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条款》8月1日正式实施!全球首个稳定币全面监管框架落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5 年 8 月 1 日,香港《稳定币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全球首个针对法币挂钩稳定币的全面监管框架落地。这一法规的出台,不仅为香港加密资产市场注入合规确定性,更成为全球稳定币监管的重要参考样本。本文将从法规核心内容、监管机制、实践进展及风险提示四方面,全面解读这一里程碑式的监管成果。

目录

一、法规出台背景

二、《稳定币条例》核心内容

三、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

四、结语

01 法规出台背景

稳定币作为加密资产的重要分支,凭借 “锚定法币维持价值稳定” 的特性,近年在支付、跨境结算等场景中快速兴起。据国际清算银行(BIS)2024 年报告显示,全球法币挂钩稳定币流通市值已突破 8000 亿美元,年交易量超 6 万亿美元,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加密生态的关键桥梁。

但快速发展背后暗藏风险:2022 年 TerraUSD 算法稳定币崩盘导致超 400 亿美元市值蒸发,2023 年某头部稳定币因储备资产造假引发挤兑危机,均暴露了 “无监管状态下稳定币的系统性风险”。香港金管局在《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中明确指出:“稳定币若缺乏规范,可能引发支付系统紊乱、消费者资产损失及洗钱风险外溢。”

在此背景下,香港立法会于 2025 年 5 月 21 日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5 月 30 日完成宪报刊登,最终于 8 月 1 日正式生效,构建起 “全流程、穿透式” 的监管体系。

02《稳定币条例》核心内容

(一)香港稳定币的法定定义与边界

根据《稳定币条例》,香港稳定币(法币挂钩稳定币) 需同时满足四大核心条件:

作为公众接受的交易媒介,可用于支付、偿债或投资;

基于分布式分类账技术实现电子转移、储存与交易;

币值锚定单一或一篮子法定货币(如港元、美元);

排除银行存款、证券、期货合约等已受现行制度监管的金融产品。

这一定义明确了监管范围,将 “真正具备支付功能的法币稳定币” 纳入监管,避免与传统金融产品混淆。

(二)全链条监管框架

香港采用 “牌照准入 + 全流程监管” 模式,核心要求如下:

数据来源:香港金管局《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2025 年 7 月)

03 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

2025 年 7 月 29 日,香港金管局发布四份配套文件,细化监管实操要求:

《持牌稳定币发行人监管指引》:明确储备资产管理、发行赎回流程、财政资源等核心要求;

《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指引》:规定风险评估、客户尽调、可疑交易报告等反洗钱义务,要求至少委任合规主任与洗钱报告主任(规模较小时可由同一人担任);

《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摘要说明》《原有稳定币发行人过渡条文摘要说明》:明确申请流程与过渡期安排。

金管局鼓励有意申请者于 2025 年 8 月 31 日前联系沟通,并建议准备充分的机构于 9 月 30 日前提交申请。据金管局披露,目前已有数十家机构表达申请意向,但多数仍处于 “概念设想阶段”,需补充具体应用场景与风险管理方案。

04 结语

稳定币在合规框架下可发挥独特优势,通过区块链实现低成本跨境结算(传统跨境汇款手续费约 3-5%,稳定币可降至 1% 以下),为 Web3.0 生态提供价值锚点,优化外汇市场流动性等。

香港《稳定币条例》的落地,既是对全球稳定币风险的回应,也是抢占金融科技制高点的战略布局。正如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所言:“监管不是为了限制创新,而是为了让创新在可控框架内健康发展。” 未来,随着牌照申请推进与沙盒测试深化,香港有望成为全球稳定币合规发展的标杆市场,为国际监管提供 “香港经验”。

图片来源:

pixabay.com

香港金融监管局

unsplash.com

免责申明:本平台发布内容仅供信息、业务交流,不代表任何监管机构立场和观点,不承担任何因所发表内容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本平台部分内容摘录或转载于第三方信息(包括文章、图片等),如有侵犯著作权,请书面告知,本平台将及时审查并删除被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