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城将开展eVTOL试点,意味着什么? 空域改革是低空经济“乘势而飞”的核心关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深圳在引领整个试点的落地工作。上述空域试点城市的开展,将大大释放城市空中交通的可飞空域。”深圳市航空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谭超尘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从120米以下的W空域,300米以下的G空域,未来深圳将先突破W空域,成熟与安全运行的情况下逐步开发G空域。目前已知,深圳到2025年底120米以下的W空域会开放75%,2026年逐步释放300米的G空域,G空域低空运行安全与成熟的情况下才会飞到300-600米的空域,试点城市未来的空域将循序渐进地放开。” 今年7月,中国航空研究院首席专家舒振杰舒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论坛上指出,目前我国仍然实行的是“统一管制、分别指挥”的四级航空管制体制,空管委领导全国的航空管制工作,由属地军方统一组织与实施,低空管制区域飞行计划审批流程慢,未实现使用的灵活化。《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将空域划分为A、B、C、D、E类等管制空域和G、W类等非管制空域,通航有人驾驶类航空器在G、D或E类空域飞行,eVTOL在G、W、D、E类空域飞行,其他无人驾驶类航空器集中于W空域,低空空域资源利用未实现最大化。 不过,随着目前多地在低空经济发展方案中提及,要规划放开,推动构建低空航路航线网,低空空域分类划设和协同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等。多位eVTOL头部企业的高管也向澎湃新闻记者指出,当前的空域资源对现有应用问题不大,已看到空域改革的初步成效。 “这几个城市的选择实至名归,几个城市非常活跃,我们都接触和沟通过。我们在数月前已经获悉有关情况,并在其中2至3个城市已经有相关布局,包括股权合作、产业合作、应用场景开拓等。”沃兰特合伙人、董事黄小飞指出,该政策是低空经济发展加速的又一利好,为上述六个城市从试点到示范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其他城市布局低空提供相关参考,沃兰特也会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应用场景等条件,期待低空经济早日走进千行百业,进入千家万户。 “理论上,上述试点将使低空企业在空域申请上更加便捷,目前期望起飞前2小时申报就能飞,实际还需要看具体情况,这个也是对地方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的考验。”一名eVTOL企业高管指出,“这6个试点城市是针对其600米以下的适飞空域的管理交给地方政府来管理,是对空域管理进一步下放权限,下放到地方职能部门来,效能情况或将进一步会提升,也有利于地方政府的投资积极性。空域属于有限资源,必须规划、利用好,才能经济效益最大化。” 中国民航局局长宋志勇在7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曾表示,目前以传统通用航空和新型无人机产业为基础的低空经济正在蓬勃发展。民航局未来将推动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空域分类管理落地实施,充分利用低空空域资源。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空天地一体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能力建设,完善国家、区域和飞行服务站三级飞行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低空飞行“一站式”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