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冠铜箔2025中报分析及机构交流纪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1、2025年中报核心业绩概述•总体经营表现:2025年上半年,公司总体经营显著改善,收入及利润同比大幅提升。产品结构上,上半年铜箔总产量约3.5万吨,PCB铜箔与锂电铜箔产量比例约为55%:45%。高端产品方面,PCB铜箔中高频高速(HVLP)产品占比超30%,且产量已超2024年全年。尽管锂电铜箔市场竞争激烈,但公司生产经营和利润改善明显,叠加高端产品持续爆发,整体经营稳定性增强。

2、高端铜箔产品结构与客户•HVLP代际分布:HVLP产品产量方面,二季度环比一季度增长,目前已基本满产,6月、7月产量总体持平;随着下半年锂电2万吨产能转产,预计9月后该产品将新增增长空间。代际产品占比方面,Q1时二代产品占比不明显,Q2起显著增加;当前二代产品占比约七八成,一、三代产品订单量少,主力产品为HULP 52。•下游客户结构:HVLP产品下游客户主要包括台资和内资。台资客户为主,合作对象为部分知名CCL厂商,需求以二代产品为主;内资客户需求以一代产品为主。当前合作重点为台资客户。•四代产品进展:四代HVLP铜箔(HRP四代)正与下游终端客户进行安全性测试,认证周期推进中,进度与公司预期及下游客户需求节奏一致。虽未明确认证完成时间,但预计四季度可能接近完成。

3、价格机制与市场需求•价格波动与谈判:价格定价结合市场整体行情。8月中旬至8月底谈9月订单,价格波动9月落地。目前海外及中国台湾部分厂商已对部分产品调价,国内需结合市场确定报价范围。•市场供需情况:RTF与HVLP市场严重供不应求,一是生产端供应不足,现有厂商产能无法满足需求;二是新厂认证周期长,短期内供不应求局面难打破。产品供应以二代为主,已实现大批量稳定供应;三代产品虽有订单,但客户需求较少。

4、产能转产与设备进展•转产计划与进度:设备于2024年底至2025年初陆续到场,因需安装,2025年6月底首条线转产设备交付生产端,正进行试生产调试。预计8月小量产出,后续爬坡。计划2025年底完成待转产能交付,2026年Q1爬坡,Q2后满产。•设备与产能切换:RTF与HLP产品设备可共用,能柔性切换。2万吨产能的产品分配将依订单调整,前期考虑生产难度差异,优先多产RTF。已熟练掌握生产技术,转产周期仅需几个月。

5、财务表现与锂电业务•资产负债与费用:随着收入规模增长,存货、应收款等经营性资金使用增加,相应增加部分贷款,贷款额度增幅属正常经营所需。当前相关数据在铜箔产业中处于偏低且良性状态。•锂电业务改善:锂电铜箔去年同期毛利率为负,今年转正。改善原因有二:一是4.5微米与5微米产品占比提升,此类产品收入更高,利于提升毛利;二是今年部分锂电产线转产高阶产品,减少高成本锂电产能,使用其他国产工厂生产锂电铜箔降低成本,且国产2.5万吨厂房设备成品率提高。展望下半年,在加工费未明显下降的前提下,锂电亏损将持续压降,Q3、Q4局面会更好。•产量与销量匹配:上半年总产量3.5万吨,其中锂电产量占45%。整体及锂电业务均满产满销,锂电业务下游客户主要为B和国轩,两家基本可包销锂电订单。

