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0

浙江上市公司构成统计分析(截至2025年一季度)

一、数量与增速

总量规模 截至2025年3月,浙江省A股上市公司达721家,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占A股总上市公司数量的13.5%。
历史增长:从2006年破百到2023年突破700家,仅用17年;2020-2023年新增105家,增速加快。
区域分布:杭州(229家)、宁波(121家)、绍兴(80家)居前三,合计占全省59.5%;县域覆盖率近90%,90个县(市、区)中80个拥有上市公司。
分层结构
上市板块:沪深主板455家(63.1%)、创业板172家(23.9%)、科创板48家(6.7%)、北交所25家(3.5%)。
企业性质:民营企业587家(81.4%),国有控股94家(13.0%),外资及其他类型40家(5.6%)。

______ 二、行业分布

第二产业主导
制造业:568家(78.8%),以化学原料及制品(47家)、通用设备(69家)、医药制造(43家)为核心,合计占制造业总营收的59.9%。
传统优势行业:纺织服装(13家)、塑料制品(16家)、电气机械(67家)等,但部分行业(如电气机械)2024年净利润下滑37.88%。
第三产业崛起
金融业:10家(宁波银行杭州银行等),2024年净利润692.8亿元,占全省上市公司总利润的30.4%。
数字经济:信息传输/软件业46家,包括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75.75%。
战略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231家,2024年净利润增长28.61%(如新和成华海药业)。
新材料与高端装备:有色金属冶炼(9家)、半导体设备(12家)等,2025年一季度化学原料行业净利润增长29.75%。

______ 三、区域与产业集群

均衡发展特征
县域经济:88%的县(市、区)拥有上市公司,如义乌(工艺品)、乐清(电气)、海宁(皮革)等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头部城市:杭州(数字经济)、宁波(汽车/装备制造)、绍兴(化工/医药)贡献全省超50%上市公司,但丽水、舟山等欠发达地区仍较薄弱。
产业集群效应
杭州滨江区:聚焦互联网与数字经济,聚集恒生电子、海康威视等头部企业。
宁波鄞州区:汽车零部件企业超20家,均胜电子拓普集团等通过并购实现全球化布局。

______ 四、市值与经营表现

市值规模
截至2025年一季度,浙江上市公司总市值约8.5万亿元,占全国7.16%。
千亿市值企业:海康威视(安防)、宁波银行(金融)、荣盛石化(石化)等4家,500亿-1000亿企业15家。
盈利能力
2024年:全省上市公司净利润2.28万亿元,同比下降4.19%;营收5.19万亿元,同比增长2.96%。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52%,增速高于全国5.77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增长。

______ 五、政策与未来趋势

政策支持
“凤凰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上市与并购重组,目标到2027年制造业上市公司达840家,总市值8万亿元。
“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聚焦集成电路、智能光伏等产业,培育高市值企业。
发展趋势
科技转型: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3%,专精特新企业21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33%。
国际化:外资控股企业20家,出口导向型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超10%。

______ 总结

浙江上市公司以制造业为核心,数字经济与生物医药为增长引擎,区域分布均衡且县域经济活跃。未来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强化科技投入,推动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