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9

空心光纤市场:出货、应用、技术、成本及国内外市场分析,专家访谈part1

声明:帖子内容不代表个人观点,仅为专家访谈,不作为投资依据,此文为AI录音转译,可能会有个别错字,有什么争议的地方别喷我,谢谢[拿捏]

$长飞光纤光缆(06869)$ $微软(MSFT)$ $长芯博创(SZ300548)$

1、空心光纤当前进展与出货情况2025年出货量与价格:2025年空心光纤出货规模上,单家分公司出货量估计达1000公里,多家公司合计约1000多公里。价格上,一公里售价约10万元,收入规模约1亿元(1000公里×10万元/公里)。

主要客户分布:国内空心光纤主要客户为深圳鹏城实验室。海外主要涉及北美数据中心,但存在专利限制。空心光纤反谐振结构由英国lumensity公司布局(已被微软收购),中国光纤进入北美市场需规避该专利,目前规避工作仍需时间。需求侧上,仅微软有数据中心内部空芯光纤互联项目,且倾向用自有lumensity公司产品;数据中心之间互联大多未采用此类光纤。ABC、谷歌等公司订单处于评估或验证阶段,需解决专利问题后才可能批量采购。

2、空心光纤市场应用场景数据中心内外场景需求:空心光纤在数据中心内外的应用场景差异显著。数据中心内传输距离短,时延优势不明显;数据中心间及干线场景对低时延更敏感。在数据中心间互联上,北美AI集群的两个数据中心可能相隔20公里,用低时延的空心光纤连接可提升算力协同程度和输出效率。干线场景主要针对对时延敏感的业务,如两个证券交易所之间的数据传输,空心光纤传输速度快、时延低,且传输距离越长,低时延优势越明显。此外,微软已在其数据中心内部采用空心光纤连接,但因造价高,数据中心内部署受成本限制。

规模化应用的关键节点:当前空心光纤规模化应用的瓶颈是高成本。其成本与累计出货量直接相关,除微软外,累计出货1万公里后成本将显著下降。受成本限制,实际部署多采用混用方式,如在96芯光缆中仅部署6芯空心光纤。随着验证数据完善和成本问题解决,未来可能转向96芯光缆全部使用空心光纤的模式,届时用量将大幅增长。

3、空心光纤技术难点与成本预制棒制作工艺:空心光纤与实心光纤在预制棒制作工艺上差异显著。实心光纤预制棒以四氟化硅等化学物质为材料,是实心芯棒+包层结构,拉丝时将芯棒与包层一同拉伸成9微米纤芯,工艺相对成熟。空心光纤预制棒需制作反谐振镂空结构,常见为多层圈状(如三层或两层圈),这是控制其性能的关键。制作空心光纤预制棒对设备精度和工艺经验要求极高,要精准拉出反谐振结构,远超一般技术水平。从材料成本看,空心光纤与单模光纤差异不大,但制作反谐振镂空结构的预制棒难度极大,是技术难点之一。

拉丝工艺挑战:空心光纤拉丝工艺需控制均匀性,要用大型拉丝塔设备。拉丝塔技术源于欧洲,早期由欧洲公司开发,后传入中国实现国产化,国内企业引进技术并创新,可自主建设拉丝塔。不同企业量产能力差异大,如C公司技术成熟,可长距离拉丝;岭南大学自建拉丝塔仅能拉4公里/棒,量产能力不足,限制了规模化生产。

4、国内外市场拓展障碍与机会北美市场进入壁垒:北美市场存在多重进入障碍。专利问题是关键限制因素之一,由于专利问题未解决,当前交易存在顾虑,未形成实质交易时问题不显著,但一旦交易则可能引发相关问题,需规避专利后才能实现收钱。反倾销政策方面,镀膜光纤已被反倾销,且当地无工厂会加剧困难,因在北美建工厂成本高且当地环境不适合设厂。此外,光纤被视为战略物资,常受限制,进一步增加了进入难度。不过,数据中心的全球化布局为突破壁垒提供了路径,如谷歌等数据中心运营商的机房遍布全球,其数据中心采用统一管理模式,对光纤的需求不受限于单一地区,因此约束相对宽松。例如,通过墨西哥等地的数据中心建设,可间接进入北美部分领域。

未来市场空间预测:基于北美数据中心单模光纤需求规模,空心光纤存在潜在替代空间。北美数据中心间互联的单模光纤年需求约为800万芯公里,其定义为裸光纤的用量,通常以8芯或16芯为一根,多根组成256芯的一捆,用于连接数据中心的三级互联结构(Q2到Nick、QR到Span、Span到Leaf),各层连接长度不同。若其中10%的场景可使用空心光纤替代,对应的需求规模约为80万芯公里。

5、单模与多模光纤使用对比北美市场现状:北美数据中心单模与多模光纤使用有演变。早年1μm激光器有瓶颈,多模光纤更具竞争力、用量多。随着1μm激光器技术发展,单模50G、100G级应用出现,且北美结构化布线连接距离远(部分超100米),单模光纤渐占优势。2018年北美硅光技术进入产业界,硅光模块无需EML,仅需CW Laser,推动产业结构变化,多模光纤份额大减,单模光纤处绝对垄断。当前,北美数据中心二层与三层互联(超100米)用单模光纤,因多模VCSEL技术在超100米场景有技术和成本限制,仅功耗略有优势;一层互联保留少量多模光纤,不同企业有差异,如HWS多模占比仅1%或百分之几,g公司一层网络仍有部分多模光纤。2025年北美出货以单模光纤为主。

国内市场变化:国内数据中心光纤使用演变与北美不同。2023年前,国内数据中心以多模光纤为主;2023年后,单模光纤比例逐步提高,如腾讯已全面转向单模光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