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半导体行业年中业绩预测综合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一、半导体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呈现结构性增长与分化态势。根据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同比增长11.2%,IDC则更为乐观,预计增长率达15%。从区域表现看,美洲市场受益于AI数据中心建设,预计同比增长18%,自2007年以来首次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亚太地区预计增长9.8%,其中中国市场表现亮眼。

1. 全球及中国市场营收

全球头部企业:一季度全球前60大半导体企业营收达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568亿美元,同比增长46%。存储和MPU板块表现突出,存储板块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18%。

中国市场:集微咨询预计2025年国内半导体上市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9%,达到9175亿元,近五年累计增长100%;净利润预计达513亿元,同比增长9%,近五年累计增长45%。细分领域中,设备企业增长最为显著,近五年营收增长368%,但净利润增速有所放缓,显示竞争加剧。

2. 细分领域业绩分化

(1) 半导体设备

头部企业高增长:北方华创一季度营收82.06亿元;中微公司营收21.73亿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0.53%;盛美上海营收13.06亿元(同比+41.73%),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7.21%)。

行业景气度延续与分化:设备行业整体处于上升通道,本土企业在成熟制程和新兴技术领域取得进展,预计未来几年保持增长趋势。但科创板12家设备企业中仅6家净利润同比增长,4家同比下降超100%,两极分化显著。

(2) 晶圆制造

营收增长,盈利分化:中芯国际一季度营收163.01亿元(同比增长29.4%),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增长166.5%);华虹半导体营收39.13亿元(同比增长18.66%),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89.73%至0.23亿元。台积电在传统晶圆代工领域市场份额从2023年的59%升至2025年的66%,先进制程需求推动其主导地位强化。

产能利用率提升:全球晶圆代工厂产能利用率从2024Q1的74.2%提升至2025Q1的80%左右,带动毛利率同比上升5.8个百分点。

(3) 封测与存储

封测行业稳健与分化: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均为双位数。其中,长电科技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增长50.39%),通富微电净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2.94%),华天科技则因证券投资亏损转亏。先进封装技术成为发展重点,AI和新能源汽车是核心驱动力

存储行业逐步复苏:利基型存储产品价格出现改善迹象,兆易创新澜起科技等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HBM需求激增推动存储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17.6个百分点。

3. 财务指标与库存

盈利能力改善:一季度半导体板块毛利率为26.3%,环比提高1.6个百分点;净利率6.2%,环比提高2.8个百分点。存储板块毛利率达47.8%,同比大幅提升17.6个百分点。

库存压力犹存:全球企业平均库存水位较2024年下降12%,但多数企业库存绝对值仍处高位,周转天数维持高水平震荡。国内62家半导体上市公司一季度库存同比上升14.1%,去库压力持续。

4. 主要厂商一季度业绩概览

设备厂商:北方华创一季度营收82.06亿元,净利润同比双位数增长;中微公司营收21.73亿元(研发投入同比+90.53%),净利润同比双位数增长;盛美上海营收13.06亿元(同比+41.73%),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207.21%)。

晶圆制造厂商:中芯国际营收163.01亿元(同比+29.4%),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同比+166.5%);华虹半导体营收39.13亿元(同比+18.66%),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89.73%)。

封测厂商:长电科技一季度营收同比双位数增长,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50.39%)。

*注:货币单位除特别标注外均为人民币。*

三、市场需求与驱动因素分析

1. AI与高性能计算需求激增

AI服务器与数据中心:AI算力需求持续扩张,推动GPU、ASIC及HBM等核心部件增长。博通2025Q2 AI营收超44亿美元(同比+46%),预计Q3将达51亿美元;美光HBM单季度出货15亿美元(环比+50%),2025年产能已售罄。北美云服务商(CSP)资本开支同比增超50%,2025年AI相关资本支出(CAPEX)预计达5930亿美元(同比+36%)。

端侧AI应用渗透:AI向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及物联网终端延伸。2025Q1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82.3%,IDC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达1280万台(同比+26%),中国市场增长107%。小米AI眼镜支持第三方应用,搭载骁龙AR1芯片,推动端侧算力芯片需求。

2. 消费电子与政策刺激

消费电子温和复苏:全球智能手机出货结束下滑,2025Q1出货量3.05亿台(同比+1.53%);平板电脑出货同比+19.48%。中国“以旧换新”政策刺激大宗类电子产品需求,带动中低端芯片补货。

