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
🏭 一、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背景与地位:中国最大的综合性装备制造集团之一,实控人为上海市国资委,业务覆盖能源装备(核电、风电、火电)、工业装备(电梯、电机)、集成服务三大板块。
核心优势:
核电龙头:国内磁约束核聚变主机系统配套最全的制造商,承接全球首套高温气冷堆压力容器及新奥集团“玄龙50”、能量奇点“洪荒70”核聚变项目。
绿色能源布局:聚焦“风光储氢”核心装备,参建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湖北应城300MW)。
ESG目标:2030年碳达峰,2035年运营碳中和,2055年全价值链碳中和。
______
⚙️ 二、业务进展与技术突破
1. 能源装备:订单驱动增长
2024年新增订单1536亿元(+12%),能源装备占比58%(891亿元,+18.45%),其中:
核电:交付31台核岛主设备,覆盖“华龙一号”、钠冷快堆等国家工程;高温气冷堆大锻件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风电:2025年中标国家电投814.2MW陆上风电项目(占招标总量41%)。
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能技术入选国家首台套装备名单。
2. 工业装备与新兴领域
智能制造:布局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工业母机、人形机器人,与集优铭宇合作开发精密轴承。
轨道交通:子公司泰雷兹信号系统护航全国155公里轨道线路,产品进入自主化装备推荐清单。
3. 技术研发
2024年研发投入56.94亿元(+6.05%),技术团队超1.3万人,获专利1764项。
突破特高压设备(1100kV交流电抗器)及核聚变低磁材料锻件技术。
______
📊 三、财务表现与经营质量
2024-2025年关键数据
指标2024年2025Q1变动趋势营业总收入1161.86亿元(+1.2%)222.45亿元(+8.06%)📈 持续复苏归母净利润7.52亿元(-6.3%)2.92亿元(+145.69%)✅ Q1大幅改善毛利率18.6%(能源装备19.7%)18.40%(同比-0.88个百分点)⚠️ 小幅承压经营性现金流176.39亿元(+127%)-38.7亿元(同比收窄44%)✅ 全年流动性增强新增订单1536亿元(+12%)-📈 能源装备主导核心亮点:
盈利改善:2025Q1净利润高增长主因能源装备交付加速及成本优化。
订单充沛:能源装备订单占比提升,支撑未来营收弹性。
______
👥 四、治理动态与组织调整
高管变动(2025年7月22日):
离任:副总裁董鑑华(年龄原因)、阳虹(工作变动),财务总监傅敏转任纪委书记。
新任:胡旭鹏(董秘)、丘加友(副总裁)、卫旭东(财务总监)等5人,强化管理梯队。
子公司调整:丘加友卸任电站集团总裁,由沈兵接任;张光耀任电站设备公司总裁。
______
📈 五、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
股价与估值:
截至7月22日,股价7.56元,年内跌6.78%,但近20日涨4.56%。
市盈率(TTM)119.65倍,市净率2.07倍,反映转型期估值溢价。
资金流向:
7月18日主力净流入1.09亿元,特大单买入占比15.54%。
北向资金(香港结算)减持至0.84%。
______
⚠️ 六、风险提示与未来展望
核心风险
毛利率压力:工业装备受地产拖累(2024年收入-4.3%),原材料成本上行压制盈利。
债务与诉讼:资产负债率74.01%(2024年),涉及司法案件712起,包括证券虚假陈述纠纷。
技术转化周期:核聚变、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投入大,量产不确定性高。
增长催化剂
政策支持:核电审批加速+风电大型化招标,2025年能源装备订单有望突破千亿。
国际化拓展:匈牙利储能基地、秘鲁配电业务(134万用户)贡献增量。
新兴业务:人形机器人关节模组、氢能装备孵化第二曲线。
______
💎 总结:高端装备龙头转型突围
上海电气处于 “传统能源升级+新兴技术孵化”双轨重构期:
短期看点:核电/风电订单交付加速(Q2业绩验证)、管理层换血后的效率提升。
长期壁垒:核聚变技术全球领先、风光储氢全产业链布局。
投资建议:
机遇:估值处于历史低位(PB 2.07倍),能源订单高增长+政策红利提供弹性。
风险点:需跟踪 毛利率修复进度 及 诉讼风险化解,若Q2现金流持续改善或催化估值修复。
策略:逢低布局转型确定性高的细分领域(核电、储能),回避地产关联业务。
数据来源:2024年报、2025一季报、公司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