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卡尔霍恩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著名的实验。他搭建了一块长宽各2.7米、高1.4米的老鼠栖息地,每一边有四组管道,通往繁育室、食物和水源供给地。这块栖息地被命名为“老鼠宇宙”(Rat Universe),因在实验序列中排位25,因此被称为“25号宇宙”。整个实验过程中,卡尔霍恩始终保持为25号宇宙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水源,并保证环境清洁。但对老鼠社群而言,最大的问题在于空间不足。卡尔霍恩计算过,25号宇宙最多能承载3840只老鼠。
1968年7月9日,25号宇宙实验的第一天,四对老鼠被放入栖息地中。它们在熟悉了环境之后,开始迅速繁衍。在起初的第100—300天内,平均每55天老鼠数量就会翻倍,随后增长速度虽然放缓,增势却不衰减。直到第560天,25号宇宙的老鼠种群达到了顶峰,共2200只,并没有达到空间允许的极限。
不过,达到这一顶峰后,实验的最高潮来临了,绝大多数老鼠竟然出现了绝育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要从老鼠的生活习性说起。老鼠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社会角色明确,雄鼠负责保护领地和雌性,雌鼠负责哺育后代小鼠。而一旦小鼠长成,它将离开父母,寻找另一片空间建立自己的领地,获得另一只雌鼠的青睐,建立自己的家庭。但是,25号宇宙并没有给小鼠提供足够的空间,这也就意味着,有一群雄鼠注定争夺不到领地,建立不了家庭,无从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
这部分雄鼠最终集中到25号宇宙的中央地带,因为这里是离食物和水最远的“穷乡僻壤”。在这里,它们由于无法扮演社会角色而陷入迷茫,进而停止了一切社交行为。这批雄鼠之间只剩下一种互动模式——暴力。通常而言,鼠类之间的斗殴也是一种社交行为,它有确定领地边界、划分强弱、确立尊卑的作用。但这些雄鼠之间的暴力却没有任何上述的意义,一只雄鼠会因为去25号宇宙边缘觅食而踩到其他雄鼠而遭受攻击,然而它不会逃避或反击,只是默默忍受,直到另一只雄鼠踩到它,它再把这只雄鼠疯狂撕咬一顿。中心地带的雄鼠就此陷入这种无意义的暴力循环。
相应地,还有一批无法找到雄性配偶的雌鼠,它们也不会聚集到中央,而是找一些高处的、那些生儿育女的雌鼠不会选择的巢穴隐居。它们不会彼此攻击,但也没有任何社交迹象,就像与世隔绝的隐士。
那么,那些在竞争中胜出的老鼠们又过得如何呢?它们的行为模式也变得诡异起来。由于25号宇宙的老鼠数量越来越多,组成家庭的雄鼠对领地的意识也越来越薄弱——反正都是要被侵犯的。这引发了雌鼠的焦虑。她们一开始出于护崽本能,攻击性越来越强,后来则干脆代替了负责保护领地的雄鼠。随着对生存空间争夺的进一步加剧,雌鼠甚至开始攻击自己的后代,因为哺育工作已经影响到她们捍卫自己领地的能力。这批幼鼠还没来得及在家庭中学会如何与父母和异性互动,就被抛弃出巢穴。25号宇宙已经是一个鼠满为患、彼此冷漠、只剩下机械性互动的大社会,幼鼠丧失了学习社交能力的机会。如此反复,直到整个种群出现大规模绝育。
大规模绝育来临后,越来越多的雌鼠变成隐士,而雄鼠们开始表现出新的特征:它们之间拒绝打斗,也对雌鼠毫无性趣。这些雄鼠除了吃、睡和打理毛发之外,对其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由于毛发打理得油光水滑,这些雄鼠被称为“美丽鼠”,而美丽外皮表面下,是对生活完全丧失信心和兴趣的冷漠。如果自然世界中为自己的小家庭孜孜奋斗的老鼠有灵魂的话,那么这些美丽鼠的灵魂已死,只剩下无聊的躯壳。
从一种意义上说,实验的第560天是鼠群数量的高峰,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却是种群延续的天平向死亡一方倾斜的开始。从这一天起,新生鼠的数量开始少于死去鼠的数量,到第600天时,幼鼠降生数大幅下滑,第920天时,最后一只新生鼠诞生,第1588天时,还活着的所有老鼠因为年纪过大而丧失了生育能力,25号宇宙中的鼠群事实上迎来了种族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