新兴消费品类放量:TWS耳机、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需求超预期,2025Q1全球TWS耳机出货量同比+18%,智能手表同比+18%。

3. 汽车电子与工业控制

新能源汽车高景气:2025年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30.7万辆(同比+36.9%),渗透率达48.7%,带动车规级MCU、功率半导体(如IGBT)需求。工业控制领域逐步复苏,华虹半导体工业与汽车电子订单回升,电源管理芯片需求预计2025年实现高双位数增长。

工业自动化需求: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等应用推动传感器与控制器芯片增长,瑞芯微工业控制领域收入显著提升。

4. 存储市场供需改善

HBM与高端存储缺口扩大:AI服务器拉动HBM3e需求,美光HBM3e 36GB产品获AMD采用;SK海力士HBM3e出货比重提升,支撑DRAM均价企稳。2025年存储市场规模预计同比增长24%。

利基型存储价格回暖:DDR4因头部厂商产能转向DDR5导致供应收缩,6月价格环比暴涨109.97%,创2022年以来新高;利基型DRAM价格3月起改善,预计下半年持续回升。

5.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重构

国产替代加速:美国出口管制推动本土化生产,中芯国际承接海外回流订单,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达89.6%。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2025Q1中国大陆设备销售额占全球29%,光刻机、离子注入机国产化率较2024年提升15%。

区域产能转移:东南亚成为供应链关键节点,美光投资70亿美元在新加坡扩建HBM封装厂;华虹半导体加速无锡12英寸厂产能爬坡,聚焦40-55nm制程。

6. 价格趋势与库存变化

价格趋势:DDR4内存价格在6月环比暴涨109.97%,主要因厂商转产DDR5导致供应缺口;HBM在2025年产能已售罄,受AI服务器需求激增驱动;NAND Flash在Q2合约价环比上涨3%-8%,源于原厂减产10%-15%及备货需求上升;晶圆代工成熟制程预计Q3普遍涨价6%-8%,主要因产能利用率高位及本地化订单增加。

库存去化进展:全球企业平均库存水位较2024年下降12%,但周转天数仍处高位;国内62家半导体上市公司Q1库存同比+14.1%,去库压力持续。

7. 政策与资本支持

产业基金投入:深圳设立50亿元“赛米产业私募基金”,撬动超百亿元社会资本,重点支持设备、材料及高端芯片设计。

技术研发加码:中微公司研发投入同比+90.53%,北方华创研发新项目投入38亿元,加速国产设备技术突破。

注:本节数据均源于搜索结果,涵盖AI、消费电子、汽车、存储等核心需求领域,结合价格、库存及政策动态,系统分析2025年上半年市场驱动逻辑。

三、主要厂商经营状况

1. 全球头部企业业绩概览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前60大半导体企业营收达1916亿美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568亿美元,同比增长46%。存储和MPU板块表现突出:存储板块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318%,MPU板块营收同比增长37%,是唯一实现环比增长的细分领域(环比+2%)。其中:

美光科技:第二财季(截至2025年5月)营收93亿美元(YoY+37%,QoQ+16%),Non-GAAP净利润22亿美元(YoY+213%);HBM单季度出货15亿美元(环比+50%),2025年产能已售罄。

博通:第二财季AI营收超44亿美元(YoY+46%),预计第三财季AI营收将达51亿美元。

2. 晶圆制造厂商分化显著

(1) 中芯国际

营收与利润:一季度营收163.01亿元(YoY+29.4%),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YoY+166.5%)。

产能与订单:产能利用率达89.6%(环比+4.1pct),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达89.6%;订单能见度已覆盖至2025年8月后,本地化订单回流推动长期增长。

下半年展望:设备调试问题预计6月解决,三季度先进制程良率将改善;AI芯片和手机处理器6月起规模化出货,三季度营收环比增速或超10%。

(2) 华虹半导体

营收与利润:一季度营收39.13亿元(YoY+18.66%),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89.73%),主要受新产线折旧拖累。

涨价与扩产:5月签署涨价协议,三季度起普调价格6%-8%;无锡12英寸厂(9A厂)产能持续爬坡,2025年预计释放4万片/月产能,2026年将聚焦40-55nm制程。

