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外卖UE受竞争的影响(定量)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4

前面两篇文章为什么长期看,美团的UE因为京东的入局反而上升为什么成功的平台企业一定是“压榨”的,都比较偏定性。上次留了一个问题,也是很多人关心的:

如果阿里京东,把外卖当作是电商的引流手段,和营销成本,长期都保持大量的亏损投入怎么办?
定性的看,互联网特别是电商已经早过了前期推广拉新引流的阶段,是比拼效率、产品的成熟业务,流量引流效果很差。

这次我们用定量的方法,对这个引流营销的效果做一个测算。

正好,618时点,刘强东“内部采访”传达出一个数据,来京东买餐饮外卖的消费者中有 40% 的人会交叉去买京东的电商产品,我们做外卖亏的钱,比去抖音、腾讯买流量要划算。虽然40%这个数字被严重质疑不严谨高估,但我们不妨以最乐观的方法,用40%这个数字来作为转化率测算依据。

阿里巴巴为例,2024年淘天业务的EBITA是2000亿不到,如果只看CMR,是3200亿。对应的是4亿的日活用户,这个用户数和其电商的市场份额40%以及中国的网民数量基本对的上。也就是说,单个用户,给阿里创造的收入在500-800元。

如果按照刘强东说的,40%的外卖用户转化为了电商用户,那么阿里巴巴在单个外卖用户身上亏损200-320元每年是可以接受的。折算到每天是0.55到0.88元。

实际上,这是最最乐观的计算,真实情况应该远远差过这个数字。

首先,40%转化率非常高估,原话是来京东买餐饮外卖的消费者中有 40% 的人会交叉去买京东的电商产品,这个和我们想要的转化率是两码事。

其次,新拉来的用户和阿里巴巴京东的原本用户消费力完全不同。举例来说,我家领导是尊贵的淘宝88会员,每年给阿里上贡6位数。而我是拼多多高频用户。这次外卖大战我经常点淘宝闪购和京东外卖,但领导从来没点过,哪怕我跟她说了很便宜。

再其次,高频外卖用户,每天的点单次数大多不止一次,特别是算上饮品。单均UE能接受的亏损肯定低于每天。

最后,能被1元2元便宜吸引来的用户,难道买更高价的商品,不会被更便宜的地方(拼多多)吸走吗?

不管怎么说,我们已经看到了 ,外卖亏损来给电商引流,能长期亏损的幅度是非常有限的,结合上篇为什么长期看,美团的UE因为京东的入局反而上升,我认为,长期来看,补贴竞争回归理性后,美团的UE受影响不大。

其实结合刘强东最近的表态,我认为这个长期也不会很长的。

大多数人认可,美团的护城河在源于三端(骑手、商家、用户)的三边网络效应的规模优势。不过我认为,美团的静态护城河没有很多人想象的那么深(这也是为什么总被外部攻击的原因),但动态护城河比很多人想象得深(这也是为什么每次都能赢的原因)。这个下次有机会专门展开聊聊。

2023年抖音进攻团购业务,最终的结果是双方一起做大了市场,美团的到店业务利润经历了竞争后应该是有提升的。其实这一次即时零售,也是同样的戏码再次上演。

$美团-W(03690)$ $京东集团-SW(09618)$ $阿里巴巴-W(09988)$

全部讨论

07-09 17:40

$美团-W(03690)$ 竟然没啥流量,推而广之

06-19 11:06

美团的数字资产是庞大而隐形的,想进入数码和家电行业的跟京东淘宝拿数据不是必要的,但想进入或扩大连锁餐饮,获得美团的数据支持会大不一样少走很多弯路。

高消费群体,确实价格不敏感,要重视这波人的行为习惯迁移远高于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