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美联储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其2024年全年运营亏损达7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600亿元),这是继2023年亏损1145亿美元后连续第二年出现巨额亏损。此次亏损主要源于2022年至2023年的暴力加息政策,导致其利息支出远超资产收益。
以下从历史应对措施、当前亏损原因及扭亏路径三方面分析:
一、美联储当前亏损的根源
1. 加息导致的利息成本激增。美联储通过购买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获得利息收入,同时需为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准备金支付利息。在2022年加息周期前,美联储持有的大部分债券为低利率时期购入(平均收益率约2.6%),而加息后支付给银行的准备金利率升至4.4%以上,形成“利差倒挂”,支出远超收入。例如,2023年利息收入为1638亿美元,利息支出却高达2811亿美元。
2. 资产价值缩水。加息导致存量债券价格下跌,截至2024年8月,美联储持有的国债和MBS浮亏达1.4万亿美元(虽较峰值减少,但仍处高位)。
3. 政策目标与盈利的冲突。美联储的核心目标是控制通胀和就业,而非盈利。为应对高通胀,其牺牲短期财务平衡选择激进加息,导致亏损成为政策副作用。
二、历史案例:2006-2008年亏损如何转为盈利
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美联储也曾因加息导致亏损,但随后通过以下措施实现扭亏为盈:
1. 量化宽松(QE)与资产负债表扩张。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启动多轮QE,大量购买长期国债和MBS。这些资产在低利率环境下(2010-2015年联邦基金利率接近零)产生稳定收益,而准备金利息支出极低,形成正向利差。
2. 长期低利率环境。2010年代长期维持低利率,使美联储持有的高收益资产(如长期国债)利息收入持续覆盖支出,2012-2021年间累计向财政部上缴超8700亿美元利润。
3.递延资产与会计处理。亏损通过“递延资产”科目挂账,待未来盈利后优先冲抵。例如,2008年后的亏损在QE带来的收益中被逐步消化。
三、本轮亏损的扭亏路径与时间预测
1. 降息是关键变量。当前市场预期美联储将在2024年降息50-75个基点,若利率降至3%以下,其支付的准备金利息将减少,利差压力缓解。纽约联储预测,若利率持续下调,2024年可能实现盈利,而实际并未降到。
2.资产负债表调整。美联储正缩减资产负债表规模(缩表),减少低收益资产持有量。截至2024年,其证券持有量已从峰值8.9万亿美元降至6.8万亿美元,浮亏压力有所减轻。 3. 时间预估。圣路易斯联储研究显示,即使开始降息,美联储仍需约四年时间弥补当前亏损(累计递延资产已达2160亿美元),随后才能恢复向财政部上缴利润。
四、潜在风险与挑战
债务规模膨胀:美国联邦债务已突破34万亿美元,高利率环境加剧利息支出压力,可能进一步拖累美联储的扭亏进程。
政策灵活性受限:若通胀反复,美联储可能被迫推迟降息,延长亏损周期。
政治压力:巨额亏损可能引发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但当前尚未出现实质性政治干预。
总结:美联储的扭亏能力高度依赖降息节奏与资产负债表管理。参考历史经验,结合当前政策路径,其可能在2025年后逐步改善财务状况,但完全弥补亏损需至2028年左右。此过程中,美国经济软着陆与通胀控制仍是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