客户合作:意法半导体40nm MCU订单将于2025年下半年交付,英飞凌功率产品订单2026年量产。

3. 设备与材料龙头高增长延续

北方华创:一季度营收82.06亿元,研发新项目投入38亿元,新增订单保持良好趋势。

中微公司:一季度营收21.73亿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0.53%,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两年内。

盛美上海:归母净利润2.46亿元(YoY+207.21%),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65-71亿元。

神工股份:刻蚀用硅零部件营收同比增长214.82%,大直径硅材料毛利率达63.85%。

4. 设计及IDM企业动态

瑞芯微: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2-5.4亿元(YoY+185%-195%),二季度营收11.6亿元(YoY+114%),汽车与工业控制领域收入显著提升。

德州仪器:宣布投资600亿美元在美国扩建半导体工厂。

小米:发布AI眼镜搭载骁龙AR1芯片,推动端侧算力需求;高性能SUV车型YU7发布后产能售罄。

5. 封测厂商稳健增长

长电科技:一季度归母净利润2.03亿元(YoY+50.39%),受益于AI与先进封装需求。

通富微电:归母净利润1.17亿元(YoY+2.94%),加速布局扇出型、Chiplet等先进封装技术。

关键厂商表现与战略动向概览:

晶圆制造:

中芯国际:一季度营收163亿(同比+29.4%),产能利用率89.6%。战略重点在承接海外回流订单及修复先进制程良率。

华虹半导体:一季度营收39亿(同比+18.7%),毛利率9.2%。战略重点在无锡厂扩产、Q3涨价6%-8%及聚焦40-55nm制程。

设备:

北方华创:一季度营收82亿,研发投入38亿。战略重点在加速成熟制程设备国产替代。

存储:

美光:HBM单季度出货15亿(环比+50%),产能售罄。战略动向为新加坡扩建HBM封装厂。

设计:

瑞芯微:预计上半年净利润5.4亿(同比+195%),车载收入增长。战略动向包括3588芯片上半年出货超200万颗。

*注:货币单位除特别标注外均为人民币或美元。*

四、细分领域业绩分化

1. 半导体设备:头部高增长与盈利分化并存

头部企业表现突出:2025年一季度,北方华创营收达82.06亿元;中微公司营收21.73亿元,研发投入同比增长90.53%;盛美上海营收13.06亿元(同比+41.73%),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07.21%)。行业整体处于上升通道,本土企业在成熟制程设备国产化方面进展显著。

盈利分化加剧:科创板12家半导体设备企业中,仅6家净利润同比增长,4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超100%,显示行业内部竞争压力与经营效率差异显著。

2. 晶圆制造:营收增长但盈利质量分化

中芯国际领跑:一季度营收163.01亿元(YoY+29.4%),归母净利润13.56亿元(YoY+166.5%),产能利用率达89.6%。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高位运行,承接海外回流订单。

华虹半导体承压:营收39.13亿元(YoY+18.66%),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9.73%至0.23亿元,主要受无锡12英寸新产线折旧拖累。台积电市场份额持续扩大,2025年传统晶圆代工市占率升至66%。

3. 封测行业:营收稳健增长,盈利表现不一

头部厂商营收增长: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速均为双位数。其中长电科技归母净利润2.03亿元(YoY+50.39%),通富微电净利润1.17亿元(YoY+2.94%)。

盈利波动因素:华天科技因证券投资亏损导致归母净利润转负,凸显非主业经营风险。行业技术升级聚焦先进封装,AI服务器和新能源汽车需求成为核心驱动力。

4. 存储芯片:复苏态势明确,企业表现分化

HBM与高端存储需求激增:美光HBM单季度出货15亿美元(环比+50%),2025年产能已售罄;SK海力士HBM3e出货比重提升,推动DRAM均价企稳。存储板块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318%,毛利率达47.8%(YoY+17.6pct)。

利基型存储价格回暖:DDR4因头部厂商转产DDR5导致供应缺口,6月价格环比暴涨109.97%;兆易创新、澜起科技等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长,但多数企业仍面临盈利压力。

5. 设计及IDM企业:AI与汽车电子驱动增长

AI相关企业高增长:瑞芯微2025年上半年营收20.45亿元(H1 YoY+64%),归母净利润5.2-5.4亿元(YoY+185%-195%),汽车与工业控制领域收入显著提升。

