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政策”双重爆破!QuantumScape氧化物路线商用破冰,国内产业链这些环节先受益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2喜欢:0


固态电池“技术+政策”双重爆破!QuantumScape氧化物路线商用破冰,国内产业链这些环节先受益
9月9日的消息炸响了固态电池圈——美股固态电池龙头QuantumScape(QS)开盘狂涨超20%,原因是其在慕尼黑车展上完成了全球首次氧化物固态电池为真实车辆供电的现场演示。这一里程碑事件不仅让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更与国内密集的政策催化、企业产业化进展形成共振,为投资者勾勒出清晰的布局主线。
一、技术破冰:QuantumScape氧化物路线“上车”,性能参数颠覆想象


在慕尼黑IAA车展上,QuantumScape联合大众旗下PowerCo、杜卡迪带来了一场震撼演示:经过改装的杜卡迪V21L赛车,搭载了采用Cobra工艺生产的QSE-5固态电池,成功实现动力输出。
这款电池的“硬实力”堪称炸裂:
- 能量密度:高达844 Wh/L,远超当前液态锂电水平;
- 快充能力:12分钟从10%充至80%,彻底解决电动车补能焦虑;
- 放电性能:支持10C持续放电,功率表现直接对标燃油车。
更关键的是,QuantumScape走的是氧化物固态电解质路线,与国内主流的硫化物路线形成差异化竞争。此次“上车”演示标志着氧化物路线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应用,证明固态电池多技术路线并行的产业化逻辑正在兑现。
大众集团的布局同样值得关注:其不仅是QuantumScape的重要股东,旗下电池子公司PowerCo还拿下了QS固态电池的量产非独占许可。近期双方进一步加码合作,PowerCo将在两年内追加1.31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加速技术落地——巨头的真金白银投入,就是行业景气度的最佳证明。
二、政策+产业双轮驱动,国内固态电池进入“兑现加速期”


国内固态电池行业在9月迎来政策与产业的密集催化,“政策红利+企业落地”的组合拳正在打响:
1. 政策节点密集,行业标准+补贴双管齐下
- 标准制定:9月10-11日将召开固态电池团体标准审查会及标准项目启动会,送审内容以硫化物技术路线为主。这意味着行业从“技术混战”进入“规范化量产”的关键阶段。
- 补贴与招标:9月中下旬启动中期检查,10月有望迎来新一轮补贴下发,12月或启动中试招标。政策的持续加码,将为产业链企业提供从研发到量产的全周期支持。
2. 国内企业产业化进展迅猛,场景延伸超预期
- 亿纬锂能:成都固态电池量产基地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这款电池能量密度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700Wh/L,主打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AI高端装备等新兴场景——原来固态电池不止是“锂电替代”,更是机器人、低空经济的“能源心脏”!
- 先导智能:2025年上半年斩获全固态电池设备新增订单4亿元,客户以海外为主,国内头部企业订单预计在2025年下半年释放。干法电极设备、等静压设备的国产化突破,将成为固态电池降本量产的关键。
三、投资主线:从设备到材料,再到场景的“黄金布局链”


固态电池产业链的投资逻辑清晰可辨,遵循“先上游、后应用”的产业规律,这些环节值得重点关注:
1. 设备端:量产瓶颈的“先手棋”
- 干法电极设备:先导智能利元亨等企业在该领域布局领先,直接受益于中试线和量产线的建设需求。
- 等静压设备:固态电池电芯成型的关键设备,国内少数企业实现技术突破,是高壁垒环节。
2. 材料端:高壁垒+高价值的“利润池”
- 硫化锂:厦钨新能的高纯硫化锂已实现国产化替代,成本较进口降低40%,是硫化物路线的核心材料。
- 锂金属、集流体、铝塑膜:锂金属负极(赣锋锂业等)、镍铁/镍铜集流体、耐高压铝塑膜(道明光学等)均是固态电池差异化材料,具备长期议价权。
3. 电池厂:技术路线明确的“先锋军”
亿纬锂能(成都基地+多场景布局)、国轩高科(硫化物路线布局)等头部企业,中试线落地进度和技术路线清晰度是核心选股逻辑。
4. 下游场景:机器人+低空经济的“新故事”
人形机器人(优必选、傅里叶)、低空经济(亿航智能小鹏汇天)是固态电池商业化的“先锋领域”,电池与场景的联动机会值得挖掘。
四、市场主线聚焦:抓固态电池“硬科技”主线,躺赢9月行情


当前市场主线清晰,固态电池与AI头部博弈成为核心方向。对于投资者而言,需抓大放小,集中仓位做主线——远离小题材的“芝麻”,守住固态电池的“西瓜”。
从产业周期看,固态电池正处于“从0到1”的突破期:QuantumScape的技术演示、国内政策的密集催化、企业中试线的落地,都在验证行业从“概念”到“业绩兑现”的逻辑闭环。尽管大规模量产仍需时间,但半固态电池商业化提速、设备材料端订单落地,已为产业链提供了清晰的盈利兑现路径。
9月的固态电池行情,既是技术突破的“戴维斯双击”,也是政策红利的“趋势加持”。看懂这波产业浪潮的投资者,或许能在锂电行业的新一轮变革中,提前锁定属于自己的“黄金仓位”。

(风险提示:本文仅为信息整理与逻辑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固态电池行业技术迭代快、产业化存在不确定性,投资需谨慎研判。)

全部讨论

09-09 08:28

图片评论

09-09 08:28

图片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