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古巴比伦的法律条文里,最早的风险共担思想已现雏形。当时的商人们通过契约约定,若货物在运输中遭遇意外,损失由参与交易的各方按比例承担,这种朴素的机制与当代保险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古罗马的丧葬互助会则将风险共担从商业领域延伸至社会生活,会员定期缴纳会费,当有人离世时,互助会提供丧葬费用,这种基于社群的保障模式,在中世纪欧洲演变为同业工会的风险互助体系。
中国古代的粮仓储备制度展现了农耕文明特有的风险共担智慧。通过丰年储粮、灾年放粮的机制,将区域内的粮食风险在时间维度上进行分散,这种“以丰补歉” 的思路,与现代保险的“大数法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中东地区的抚恤金制度,则通过宗教社群的力量,为战乱中的家庭提供经济保障,体现了风险共担与社会伦理的深度结合。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中心化风险管理模式逐渐兴起。保险公司作为专业机构,通过精算技术对风险进行定价和管理,极大提升了风险处理的效率。但这种模式也存在局限,正如书中所分析的,中心化机构的运营成本、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为风险共担的创新留下了空间。
当共享经济浪潮来袭,去中心化风险共担模式迎来新生。P2P保险打破了传统保险公司的中介壁垒,让投保人直接建立风险联系;网络互助则通过互联网技术,将分散的个体风险汇聚成可共担的风险池。书中详细解析了相互宝等案例,展示了技术如何重塑风险共担的组织形态。
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更将风险共担推向了新高度。以太坊等平台上的智能合约,实现了风险共担规则的自动执行,非对称密钥加密保障了信息安全,哈希技术确保了交易透明可追溯。这种去中心化保险(DeFi保险)的核保、定价、理赔等环节,都呈现出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的特征。
从古巴比伦的泥板契约到以太坊的代码合约,从罗马广场的互助约定到互联网上的风险池,冯润桓教授在书中清晰地勾勒出风险共担机制随技术进步而演进的轨迹,为读者打开了一扇理解人类风险管理智慧的窗口。
推荐语
风险治理是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从百年前奈特不确定性理论到近代资产定价理论,风险研究可谓范围广阔。本书侧重风险融资的多样化金融创新手段,既融合传统风险理论深度,又注入实践中凝聚的时代活力。
白重恩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风险理论作为精算学的核心内容,向来以技术难度著称,因而其相关研究曲高和寡。本书作者从风险共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全球范围内各行业的风险管理实践成果与科研突破进行系统的梳理、归纳和理论升华,将风险理论阐释得清晰明了,可谓匠心独具。我相信无论是专业学者,还是对风险理论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都能开卷有益,收获颇丰。因此,诚挚地向大家推荐此书。
孙祁祥
北京大学教授、经济学院原院长
冯润桓教授是世界一流的保险学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专家。本书基于冯教授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系统介绍了保险经济学和风险管理学。最难能可贵的是,他把这些深奥的数理的模型与浅显的实际的案例有机结合起来,用风险共担作为一条主线把有关理论串了起来,堪称保险经济学和风险管理的经典和必读书。
李稻葵
清华大学弗里曼经济学讲席教授、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
现代计算科学的发展推动了认知科学、风险管理、精算和保险等学科的理论重构与迭代发展。本书在此大背景下,通过导入现代风险共担理论,运用数理分析技术,提出并全面深入地探讨了新型风险共担的理论与技术。同时,通过大量翔实的案例分析,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应用场景和模式,为我国保险业的创新发展,特别是精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值得高度关注和深入研究,继而为我国保险业的迭代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王和
中国精算师协会会长
本书以深邃的洞察力,精准把握风险共担机制的发展脉络,从传统相互保险的起源到虚拟资产保险的创新应用,对各类借由风险创造价值的业态展开了深入且透彻的技术剖析。保险业内人员能从中领略风险共担领域的学术精妙之处,开启全新的认知视野。
庄乾志
中国再保险集团总裁
目录
第1章 导言
1.1 何为风险共担 ——“赔钱” 的商业智慧(相互保险、点对点保险)
1.2 为何风险共担 —— 当代难题与现实需求(海绵城市的启示、风险共担的案例、风险共担的现实意义)
第2章 绪论
2.1 原始风险共担(古巴比伦法律、罗马丧葬互助会、中东抚恤金制度、中国古代的粮仓储备、巴印战争中的移民大篷车)
2.2 中心化风险管理(中心化商业模式、优点和缺点)
2.3 保险生态系统(分销、承保、定价、资产负债管理、理赔、公司治理、监管)
2.4 去中心化保险(共享经济的兴起、去中心化模式、风险共担的优点、本书的结构、结束语)
第3章 风险评估和度量
3.1 单变量模型(损失分布、分位函数)
3.2 风险度量(在险价值、尾部在险价值、一致性风险度量)
3.3 风险排序(随机序、凸序)
3.4 多变量模型(多元分布、条件分布、多元正态分布、同单调性、反单调性)
3.5 相关系数度量(皮尔逊相关系数)
附录 3 习题
第4章 风险与保险经济学
4.1 风险管理基础(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风险减量)
4.2 保险基础知识(风险管理要素)
4.3 风险与保险经济学(效用、风险厌恶、最优风险转移 —— 非比例保险、最优风险转移 —— 比例保险)
4.4 帕累托最优(边际替代率、帕累托效率、风险配置、多目标到单目标)
附录 4 习题
第5章 传统保险
5.1 定价(等价保费原则、组合分位数原则、基于效用的保费原则)
5.2 准备金和资本(保险会计、准备金、资本、随机准备金和资本要求)
5.3 风险聚合(经济资本案例、方差 - 协方差方法)
5.4 资本配置(比例分配原则、欧拉原理、整体原则)
附录 5 习题
第6章 风险共担
6.1 背景
6.2 网络互助
6.3 P2P 保险
6.4 达康福(利润分享模式、代理模式、混合模式、盈余分配)
6.5 巨灾风险共担
6.6 其他商业模式(医疗共担、员工福利跨国统筹、同提)
附录 6 习题
第7章 聚合风险共担
7.1 非溯源
7.2 基于效用的风险共担(无约束、有约束)
7.3 基于风险度量的风险共担
7.4 条件期望风险共担
7.5 风险共担的切蛋糕问题
附录 7 习题
第8章 P2P 风险交换
8.1 P2P 风险交换
8.2 最小二乘 P2P 风险交换
8.3 最小方差风险交换(帕累托最优成数、公平帕累托风险交换、公平风险交换下的帕累托最优风险交换)
8.4 利他性风险交换
附录 8 习题
第9章 风险共担的统一框架
9.1 风险共担的步骤(风险交换、风险转移、风险共担机制)
9.2 风险共担机制的排序(通过互助分散风险、通过转移降低风险)
9.3 异质性风险的风险共担(P2P 保险、达康福)
9.4 复合型风险共担机制(利润分享 - 代理复合模式、巨灾风险分担 - 利润分享复合模式、康托尔风险共担、一般巨灾风险分担)
9.5 案例研究:相互宝
附录 9 习题
第10章 去中心化保险
10.1 区块链(智能合约、非对称密钥加密、哈希和默克尔树、区块链的结构)
10.2 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稳定币、去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借贷、其他协议、去中心化金融的风险)
10.3 去中心化保险(DeFi 保险)(核保、定价、资本管理、资产管理、索赔、组织治理、代币经济机制、风险共担)
10.4 结束语
索引、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