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特朗普开启关税战以来,全球秩序或将加速裂变,不同地区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变化,弱肉强食逻辑逐渐凸显。
这种状态下,企业可能面临供应链中断、政策变动等风险激增的多重挑战,传统全球化红利时代或许正在走向终结。
为应对当下变局,诺亚「N+全球会客厅」在6月继续为全球财富管理者答疑解惑,深度聚焦当下热议的、可能影响财富管理者判断的话题,分享前沿视角与实战经验。6月5日,N+全球会客厅新加坡站正式举行,聚焦华语背景的企业在全球化变局下的破局之道。
本站活动中,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顾清扬,ARK新加坡CEO谭文清与 Olive 香港私募一级基金部总经理尹顥先生为大家从宏观层面深度解析中企破局逻辑,探讨全球化退潮下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企业应聚焦东盟等全球南方市场,通过产业链出海等策略应对变局,同时强调分散投资、关注能源与本土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N + 全球会客厅系列活动持续进行中,接下来将在杭州、香港、广州三城重磅登场。活动将穿透关键经济问题的表象,为企业领导者与决策者量身定制关键变局下的破局策略与转型路径。
在6月10日,N+全球会客厅杭州站,诺亚ARK再次特邀屡获行业殊荣的某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深度解析关税战火下全球经济的真实温度、美元霸权松动的历史性转折与全球变局中的中国破局之道。

近年来,随着地缘政治对抗加剧,全球经贸体系重构,科技革命颠覆传统。传统全球化时代,中国凭借“世界工厂”定位实现了GDP的高速增长,但在当前“三无世界”的变局下,单纯依赖本土生产与最终消费品出口的模式已遇瓶颈。顾清扬认为,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转变经营思路。
在关税变局下,通过第三国转口进入目标市场成为不少企业的选择。但顾清扬认为,“曲线出海”路线不可持续,民营企业若想走长远国际化路线,需要超越此类“短期投机”思维。
顾清扬强调,企业出海的目标不是通过越南绕道美国,而是深耕全球南方市场,实现从GDP到GNP的转型。
这一战略的核心是我们必须守住“茶叶尖”,将产业链的研发、核心设备环节留在国内,同时将加工制造环节向其他国家延伸,既化解国内产能过剩压力,又能带动当地工业化进程。
顾清扬建议财富管理者重视东盟市场:东盟人口6.8 亿,经济增速快,制造业处于中国 15-25 年前水平,适合承接产业链转移;新加坡可作为连接 “两个半球” 的桥梁。
“东盟是‘半个中国的经济版图’,是中国产业链出海的战略跳板,更可能是未来15年全球增长最快的蓝海。”
谭文清也进一步指出,出海不是简单转移产能,而是构建“技术输出+本地共生”的生态。企业出海需注重 “本土化融合”,避免急功近利,通过社会责任改善形象。
“民营企业出海需先‘交朋友’: 少问哪里‘赚钱快’,多修路建校,软实力才是可持续的通行证。”

最后,尹顥再次强调了现有环境下投资的两大原则:
1
高度分散(避免重仓单一资产,防范地缘、市场、科技风险)
2
优先考量极端风险下的本金安全
对于近几年的颠覆性科技变革,尹顥指出,投资者可以关注两方面趋势:
一是AI在工业机器人、智能供应链的应用;
二是核能、智能电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升级。这些领域既是“半球化”下的战略制高点,也将催生结构性增长机会。

继新加坡站精英聚首、思维碰撞之后,「N + 全球会客厅」六月活动将继续进行 —— 三场跨区域、跨维度的顶级财经盛宴,聚焦全球经济关键转折点,携手中外重磅智囊,为您呈献穿透迷雾的战略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