6、未来规划与风险分析•资本开支与产能规划:产能规划上,当前重点是最大效率释放HVLP与RTF产能。长期来看,公司‘十五’规划保留了小几万吨新增产能空间,具体投资将结合市场变化调整。•铜价波动影响:铜价波动影响如下:订单定价为‘铜价+加工费’,铜价以均价传导至下游,小幅度波动可完全转移。公司通过期货套保降低铜价波动影响。若铜价上涨,应收账款可能阶段性增加,带来一定资金压力,但下游客户多为CCL、锂电领域上市或知名企业,投产近20年来,坏账情况屈指可数,坏账风险极低。 Q&AQ:HVLP 1-3代产品报告期内已批量供货且产量同比持续增长,其具体产量规模如何?月产量是否逐月增长?A:HVLP 1-3代产品二季度产量环比一季度增长,目前已处于满产状态,6月、7月产量基本持平;随着下半年Q3后锂电2万吨转产完成,HVLP铜箔产量将有新增长空间。关于1-3代产品,Q1二代产品占比不明显,Q2二代产品占比显著增加;当前以HVLP 52产品为主,一代和三代产品订单占比较小。Q:HLP产品一二三代的具体占比情况如何?A:HLP产品中,二代占比约七八成,一三代占比较少。Q:公司下游客户的情况及对三类产品的需求结构如何?A:公司与多家HLP客户合作,包括台资和内资客户。目前主要合作对象为台资的知名CCL厂商,向其供应的产品以二代为主;内资客户则主要供应一代产品。Q:近期海外三井等同行存在价格传闻,行业内如何观测RTF与HVLP的价格?海外价格波动是否会影响国内?A:公司定价结合市场行情,已观察到海外及中国台湾部分厂商对部分产品调价。当前正在洽谈9月订单,具体报价将根据市场情况确定合理范围。Q:当前定价方式是否处于议价过程?价格波动的具体时间节点及与9月订单谈判的关系如何?A:当前处于8月中旬至8月底的9月订单谈判阶段,具体价格波动将在9月落地。Q:公司对下游HULP订单需求的预判情况如何?市场关注的2万吨产能转产节奏及产能瓶颈情况如何?A:当前需求端RDF与H2P均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状态,主要因生产端供应不足且新进入厂商需较长认证周期,短期内该局面难以打破。各代产品升级无显著瓶颈,公司已批量稳定供应二代产品,三代产品有订单但客户需求较少,目前仍以二代为主;四代HRP产品正与下游进行最终认证,进度符合预期,按规划推进,无明显瓶颈。Q:中报提到HVLP四代铜箔正在与下游终端客户进行安全性测试,公司是否可预期该产品认证节奏在今年四季度完成?A:公司无法明确给出具体时间节点,但下游客户对HVLP四代铜箔的预期与当前认证推进步骤基本一致。Q:从锂电铜箔到RTF再到HLP的产能转产需要多长时间?能否满足下游供不应求的状态?A:转产计划于2024年上半年启动海外设备采购,2024年底至2025年初设备陆续到场,2025年6月底第一条转产设备交付生产端并进入试生产调试,8月预计小量产出,后续逐步爬坡;待转产能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交付,具体产量明年Q1处于爬坡阶段,满产预计在Q2后。RTF与HLP转产周期因技术成熟较短,约需几个月。针对产能不足问题,RTF与HLP设备可共用,可通过柔性切换调整生产;2万吨产能将根据订单情况分配,前期因生产难度差异,将优先生产RTF。Q:HLP产品相对CCL其他环节国产替代率偏低,未来进展如何?海外或境外CCL主流企业是否会在明年将更多订单转向国内供应方?A:当前国内能稳定批量供货的内资铜箔厂商极少,主要原因包括生产难度高,受限于设备及研发、技术积累不足;同时下游CCL认证周期长,导致短时间内难以有大规模铜箔厂商进入该赛道。Q:过去一到两个季度,公司高端铜箔价格是保持稳定还是有小幅提升?A:公司高端铜箔价格较去年底或今年Q1有小幅上涨,主要因订单排产饱和,当月订单需延至次月交付。目前一代至三代产品加工费价格区间为5万至10万。Q:会议中提及的价格小幅提升是否主要指加工费的小幅提升?A:会议中提及的价格小幅提升主要指加工费的小幅提升。Q:排产生产不足导致部分订单需次月交付,是否与良率相关?上半年良率表现及后续提升空间如何?A:上半年良率持续提升,后续仍有一定提升空间但幅度有限。由于公司对一至三代产品技术已完全掌握,后续该系列产品的良率提升空间较小。Q:产业链中后端处理机设备主要采用国产还是境外采购?该设备是否会成为未来产能的瓶颈?A:PCB端的声波机、阴极辊及后处理设备均采用进口设备,未验证过国产设备。进口设备生产产品无问题,但后处理设备采购周期较长,约为一年。Q:转产所需设备是否已提前准备?当前设备状态如何?若明年需求突然增加,设备能否满足?A:转产2万吨所需的处理设备已于去年采购并到场;现有进口处理线约小几十条;若需求持续增长,将考虑将现有PCB普通消费电子铜箔产能转做高频高速铜箔。Q:公司资产负债率约28%,整体不高但同比小幅上涨的原因是什么?A:公司资产负债率同比小幅上涨主要因两方面因素:一是收入规模增长带动存货、应收款等经营性资金使用增加;二是去年新增处理机设备及固定资产投入产生开支,因此相应增加了贷款,但总体贷款幅度属于正常经营所需。