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新百的三季报,乍看是一杯温吞水,细品却似一壶层次分明的陈年威士忌。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7.73亿元,同比下降2.02%;归母净利润2.12亿元,同比下降4.14%——这组数据实在算不上惊艳。
但剥开表层,深入肌理,会发现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一家公司正悄然从传统商业的躯壳中破茧,其大健康业务已贡献营收的九成以上,细胞治疗资产的价值却仍在被市场显著低估。
财务表象:短期承压下的现金流韧性
单看利润表,南京新百的表现确实难言乐观。扣非归母净利润1.79亿元,同比下降21.28%,远超营收和归母净利润的降幅。这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公司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确实面临压力。

毛利率的变化同样值得关注。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为41.64%,同比下降6.51个百分点。盈利空间收窄,或许是转型路上不可避免的阵痛。

然而,这份财报中藏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亮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5.26亿元,完全覆盖了净利润。这意味着公司赚取的是真金白银,而非纸面富贵。在寒冬中,现金流就是企业的命脉。
业务板块:冰火交织的转型图景
南京新百的业务板块,如今上演着一幕冰与火之歌。
传统商业持续收缩,商业收入占比已降至仅5.54%,让出了舞台中央的位置。与此同时,大健康板块强势崛起,健康养老、护理业占比已达36.97%,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

细分业务的表现则呈现鲜明对比:
据公司公开信息,健康养老与科研服务增长势头强劲,是驱动业绩的核心引擎。与此同时,医药制造等部分业务板块则出现短期回调。
财报也显示出业务的地域差异性,境外市场表现相对亮眼,有效分散了单一市场风险。
被低估的核心资产:丹瑞生物的细胞治疗版图
南京新百财报中最被市场低估的,莫过于其控股的丹瑞生物。
丹瑞美国的核心产品普列威(Provenge),作为早期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mCRPC(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疗法,正不断强化市场定位。这款全球首个获批的细胞免疫治疗产品,代表着肿瘤治疗的一个前沿方向。
更值得关注的是,丹瑞已积极布局iPSC(诱导多能干细胞)及CAR-T等相关CDMO业务,已评估超过200个CDMO合作意向,部分项目已进入技术验证阶段。这意味着丹瑞不仅在细胞治疗产品端有布局,还在潜力巨大的细胞治疗制造领域抢占身位。
在中国市场,丹瑞正在加速推进三期入组。这意味着,这款创新疗法距离中国市场又近了一步。
转型全貌:三足鼎立的大健康生态
南京新百的转型非一时兴起,而是构建了 “健康养老+生物医疗+现代商业”三足鼎立的战略格局。
在生物医疗板块,公司布局了完整的产业链:
齐鲁干细胞:2025年2月成为国内首家获得FACT国际认证的细胞机构,技术实力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新健康医院:2024年完成门诊急诊量46万余人次,三、四级手术量1.9万余例次,提供了坚实的临床基础。
健康养老板块则通过安康通、禾康、Natali三大品牌实现全面覆盖。2024年,安康通成功中标182个项目,新增6个城市;Natali在以色列等地逆势增长,并成功收购英国三家养老机构,建立了英国运营平台。
而传统的现代商业,则通过引进华为智能生活馆、乐高城市旗舰店等标杆品牌,以及17个首店品牌,巩固其网红潮流地标形象。
未来看点:细胞治疗与财务优化的双重奏
展望南京新百的未来,两个维度至关重要。
细胞治疗的商业价值释放是核心看点。随着丹瑞中国的普列威项目向国家药监局申请新药上市许可(NDA)的进程推进,一旦获批,不仅意味着南京新百将在中国前列腺癌市场分得一杯羹,更将验证其细胞治疗平台的商业价值。
另一方面,财务结构的优化同样值得关注。虽然公司速动比率1.28,短期偿债能力出色;但商誉比例高达23.00%,构成潜在风险。未来如何平衡转型投入与财务健康,将考验管理层的智慧。
公司在费用控制上已显现成效,期间费用率为30.21%,同比下降2.53个百分点。但在财务费用同比增长50.86%的背景下,融资成本管控仍需加强。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南京新百的财报表面波澜不惊,实则暗流涌动。
市场仍在用传统百货的估值逻辑看待这家公司,忽略了其细胞治疗资产的稀缺性与成长性。丹瑞生物的普列威如同沉睡的巨人,一旦在中国市场获批,将彻底改变南京新百的价值坐标。
老牌企业转型,如同中年换骨,痛苦却蕴含新生。当细胞治疗的风口来临,南京新百手中的牌,或许比市场想象的要多得多。

以上纯属个人分析,均根据公开信息判断,投资有风险,据此交易,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