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的这句名言深刻诠释了“不等待”的内涵!
转折点来临的时候,必须要行动,其余的时间,大多只是在等待。
《转折投资》一书中开端提到:“在转折的时刻或区域出手,无论是买入还是卖出,都是资金安全性和盈利高效性的有力保障。”
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天下万事莫不是干出来的。
这次九月下旬的政策大力度转折,仅仅一周多的时间,股市就催生了令人瞠目结舌的暴涨行情,许多个股和不少指数都拔地而起,直冲云霄。不少人后悔不已,有的还未入场,有的后悔仓位太低……
事实上,等待重要,不等待更重要。
没有机会时,等待是“卧薪尝胆”,待时一击。
机不可失时,时不我待,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往往比善于等待更重要。
先来梳理一下这次的政策大转折。
此前,我在本号《当前消费为何这么弱?…》一文中特别提出,“消费这么弱的主要原因是:有消费能力的居民持有的大量房产价值和金融资产大幅缩水导致的必然结果。”
详文请见:当前消费为何这么弱?大多没有说到点子上
更进一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来,老百姓普遍日子好过了,也富裕起来了。富裕起来的居民财富主要沉淀到房产和股票基金上了。网上有粗略估计,房地产价值在高峰期有500-600万亿元人民币,股票市值高峰期约有100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两项资产经过几年的下跌,缩水100多万亿,持有人和企业的财富价值严重缩水,虽说是初步估计的数据,这个参考数据也是相当的骇人,这可是相当于一年的GDP总值。
有人分析是因为失业下岗、收入不济造成消费疲弱,这是一方面的原因,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居民和企业们积累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成果以房地产和股票基金为介质的财富价值大幅缩水而来带来的悲观预期,导致大量中产消费能力下降而不敢或不能消费,富人有余钱另可去买国债或存银行也不去投资。实际上,投资的规模可比消费的规模大多了,投资一个项目几十万起步,几百万上千万的都是小项目,上亿的才具有一定规模;而一项消费花个上百万就是比较大的支出了。
房地产和股票基金的趋势性下跌,逐渐击垮了中产的消费能力和富裕阶层们的投资意愿。
在这种情况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9月24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主要负责人介绍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等多项重磅政策同时推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增长。
详文请见:超重磅!央行官宣系列王炸
三大部门在没有提前充分预告的情况下集中亮项,且以解决房地产和股票市场问题为主旨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在市场预期降低存量房贷利率和统一房贷最低首付比例的基础上,官宣同时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向市场提供1万亿元资金;更重磅的是创新性地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用一揽子ETF抵押从央行融资借入资金买入股票且只准买入股票,支持上市公司从银行借款回购自家股票等。
历史上的第一次:借入资金只准买入股票,之前都是:不准进入股票市场。这是非常重磅的政策转变,非常大的政策转折!
房地产和股票基金沉淀了居民的太多财富,消费不振,投资萎缩,一定程度上的通缩可以说是受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积累的财富直接大幅缩水影响的。三部门的会议直接来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明显的要政策支持改善和逆转居民的资产状况。
受困于此,出政策解决于此,此政策就是大的转折政策,是管理层思维上的转折,也是金融政策方向的转折,当然也是受益于此政策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转折,其中股票市场比房地产更受惠于这样的政策。
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在央行行长讲话结束之后,敏锐的话就要在第一时间集合竞价开始出击股票市场,之后又出台了创新的创设工具支持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购买股票,更是加大力度加仓的时机。当然股票市场走势也确是如此,央行行长讲完话市场高开,而后震荡回落,随后一揽子政策相继公布,股票开始大幅走强,这是对超预期政策的正反馈。
在这样关键的转折时刻,对政策发出的强烈的转折信号无动于衷,没有敏锐地把握到股市反击是会狠拍大腿的。尽管有理由找或是太忙,或是离市场已太远;毕竟节后再入场也失去了相当肥美不用怎么选股只有要上仓位就能大幅获利的一段美好时期!
时光如梭不等人,良机如星耀夜空。
今朝若不乘风起,空叹星辰又何用。
09月26日,政治局召开会议,又进一步提出相关举措:
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实施有力度的降息。
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对商品房建设要严控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要回应群众关切,调整住房限购政策,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抓紧完善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要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研究出台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措施。
详文请见:926政治局会议点评: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关注金融、消费和并购重组
上述举措依旧是围绕“房地产和股票市场”这两个核心,并提出了相关细化政策,尤其是提出要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史无前例地在政治局会议居然提出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研究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政策等措施。对房地产市场:这明显的是引导市场止跌回稳甚至回升,对股票市场:要创设新工具注入资金,提振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积累的最大财富沉淀:就是居民和企业持有的两大资产得到最高层的充分认识和举措保护。
从9.24三部门急切召开新闻发布会,仅隔两天到政治局相关会议要求,之后相关部门的迅速行动,这一系列统筹快速有序的组合拳政策,明显可见是高层政策的重大转向,也是重大转折,并且是一次在经济低迷、房地产大幅下滑、股票市场哀鸿遍野的极端探低之后的重大转折,其信号意义相当明显。
机不可失,时不可逢。加强的转折性政策来临时,更加不能等待!
如果说央行、证监会、金管局三部门的新闻发布会没有充分理解政策的转折,那这次的政治局会议要求就是最高层的政策转折宣言。
由原来的固本培源、保持定力到正视困难、多项重磅政策迅速齐出、后续刺激政策加紧推出的重大转折性转变!
在如此明显强力的政策驱使,唯有加仓才不会辜负这难得的时机。
在这方面,还是要向外资大投行们学习。
最新数据证实,外资加速建仓中国资产!
10月2日香港联交所数据显示,9月25日也是三部门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天,摩根大通增持招商银行H股2484万股,每股均价为36.045港元,耗资约8.95亿港元。增持后,摩根大通对招商银行H股的最新持股数量约为3亿股,持股比例为6.52%。摩根大通9月26日增持17.71亿港元中国平安H股。
10月3日晚间港交所最新披露的资料显示,摩根大通于9月27日分别买入中国太保H股2.67亿港元、比亚迪H股17.91亿港元、青岛啤酒H股2.42亿港元、香港交易所H股18.13亿港元。也就是意味着,一天时间内摩根大通耗资超41亿港元,扫货中国资产。
摩根大通是美国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其增减持行动,除了动用自营资金外,还有不少资金是为客户所做的操作,这些客户通常多数是外资。
摩根大通发布A股9月研报称,政治局会议出人意料呼吁有力的政策刺激A股强劲反弹,此轮反弹有三大推动:卖空比率下降、两融提升以及投资者的兴奋情绪。具体来看,截至9月30日,香港市场买空比率从9月16日的21.8%下降至10.2%;A股两融占总成交量的比例从9月20日的7.4%上升至9月27日的10.5%。
摩根大通认为,散户的兴奋情绪,新开户数量激增就是证明,全球基金对中国股市的敞口可能收窄。摩根大通还预测,9月23日至27日,A股ETF资金净流入为593亿元(约85亿美元)。
有市场观察人士表示,早些时候离开中国股市转而投向日本和东南亚股市的一波资金,正在重新配置中国资产。法国巴黎银行表示,前三周从日本股市撤出的资金超过200亿美元,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的股票上周也录得净流出。
看看,外资投行把握转折的能力和行动力度多多超强!
正因为外资们的大力买入,国庆假日期间,A股休市仍在交易的港股走势如虹,涨幅令人咋舌!
日月逾万,机不可失,转折性机会来临时切不可等待!
等到白了少年头再空悲切,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