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技术加速阶段来了吗?看一看也好!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3喜欢:4

2025年半年报显示,道氏技术的深层次买入逻辑和近期催化剂如下:

深层次买入逻辑

1. 业务布局与市场前景广阔:道氏技术已形成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三大业务板块。其中,碳材料和锂电材料业务是核心战略业务,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以及储能市场需求的增长,碳材料和锂电池的市场空间不断扩大。公司深度布局新能源电池材料迭代技术和前沿产品,构建了“镍钴资源、冶炼业务、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导电剂材料、电池循环回收利用”的一体化产业链,朝着“锂电材料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目标稳步发展。

2. 产品与技术优势:在碳材料方面,公司拥有催化剂、碳纳米管粉体、高纯粉体、导电浆料等完整的导电剂供应链和研发体系,并通过加大粉体研发和产能扩张,成功实现催化剂、粉体、浆料的自研和自供。在锂电材料方面,公司重点研发的钠离子前驱体已批量供货,进入钠电材料第一方阵。此外,公司还前瞻布局氢能材料,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

3. 客户资源优质:公司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创新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电池企业,与这些优质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公司业务的稳定发展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4. 产能建设与扩张:报告期内,公司加快了碳材料和锂电材料的平台化布局,进一步推动产能建设落地。例如,江西赣州龙南基地正在新建年产2万吨金属量钴盐、年产3万吨金属量镍盐、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回收废旧锂离子电池5万吨产能等项目。产能的扩张有助于公司提升市场占有率,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业绩增长。

5. 业绩增长预期:道氏技术预计2025年半年度盈利2.20亿至2.38亿,净利润同比增长98.77%至115.03%,显示出公司良好的盈利能力和业绩增长潜力。

近期催化剂

1. 富锂锰基前驱体批量出货:2025年7月4日有消息显示,道氏技术的富锂锰基前驱体已批量出货,同时低成本的富锂锰基产品也在持续开发和验证中。这表明公司在新型电池材料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2. 纳米材料与器件创新发展大会:2025年7月28日将举办纳米材料与器件创新发展大会,纳米技术在半导体、新能源、医疗等领域加速渗透,政策推动“卡脖子”材料突破。道氏技术的纳米石墨烯(动力电池导电剂,降本15%)+固态电池材料等业务有望受益于此次大会及相关政策的支持,进一步提升其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竞争力。

3. 固态电池技术突破:道氏技术已成功自主研发出电导率高达1mS/cm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并实现100克量级的稳定生产。公司与日本真空技术株式会社定制高精度烧结炉和公斤级硫化物合成反应釜,2025年将建成吨级硫化物电解质产线,支持年产10GWh固态电池需求。该技术可将电解质成本降至500元/公斤(2025年),推动固态电池系统成本降至1.2元/Wh,较液态电池降本30%。

4. 单壁碳纳米管技术:道氏技术的单壁碳纳米管产品已通过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电池厂商测试,部分消费类电池厂已实现供货。其单壁碳纳米管产品添加量极低(如单壁管浆料添加量仅需0.4%),但性能却超越进口产品,成为比亚迪汉唐L超级快充电池的核心供应商。

5. AI+材料研发体系:道氏技术参股公司广东芯培森研发的APU原子级计算芯片,支持分子动力学模拟,可将电解液研发周期从3年缩短至8个月。公司还利用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新型电解质配方,目前已产出12种候选材料,其中3种进入中试。

道氏技术在2025年半年报中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在新能源材料领域的深度布局和技术创新,以及优质的客户资源和产能扩张,构成了其深层次的买入逻辑。而富锂锰基前驱体批量出货、纳米材料与器件创新发展大会的举办、固态电池技术的突破等,则为公司带来了近期的催化剂,有望推动公司业绩的进一步增长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附:道氏技术近年来通过并购手段,积极布局新能源材料、AI+新材料等战略新兴领域,其并购对象普遍具备技术壁垒高、行业稀缺性强、与主业协同潜力大等“过人之处”。以下从已披露的核心并购标的出发,系统梳理其优势:

