能之所驱也。
结论
申通之估值,当以 "生态协同度" 为尺,而非 "派件量" 为秤。阿里赋其仓储之基、冷链之脉、航空之翼,联天猫之流、淘天之退,乘行业涨价之风,其势已非京东物流可囿。三年之内,市值破千亿易,超京东物流亦可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