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对平安三季度业绩的评价总体表现超预期,但需要剔除噪音看本质
从数据看,Q3净利润同比增长45.4%确实亮眼,但需要注意这其中包含了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等资产处置的一次性收益,以及可转债重估等非经常性因素。更有价值的指标是营运利润: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2%,Q3单季增长15.2%,这反映出主业经营质量的真实改善。
最值得关注的亮点是寿险转型成效显现:
新业务价值大幅增长46.2%,这是寿险业务含金量的核心指标,说明平安在产品结构优化、代理人质量提升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银保渠道爆发式增长170.9%,多元化渠道建设打破了过去过度依赖代理人的单一模式,增强了业务韧性
综合成本率97.0%,产险盈利能力持续优化
投资收益率5.4%,在权益市场波动背景下表现稳健
我对这份成绩单基本满意,特别是寿险转型的进展超出预期。但也要看到,代理人渠道23.3%的增速相比银保渠道仍显不足,说明传统代理人模式的挑战依然存在。
对平安AI护城河的看法数据优势是真实的,但AI护城河的高度需要审慎评估
平安的AI基础确实领先:
2.5亿个人客户数据、30万亿字节数据量、3.2万亿高质量语料,这在中国金融行业中确实处于第一梯队
在医疗影像识别、智能核保、风险定价等垂直场景已有成熟应用
集团内部的科技公司矩阵(平安科技、金融壹账通等)提供了技术支撑
但需要理性看待几个问题:
1. 数据≠护城河
金融数据的价值在于精准度和应用场景,而非单纯的规模。平安的数据主要集中在保险、银行等传统金融领域,在新兴消费场景、社交数据等方面相比互联网巨头仍有差距。更关键的是,数据隐私监管趋严,跨业务线数据打通面临合规挑战。
2. 通用大模型竞争激烈
在通用AI能力上,平安难以与OpenAI、百度阿里等专注AI的科技公司抗衡。平安的优势应该在于垂直领域的专业模型,比如疾病预测、理赔风控、客户画像等金融保险场景。
3. 商业化落地是关键
AI能否真正转化为竞争优势,取决于:
降本增效:能否显著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核保理赔效率?
客户体验:能否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风控能力:能否更精准地识别风险、减少损失?
目前财报中AI对业绩的直接贡献仍不够清晰。
4. 护城河的持续性存疑
AI技术迭代极快,今天的领先优势可能很快被超越。相比技术本身,客户信任、品牌、服务网络、监管牌照可能才是金融企业更持久的护城河。
结论:平安的AI能力在金融行业内确实领先,但称之为"护城河"言过其实。它更像是一种"效率工具"和"体验增强器",能帮助平安巩固现有优势,但难以成为颠覆性的竞争壁垒。投资者应该关注AI应用带来的实际业绩改善(如综合成本率下降、新业务价值提升),而非概念本身。
引用:
2025-10-28 18:45
10月28日晚间,中国平安公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公告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62.64亿元,同比增长7.2%;第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增长15.2%。虽然受到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平安医保科技等一次性交易,以及公司可转债价值重估等非经常性因素的财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