一、佳纳能源(钴材料+三元前驱体龙头)

过人之处:

- 技术领先:国内最早实现三元前驱体量产的企业之一,具备从钴矿到前驱体的全链条技术能力,在高镍、单晶等技术路线布局前瞻。

- 资源控制力:通过并购刚果(金)MJM公司,切入钴资源上游,掌握稀缺钴矿资源,形成“资源-冶炼-材料”一体化优势,显著提升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安全。

- 客户壁垒高: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SDI、SK On等全球头部电池厂供应链,客户认证周期长、粘性极强。

- 盈利弹性大:钴价波动大,佳纳能源凭借资源自给率提升,具备较强的盈利弹性,2025年半年报显示钴材料业务毛利率显著回升。

二、青岛昊鑫(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剂)

过人之处:

- 技术稀缺:国内最早实现石墨烯导电剂规模化应用的企业之一,碳纳米管导电剂技术迭代快,单壁管技术已领先国内同行,部分性能超越进口产品。

- 客户协同强:与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深度合作,是比亚迪“汉唐L”超级快充电池核心导电剂供应商,具备“联合开发”型客户壁垒。

- 产能扩张快:2025年新建产能逐步释放,单壁碳纳米管浆料产能有望从百吨级跃升至千吨级,满足高能量密度电池需求。

三、MJM公司(刚果(金)钴资源)

过人之处:

- 资源稀缺性:位于全球钴资源最丰富的刚果(金)地区,拥有稳定钴矿供应渠道,钴品位高、开采成本低。

- 盈利能力强:2017年净利润超8000万元,收购PE仅4.3倍,显著低于行业平均,具备“低估值+高现金流”特征。

- 战略价值高:为佳纳能源提供稳定、低价的钴原料,增强其在全球钴产品市场的定价权和抗周期能力。

四、强脑科技(BrainCo,脑机接口)

过人之处:

- 技术壁垒极高:全球非侵入式脑机接口领域领军企业,拥有460余项专利,核心团队来自哈佛、MIT,产品已获FDA、CE认证。

- 应用场景广泛:覆盖医疗康复(智能仿生手)、教育(专注力训练)、消费电子(脑控设备)等多条高成长赛道。

- 潜在协同性强:道氏技术可为其提供柔性电极、碳基传感器、电子皮肤等关键材料,打开“AI+新材料”融合场景,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五、广东芯培森(AI芯片+材料计算)

过人之处:

- 技术范式颠覆:专注“非冯·诺依曼”架构的ASIC芯片,面向原子级科学计算,可加速材料分子级模拟,缩短研发周期。

- 赋能主业研发:道氏技术利用其芯片能力,将电解液、固态电解质等材料研发周期从3年压缩至8个月,构建“AI for R&D”护城河。

总结:道氏技术并购逻辑的三大关键词

维度 体现

技术稀缺 钴资源、单壁碳纳米管、脑机接口、AI芯片均为高壁垒、低替代性技术

产业协同 上游资源-中游材料-下游客户全链条打通,AI反哺材料研发

估值洼地 MJM、佳纳能源早期并购PE仅46倍,强脑科技Pre-B轮进入估值仍处早期阶段

这些并购对象不仅“买得便宜”,更重要的是“买得准”——在新能源与AI材料融合的关键节点,提前卡位稀缺资源与技术入口,构成了道氏技术中长期估值跃升的核心支撑。



老师们阅读后对道氏技术还有哪些补充意见?

欢迎友善评论及指正!

本文摘自网络公开信息,不作为买卖依据!

股票投资需谨慎,小心驶得万年船!

全部讨论

09-07 18:32

好像还入了强脑?

09-07 21:23

周五入了…业绩、创新、并购占齐了都是利好

二次发帖的道氏技术,必须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