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H股跌得七零八落,我刚好来谈一谈使用杠杆的正确姿势,包括主观的心态和客观的策略。
雪球主持人问我,上杠杆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其实我没有发言权。说实话,今年运气好,建仓在相对低位,所以也没经历过很大的损失,没有体会到暴亏50%,暴亏80%,甚至频临暴仓的这种痛苦,真正到了那个时刻,如何才能保持淡定、不会割在最低点?这几天有朋友提醒我,最近不利因素比较多,趋势明显向下,如果真的看好H股指数,也可以先出来观望一下,走稳了再接回来,正如@但斌 在雪球嘉年华提到的例子,虽然茅台非常好,也已经跌得非常低了,但股灾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还是先出来躲一下。
我觉得,要有一颗持有资产的心来做投资,也许就能更淡定。@cfuwxd兄的帖子,网页链接,我非常赞同。我们是持有优质企业的股权,而且买入的价格已经在净资产的基础上打了8折。这些企业活得非常好,每天都在赚钱,也许年底资金紧张,或者美国要加息,或者什么三大利空,十大利空,天天都有,但总体而言,这些企业昨天和今天,并没有发生什么根本性的重大变化。从5年或者10年的眼光来看,这些所谓的利空都是个屁。所以,我已经开始用净资产增长率替代市值增长率来考核自己的投资绩效(网页链接),企业经营得好不好?今年净资产增加了多少?这才是重点,至于,市场会给出什么报价,根本不影响企业的价值。极端的价格,是由疯子报出来的,你不能理解,无法预测,那才是正常的,因为我们不是疯子。
要不要做个T?市道不好,要不要先出来观望一下?首先要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这个水平。我觉得做T,是一种贪婪的表现(网页链接)。做T并不创造价值,如果你想做T获得超额收益,就代表着你期待着别人做T失败。也许有人做T确实成功了,但成功的那个人为什么一定会是我们呢?我的心态就是,假如我要等待2PB的一天,那么无论市场运行的轨迹如何,根本不重要,先大跌后涨?还是慢牛?还是进二退一?这原本就无法预测,如果谁说可以,理论上岂不是可以赚光所有人的钱?
云蒙对用杠杆总结的两句话:是否扛得住,是否划得来,其实与我在演讲中提到的两个核心:1确保不要暴仓,2收益要能覆盖成本,本质上是完全对应的。实际上买入H股指数的那一刻,我已经深深地知道了,企业每年给我增加的净资产是15%,而我付出的杠杆成本就是2%。有人说时间是杠杆的敌人,我觉得时间是我这种杠杆的朋友,时间越长,我的潜在回报就越大,无非是等待一个兑现的的时机而已。即使目前股价不涨反跌,即使我们账面亏损,只要不暴仓,总有一天是能够兑现的。所以,是否划得来,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就是是否扛得住。
如何才能扛得住?这已经不是主观心态的问题了,而是客观策略的问题,前面解决的是自己主动割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不被强平的问题。
首先每个人的年龄、收入、资产结构、风险承受力不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杠杆的倍数。比如1倍杠杆太大,那么0.5倍,甚至0.1倍,难道不行吗?只要杠杆成本低,能对总收益有正向的贡献就行了, 为什么将杠杆视作高压电线呢?
其次,做好配置。其实@云蒙 杠杆单一行业,甚至单一股票,我是不欣赏的。今天刚看到@微光破晓 兄的文章,资产配置的三个维度网页链接,这个配置,代表了持股的分散,也代表了权益类和非权益类资产的分散,更代表着跨国家的分散。只要预期的内在回报概率上差不多,分散肯定要好于集中,“在获取同等收益的情况下,大组合比小组合更优秀,我们为了得到更高的安全性,即使牺牲一部分收益也是必要的”,牺牲的收益,完全可以通过杠杆补回来。如果要上杠杆,最好是要建立一个组合,包含了分散的、保底的、极度低估的、市场中性的、相互对冲或者相关度极低的一大批品种,那么暴仓的可能性就小了,比如,H股指数跌了,但是美股新高了,可转债跌了,伯克希尔的股票涨了。关于老巴我再讲两句,@我是任俊杰 的答复网页链接可以看出,老巴的浮存金杠杆长期不低于30%以上,然而他的这个杠杆,平时是在买债券,然后根据股票的估值水平,做动态平衡,比如08年金融危机了,他可能就满仓抄底了。实际上,这个策略和我提到的,对@蛋卷基金 上杠杆本质上是完全一样的。关键是,他的杠杆成本甚至是负的。所以,我觉得,对伯克希尔这个票,我接下来一定要上杠杆。
第三,利用好个人的“商誉”,那天看到闲大的帖子,个人除了净资产以外,不是还有商誉吗?商誉也就是融资能力,在极端情况下,我觉得我会让我的商誉发挥一下作用。
似乎意犹未尽,但这个系列太长了,就留待以后补充吧,感谢大家的持续关注,谢谢!
(全文完)
我在雪球嘉年华的演讲全文实录 网页链接
我在雪球嘉年华演讲的补丁(一)网页链接
我在雪球嘉年华演讲的补丁(二)网页链接
我在雪球嘉年华演讲的补丁(三)网页链接
我在雪球嘉年华演讲的补丁(四)网页链接
我在雪球嘉年华演讲的补丁(五)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