消费电子相关企业承压:消费电子需求温和复苏,但部分设计企业因产品结构差异,盈利增速低于AI及汽车电子领域。

2025年一季度细分领域代表企业财务表现:

设备:北方华创营收82.06亿元,净利润同比双位数增长。

晶圆制造:

中芯国际营收163.01亿元(YoY+29.4%),净利润13.56亿元(YoY+166.5%)。

华虹半导体营收39.13亿元(YoY+18.66%),净利润0.23亿元(YoY-89.73%)。

封测:长电科技营收同比双位数增长,净利润2.03亿元(YoY+50.39%)。

存储:兆易创新营收和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设计:瑞芯微上半年营收20.45亿元(H1 YoY+64%),净利润5.2-5.4亿元(H1 YoY+185%-195%)。

*注:货币单位除特别标注外均为人民币。*

6. 关键财务指标分化

毛利率对比:存储板块毛利率同比大幅提升17.6个百分点至47.8%,晶圆制造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设备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而封测板块毛利率仅微增0.1个百分点。

库存压力差异:设备企业因订单充足库存压力较小,而消费电子相关设计企业库存同比上升14.1%,去库周期延长。

五、下半年业绩展望

1. 全球增长趋势

市场规模预测: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1.2%至7009亿美元;IDC更为乐观,预测增长率达15%,主要受AI与高性能计算需求驱动。

区域分化:美洲市场受益于AI数据中心建设,预计全年增长18%;亚太地区增长9.8%,中国市场表现突出。

2. 分领域展望

(1) 半导体设备

持续高增长:行业处于上升通道,本土企业在成熟制程设备国产化及新兴技术领域(如离子注入机、刻蚀设备)取得突破,预计未来几年保持增长趋势。

头部企业动能:中微公司新产品开发周期缩短至两年内,北方华创新增订单保持良好趋势,盛美上海预计全年营收65-71亿元。

(2) 晶圆制造

价格与产能:成熟制程代工价格预计Q3普涨6%-8%,主要因产能利用率高位(80%以上)及本地化订单增加。华虹半导体无锡12英寸厂(9A厂)产能持续爬坡,2025年预计释放4万片/月产能,2026年将聚焦40-55nm制程。

盈利修复:中芯国际设备调试问题预计6月解决,Q3先进制程良率改善;AI芯片和手机处理器6月起规模化出货,Q3营收环比增速或超10%。

(3) 封测行业

需求驱动:AI服务器和新能源汽车推动先进封装需求,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加速布局扇出型、Chiplet技术,预计下半年封测产业增长9%。

产能扩张:日月光尖端先进封测收入2025年预计超10亿美元,台积电CoWoS产能目标从2024年33万片增至2025年66万片(同比+100%)。

(4) 存储芯片

HBM供需紧张:美光HBM 2025年产能已售罄,SK海力士HBM3e出货比重提升,推动存储板块全年规模预计同比增长24%。

利基型产品回暖:DDR4因头部厂商转产DDR5导致供应缺口,6月价格环比暴涨109.97%;利基型DRAM价格自3月改善,预计下半年持续回升。

(5) 设计及IDM企业

AI与汽车电子主导:瑞芯微汽车与工业控制领域收入显著提升,预计2025年H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85%-195%。消费电子相关企业因需求温和复苏,增速低于AI及汽车领域。

3. 市场需求核心驱动

AI算力扩张:北美云服务商(CSP)AI相关资本支出(CAPEX)预计达5930亿美元(同比+36%),高端算力占比超1/3;博通Q3 AI营收预计增至51亿美元(同比+46%)。

消费电子政策刺激:中国“以旧换新”政策推动中低端芯片补货,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Q1同比+1.53%,平板电脑同比+19.48%。

汽车电子高景气:2025年5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36.9%,渗透率48.7%,带动车规级MCU、功率半导体(如IGBT)需求。

4. 风险与挑战

库存压力:全球企业平均库存水位较2024年下降12%,但周转天数仍处高位;国内62家半导体上市公司Q1库存同比+14.1%,去库周期延长。

地缘政治影响:美国出口管制持续收紧,供应链区域化分工加速,东南亚成为关键节点(如美光在新加坡投资70亿美元扩建HBM封装厂)。

供需平衡挑战:成熟制程产能局部过剩,需通过自然淘汰或并购整合解决;先进制程(如2nm)量产面临良率与成本优化压力。

2025年下半年关键产品价格趋势:

