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核材向500亿进军
📊 产业链核心环节及主要公司
CPC产业链涵盖了从关键材料、设备到制造和集成的多个环节。
CPC(共封装铜互连)是一种将高速铜缆连接器直接集成到ASIC(如CPU、GPU、交换机芯片)封装基板顶部的创新技术,使信号跳过PCB板上的长距离传输,通过铜缆跳线直接进行外部设备互联。
其核心优势包括:
低损耗与高性能:通道损耗可降至3dB以下,提升信号完整性,眼图开口提升20%。
低功耗:无需光电转换,功耗较传统光模块方案降低30%-50%。
低成本:通过减少PCB层数和面积,用成本较低的铜缆替代部分高速PCB,可实现15%-20%的整体成本优化。
易维护:采用可插拔连接器设计,支持热插拔更换,解决了CPO(共封装光学)技术维修难的问题,平均修复时间大幅降低。
高密度与兼容性:支持0.4-0.5mm引脚间距,端口密度是传统PCB的3倍以上,并与液冷等先进散热方案兼容。
渗透率与市场规模:CPC技术当前正处于产业化初期,预计2025年在AI服务器中的渗透率可达30%,对应市场规模约20亿美元。到2027年,渗透率有望超过50%,2030年进一步突破8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预计达35%。
核心驱动力:AI与大模型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是核心驱动力。头部云厂商计划在2025-2026年将AI集群规模较2023年提升3-5倍,单集群GPU数量向十万卡级迈进,对高速、低功耗、低成本的互连方案提出极致要求。
技术演进:当前CPC主要支持224Gbps传输速率,预计2026年将启动向448Gbps的升级,立讯精密等厂商已提前布局相关专利。
立讯精密 (002475.SZ):被普遍认为是国内CPC技术的主导者和龙头。自主研发了Optamax™超低损耗裸线与KOOLIO CPC模组,支持224G/448G高速传输,良率超95%。其方案已通过英伟达GB200认证,并深度绑定微软Azure、亚马逊云等国际巨头,2025年Q4有望获得10亿美元级订单。
金信诺 (300252.SZ):国内另一家能实现CPC量化的企业,与中际旭创深度绑定。其AEC产品已通过旭创进入XAI供应链,224G高速连接器打破了海外垄断,并已向Meta、英伟达等头部客户送样。
快克智能 (603203.SH):CPC产业链中的关键设备供应商,是其激光分板设备的独家供应商。该设备精度达±0.5μm,能解决CPC基板超薄异质切割的难题,直接关系到链路良率。供货中际旭创、立讯精密等头部厂商,2024年订单增长200%。
鼎龙股份 (300054.SZ):在CPC的TSV/RDL等关键封装工艺中,提供不可或缺的CMP抛光垫和抛光液,具备技术不可替代性。
阿石创 (300706.SZ):量产CPC专用阻挡层材料(如钽、钛靶材),在材料领域具有优势。
沃尔核材 (002130.SZ):国内连接器龙头,高密度铜缆已实现量产,并进入英伟达GB200 CPC方案供应链,深度绑定安费诺。
兆龙互连 (300913.SZ):高速铜缆组件核心供应商,产品覆盖400G/800G,供货英伟达NVL72机柜,是铜互联领域的“纯正弹性标的”。
新亚电子 (605277.SH):其藕芯结构铜缆通过在绝缘层中设计贯通空气孔道,降低了信号损耗和成本,适配英伟达服务器需求,有望切入224G/448G市场。
沪电股份 (002463.SZ)/胜宏科技 (300476.SZ)/兴森科技 (002436.SZ):这些高端PCB厂商凭借能满足CPC极限要求(如超低损耗材料、精密背板)的产能,在AI服务器赛道份额持续提升。
气派科技:其CPC封装产品已通过华为、中兴等客户可靠性测试。
全球范围内,莫仕(Molex)、安费诺(Amphenol)和泰科电子(TE Connectivity) 是CPC技术领域的三大龙头厂商,它们技术积累深厚,早期便布局了短距离高速互连方案。
与CPO互补共存:CPC并非要完全取代CPO(共封装光学)。业界普遍认为两者是互补关系:CPC更适合机柜内、芯片间的短距离(通常小于1米)高密度互连场景;而CPO则更适用于机架间、超算中心等远距离传输场景。这种“铜光协同”的架构将是未来数据中心演进的方向。
替代趋势明确:CPC技术通过架构创新,有效解决了传统PCB在224Gbps及以上速率时面临的信号完整性挑战,同时规避了CPO成本高、维护难的痛点,在短距场景的替代趋势较为明确。
主要挑战:
技术标准化:224G/448G标准的进度若低于预期,可能推迟量产时间。
客户认证壁垒:CPC需深度绑定芯片厂商(如英伟达、AMD)的封装工艺,后发企业面临至少2年以上的客户验证周期,壁垒较高。
资本开支波动:全球AI CapEx(资本性支出)的周期性波动可能影响实际需求。
CPC技术通过其低功耗、低成本、易维护和高性能的优势,为AI算力爆发提供了关键的底层互连解决方案,有望在短距离高带宽场景中快速渗透。立讯精密和金信诺是国内核心方案商,快克智能在关键设备上占据独家优势,而沃尔核材、兆龙互连等则在连接器与线缆环节深度受益。
未来5年,该市场有望保持35%的高速复合增长,国内产业链在核心方案、关键设备和材料等环节的协同突破,正助力中国企业从全球竞争的“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转变。
希望以上梳理能对您有所帮助!CPC作为一个新兴的技术方向,其产业链仍在不断发展和演化中。
沃尔核材向500亿进军
CPC
解决良率的CPO方案,才是终极方案吧
市场不认可啊!
有没有一起探讨大A呀
学习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