Q:锂电铜箔去年同期毛利率为负,今年整体毛利率转正,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A:锂电铜箔毛利率转正主要受两方面因素驱动:一是4.5微米和5微米产品占比提升,该类产品收入更高,对毛利有正向贡献;二是生产调整优化,自Q4起一条锂电产线转产高阶产品,减少了原高成本锂电产品的生产,转而由其他国产工厂生产,降低了成本,同时国产2.5万吨产线的成品率较之前有所提升。Q:下半年锂电业务亏损是否将持续压降?A:可以。在加工费未明显下降的前提下,下半年Q3、Q4锂电业务局面将持续改善。Q:公司提到产量3.5万吨中45%为锂电产量,产量与销量之间的差异是否显著?A:产量与销量差异不显著,当前整体及锂电部分均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主要下游客户为B和国轩,两家客户可覆盖锂电订单需求。Q:公司3.5万吨产量中45%为锂电产量,产量与销量差异是否较大?A:公司当前产量与销量差异不大,整体及锂电业务均处于满产满销状态,主要下游客户为b和国轩,两家客户基本覆盖锂电订单需求。Q:如何看待中报分红及回报股东的考量?A:公司具有国有性质,作为上市公司愿意将利润回报股东。去年因亏损状态难以分红,今年实现盈利后,公司将通过分享利润增强股东粘性。Q:铜价上涨预期对公司的影响及期货套保合约的作用如何?A:铜价波动可通过按月订单传导至下游,定价模式为铜价加加工费,小幅度波动可完全转移;期货套保合约可减少铜价波动带来的影响。若铜价持续上涨,可能增加应收账款规模,带来资金压力。Q:公司应收账款坏账可能性是否较小,主要表现为阶段性应收增加?A: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大型CCL或锂电行业的上市企业及业内知名企业,坏账发生概率极低。自投产近20年以来,实际发生的坏账笔数屈指可数。Q:在AI蓬勃发展趋势下,公司对费用率及研发费用的展望如何?A:管理费用与销售费用同比无显著变化;财务费用因今年负债率提升及贷款增加可能略有提高,但属于正常经营增长范畴,且公司融资费用率较低,增幅可控。研发费用近年总体维持在七八千万规模,因仅涉及PCB薄与锂电薄两个产品的持续研发,年度波动较小,总体控制在正常水平范围内。Q:锂电业务二季度与一季度的趋势如何?二季度环比一季度是否继续好转?A:锂电业务二季度总体趋势好于一季度,环比一季度继续好转,主要因消费收入段4.5与5的占比提升,叠加转产带来的加工成本下降。Q:半年报中提及的载体铜箔当前进展如何?A:载体铜箔目前处于送样及反馈改进阶段,具体结果需视后期进展而定,但可明确2026年将确定结果。Q:转产阶段是否优先生产HV的RTF再生产HVOP?8月试生产的产品是否为RTF?A:产品分配主要依据生产难度及订单情况,后续HV的RTF与HVOP均为重点产品,当前RTF生产占比可能更高。Q:RTF产品在金居7月提价函后,8月订单是否落地?公司订单是否跟随提价?A:金居于7月底发出提价通知函,但因8月订单已全部完成谈判,故8月订单不涉及此次提价;9月相关情况已与李总沟通。Q:海外厂商将RTF产能向HVOP转移,在四代铜箔尚未放量前,RTF或一二代铜箔是否会比此前更紧张?A:存在这种可能性。当前RTF与HYB两大市场需求均保持旺盛,从单个工厂情况看,当前产能基本可被客户完全消化。Q:转产后明年的整体销量展望如何?A:今年上半年产量为3.5万吨,全年预计销量在6.5万-7万吨之间。今年下半年转产将影响部分产量,明年完成全部转产后,随着产能爬坡,销量较今年仍有上涨空间。Q:转产后锂电客户集中于B、国轩等,能否从当前恢复正毛利并修复至报表盈利?A:今年Q3或之后,随着2万吨锂电产能转产完成,仅保留国产2.5万吨产能,叠加4.5与5产品占比进一步提升,锂电业务有望恢复正毛利并实现报表盈利。Q:近期投资者关注传统CCO涨价现象,市场认为其逻辑是CCO厂商将部分产能转做高频高速板导致传统需求紧张。在铜箔领域,若大部分厂商转产HVOP,是否可能导致传统HTE价格企稳或上涨?A:存在一定可能性,但传统HTE市场为充分竞争市场,后续涨价幅度有限,空间不大。Q:HVLP下游海外客户当前的批量供应进展如何?A:当前CCL下游与台资客户已建立正式供应关系;日资客户处于对接及送样阶段;韩资客户计划开展对接工作。Q:公司与下游客户是否存在协议绑定类供应框架?A:客户曾提出协议绑定诉求,但公司总体保持与内资、台资等CDR厂商的合作关系。日资方面因日本本土铜箔厂商较多,在合作规模与产品推进上更具先发优势;罗森宝在高频产品领域表现突出,各类型客户合作呈现差异化特点。Q:当前2万吨产能是否主要考虑现有台资及内陆客户需求,未考虑日资和韩资客户需求?A:当前2万吨产能主要服务现有台资及内陆客户。转产2万吨后,随着产能释放,将与包括日资、韩资在内的新客户开展深入合作,属于正常的新客户开拓动作。Q:市场关注rubing电子部q部打样,存在q部搭配第四hop四代同播或五代同播的不同说法,台资大客户目前对该搭配方案的具体想法是什么?A:据了解,马石产品通过四代布加四代薄加q布即可实现相关功能。Q:公司在台子客户的铜箔供应份额情况如何?A:目前与HLB等几家供应商合作,其中一家供应商的供货量占绝大多数。该CCL客户前三名铜箔供应商合计占其90%供应份额,公司位列前三。

全部讨论

主升即将开始,目标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