成熟制程代工:预计Q3普涨6%-8%,主要受产能利用率高位及本地化订单增加驱动。

HBM:全年供应持续紧缺,2025年产能已售罄,受AI服务器需求激增驱动。

DDR4内存:预计下半年价格持续回升,主要因厂商转产DDR5导致供应缺口。

NAND Flash:预计Q3合约价环比上涨3%-8%,主要因原厂减产10%-15%及备货需求上升。

5. 政策与技术支撑

资本投入加码:深圳设立50亿元“赛米产业私募基金”,撬动超百亿元社会资本,重点支持设备、材料及高端芯片设计。

研发加速:中微公司研发投入同比+90.53%,北方华创新项目投入38亿元,推动国产设备技术突破。

六、总结与预测结论

1. 行业整体趋势

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预计同比增长11.2%-15%,市场规模达7009-7607亿美元。增长核心动力来自AI与高性能计算需求,存储市场表现尤为突出,预计全年增长24%。区域分化显著:美洲市场受益于AI数据中心建设,预计增长18%,自2007年以来首次超越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亚太地区增长9.8%,中国市场表现亮眼但增速低于全球均值。

2. 关键领域表现与展望

AI与高性能计算:持续主导增长逻辑。北美云服务商(CSP)AI相关资本支出(CAPEX)预计达5930亿美元(同比+36%),博通Q3 AI营收预计增至51亿美元(同比+46%)。端侧AI加速渗透,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1280万台(同比+26%),中国市场增长107%。

存储芯片:HBM供需缺口扩大,美光2025年产能已售罄,SK海力士HBM3e出货比重提升。利基型存储价格回暖,DDR4因厂商转产DDR5导致供应缺口,6月价格环比暴涨109.97%。

国产替代与供应链重构:美国出口管制推动本土化生产,中芯国际成熟制程产能利用率达89.6%。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提升,2025Q1中国大陆设备销售额占全球29%,光刻机、离子注入机国产化率较2024年提升15%。

细分领域分化:

设备板块:头部企业高增长延续(如盛美上海净利润同比+207.21%),但科创板12家设备企业中仅6家净利润同比增长,行业竞争加剧。

晶圆制造:中芯国际Q1净利润同比+166.5%,华虹半导体受新产线折旧拖累净利润同比-89.73%。台积电市场份额升至66%,先进制程主导地位强化。

汽车电子:中国新能源汽车5月销量同比+36.9%,渗透率48.7%,带动车规级MCU、功率半导体需求。

3. 风险与挑战

库存压力:全球企业平均库存水位较2024年下降12%,但周转天数维持高位震荡;国内62家半导体上市公司Q1库存同比+14.1%,去库周期延长。

地缘政治与产能过剩:美国出口管制持续收紧,供应链区域化加速(如美光在新加坡扩建HBM封装厂)。成熟制程局部产能过剩需通过自然淘汰或并购整合解决。

技术升级压力:2nm等先进制程量产面临良率与成本优化挑战,台积电、三星、英特尔均需突破PPAC(效能、功耗、体积、成本)平衡难题。

4. 投资建议与政策支持

核心投资方向与逻辑:

AI算力:关注HBM/GPU/ASIC需求激增带来的机会,代表标的有海光信息、寒武纪。

国产替代:关注设备/材料/EDA自主可控进程,代表标的有北方华创、中微公司、华大九天。

汽车电子:把握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及国产化机遇,代表标的有纳芯微、斯达半导。

政策与资本:深圳设立50亿元“赛米产业私募基金”,撬动超百亿元社会资本支持设备、材料及高端芯片设计。中微公司研发投入同比+90.53%,北方华创新项目投入38亿元,加速技术突破。

结论:2025年下半年半导体行业将延续“AI驱动+国产替代+结构性复苏”主线,但需警惕库存去化滞后、地缘政治扰动及局部产能过剩风险。全球增长动能向AI与高性能计算集中,中国产业链在政策与资本加持下,有望在成熟制程设备、端侧AI应用及汽车电子领域实现突破性进展。

——————————

个人整理不易,欢迎关注,想看其他行业的分析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