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排产 | 2025年9月中国电池企业排产储能电芯占比持续升至38.5%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大东时代智库(TD)通过对行业Top20电池厂调研数据显示,2025年9月中国电池厂动力+储能产量141GWh;锂电池A排产量55.7GWh,锂电池B排产量28.8GWh,锂电池C排产量10.7GWh。中国市场消费类电池产量约11GWh,2025年9月中国市场动力+储能+消费类电池排产量152GWh,环比增13.4%,同比增长38.2%,其中储能电芯排产占比约38.5%,三元电芯排产占比约15.9%,锂电行业平均开工率超70%。

2025年9月全球市场动力+储能+消费类电池产量163GWh左右,环比增12.4%。

大东时代智库(TD)研判9月后市:

一、分领域排产解析:储能领涨,动力复苏,消费电子爆发

1. 储能电池:供需失衡加剧

需求驱动:

美国抢装:关税窗口期截止前集中交付(9月占全年订单约30%);

新兴市场爆发:中东光储项目拉动314Ah电芯订单。

供给瓶颈:

储能领域已公布项目统计情况,宁德时代在手订单超48GWh(排产至2026Q1); 海辰储能厦门/重庆基地满产至10月,仍无法满足交付需求。

2. 动力电池:车企备货驱动

技术切换:

LFP主导:9月渗透率超80%;

快充升级:5C超充电池占比突破15%。

传统旺季:

9月、10月为国内传统消费旺季,主机厂开始进行整车备货,对应动力电芯需求有所增长。

3. 消费电子:苹果周期拉动

核心需求:

iPhone 17电池备货;

快充技术普及推动硅碳负极渗透率提升。

二、区域分化格局:政策重塑供应链

1、中国:产能利用率两极分化

9月中国锂电产量环比增长主因是动力电池Q4冲量备货(比亚迪/特斯拉新车型)与储能关税窗口期抢装(美国2026年关税升至25%);但中国锂电行业产能利用率两级分化,一线厂商产能利用率超90%,二线厂商因技术滞后产能利用率持续低迷,尾部企业产能利用率甚至跌破20%。

2、欧美:本土化与关税博弈

美国:

中国企业通过技术授权(宁德&福特)、本土建厂(海辰得州基地)规避2026年关税;

本土厂商扩产滞后(LGES密歇根工厂计划2026年投产)。

欧洲:

碳足迹追溯倒逼本地化生产;

3、新兴市场:资源绑定战略

东南亚:镍资源配套企业(如国轩印尼基地)产能利用率超65%,无资源禀赋企业停工;

中东:光储一体化项目订单激增。

三、未来趋势研判(2025Q4-2026Q1)

1. 储能:价格企稳与盈利修复

价格走势:

314Ah电芯价格企稳(9月订单支撑);

小容量电芯因户储需求涨价5-8%。

盈利改善:一线厂商储能有一定盈利空间,二线厂商仍陷亏损。

2.产能出清与技术升级

淘汰加速:低效产能关停速度加快;

技术迭代:

500Ah电芯量产潮来临;

钠电户储渗透率突破25%。

结论:9月是行业分水岭,紧握三主线

1、产能为王:头部企业满产保供,尾部产能加速出清;

2、技术制胜:314Ah电芯刚性需求 vs 500Ah/钠电替代浪潮;

3、政策套利:关税窗口期(美国)+ 本地化生产(欧洲)应对贸易壁垒。

风险提示:碳酸锂价格若大幅反弹,二线厂商现金流承压;欧盟碳足迹追溯可能增加出口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