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 2025 年 8 月 22 日收盘,A 股市场呈现强势上涨格局,主要指数全线收涨,科技板块成为核心驱动力。以下是具体市场情况及热点追踪分析:
沪指再创新高:上证指数收报 3825.76 点,上涨 1.45%,盘中最高触及 3829.65 点,刷新近十年新高。5 日均线与 10 日均线保持多头排列,MACD 红柱持续放大,显示短期多头力量强劲。
深市表现突出:深证成指涨 2.07% 至 12166.06 点,创业板指涨幅达 3.36%,收于 2682.55 点,科创 50 指数更是大涨 6.25%,创近三年半新高。
市场活跃度提升: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 25467.1 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增加 1226.53 亿元,显示资金参与热情高涨。
半导体与 AI 芯片爆发受英伟达暂停 H20 芯片生产、国产算力生态突破等消息催化,半导体板块成为当日最强主线。寒武纪尾盘封死涨停,股价飙升至 1280 元,总市值超 5200 亿元,创历史新高。盛美上海、海光信息、盛科通信等多股涨超 10%,显示市场对国产替代逻辑的强烈认可。政策层面,投向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即将推出,进一步强化了科技成长股的投资逻辑。
算力与 CPO 概念股领涨算力基础设施需求激增推动相关标的走强,云天励飞、方正科技等涨停,新易盛等 CPO 概念股反弹并再创历史新高。随着 DeepSeek-V3.1 模型明确支持下一代国产芯片 FP8 精度,算力产业链的自主可控预期持续升温。
证券板块助力指数突破信达证券涨停,带动证券板块整体走高,对沪指突破 3800 点起到关键拉动作用。市场成交额持续放大叠加政策预期,券商经纪业务和投行业务有望受益。
游戏板块分化显著尽管游戏板块整体成交活跃(如昆仑万维单日成交超 90 亿元),但个股表现分化明显。ST 华通以超千亿元市值居首,而 ST 中青宝、*ST 大晟等低价股仍处调整中。行业基本面改善与政策监管风险并存,需警惕估值分化。
主力资金聚焦科技半导体、算力等科技板块成为资金流入主力,海康威视单日净流入 5.09 亿元,显示机构对高端制造领域的青睐。外资加速入场,高盛等机构认为中小盘股仍具上涨空间,中证 1000 和中证 500 指数值得重点关注。
政策与产业升级共振中央 “反内卷” 政策推动劣质产能出清,叠加 7 月全社会用电量突破万亿千瓦时(新能源占比近四分之一),市场更聚焦新质生产力的盈利修复。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落地,进一步为科技、绿色低碳等领域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国际供应链扰动英伟达暂停 H20 芯片生产事件加剧了国产替代紧迫性,叠加美国对欧盟加征关税(涉及汽车、芯片等领域),全球供应链重构预期升温,利好具备自主技术的本土企业。
短期需警惕局部交易过热风险,例如寒武纪等个股动态市盈率已处于历史高位。中期来看,流动性宽松与政策协同构成基础支撑,A 股中枢有望稳步抬升,但需关注美联储政策转向(如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的表态)及中美关税谈判进展。配置上建议沿 “科技自主 + 政策赋能” 双主线布局,同时关注中报业绩验证带来的结构性机会。
第二块:期货市场
截至 2025 年 8 月 22 日收盘,国内期货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格局,金融期货与能源化工板块表现强劲,而碳酸锂、红枣等品种因供需矛盾突出大幅下挫。以下是具体市场情况及热点追踪分析:
金融期货领涨上证主连、沪深主连、中证 500 和中证 1000 股指主连分别上涨 2.8%、2.7%、2.5% 和 2.3%,与 A 股市场科技板块的强势表现形成共振。期指持仓量同步放大,显示资金对权益资产的配置意愿增强。
商品期货分化显著能源化工品表现突出,燃料油、烧碱主力合约分别上涨 2.1% 和 2.05%,原油主连收涨 1.42% 至 491.0 元 / 桶;而碳酸锂主力合约大跌 4.41% 至 78960 元 / 吨,成交量达 93.27 万手创近期新高,红枣、尿素等农产品跌幅超 1.5%。
国际市场联动效应LME 基本金属全线收跌,伦锡领跌 0.47% 至 33615 美元 / 吨,伦铜微跌 0.22% 至 9700 美元 / 吨。COMEX 黄金、白银分别下跌 0.36% 和 0.09%,美元指数攀升至 104.8 高位压制贵金属价格。
原油:旺季需求与地缘扰动共振美国传统燃油消费旺季叠加俄乌局势不确定性,推动国际油价上涨。NYMEX 原油期货涨 1.29% 至 63.52 美元 / 桶,INE 原油期货跟涨 1.42%。国内燃料油、烧碱等品种受成本传导及下游备货需求拉动同步走强。
碳酸锂:复产预期引发价格崩塌江特电机旗下宜春银锂新能源复产消息刺激市场供应担忧,叠加此前炒作资金撤离,碳酸锂主力合约单日暴跌 3640 元,创近三个月最大跌幅。当前碳酸锂社会库存已突破 20 万吨,供需过剩格局加剧。
烧碱:旺季备货支撑价格氧化铝企业备货需求激增,叠加部分区域环保限产,烧碱主力合约收涨 2.05% 至 2741 元 / 吨,库存降至近半年低位。
沪铜:低库存与政策预期支撑国内精炼铜库存降至 58.3 万吨(LME+SHFE 合计),为近十年最低水平,加工费 TC 跌至 52 美元 / 吨(五年最低)。尽管 LME 铜受美元走强压制微跌,但沪铜主力合约逆势收涨 0.03% 至 78640 元 / 吨,反映国内需求韧性。
锡:供应缺口与资金博弈共振缅甸佤邦宣布 9 月恢复锡矿出口,但市场对 Q4 供应增量(约 5000 吨)反应平淡,伦锡连续三日下跌后企稳,沪锡主力合约收涨 1.2% 至 238600 元 / 吨,库存处于历史 5% 分位以下。
油脂油料:USDA 报告引发连锁反应USDA 下调全球大豆产量预期,但国内豆油、菜油受抛储政策压制,主力合约分别下跌 1.1% 和 1.3%。美豆期货跌破 1000 美分 / 蒲式耳,创四年新低,拖累国内豆粕价格。
棉花:库存回升压制价格进口棉港口库存周环比增加 6.68% 至 32.57 万吨,山东地区库存占比超 80%,美棉期货小跌 0.18% 至 67.35 美分 / 磅。国内郑棉主力合约跟跌 0.8%,下游纺织企业采购谨慎。
政策工具发力结构性领域规模 5000 亿元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落地,重点投向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间接提振能源化工及金属需求预期。中央冻猪肉储备收储启动,生猪期货短期承压但中期支撑显现。
资金流向分化明显股指期货主力合约资金净流入超 20 亿元,原油、烧碱等品种获资金加仓;碳酸锂、红枣等品种遭抛售,主力合约资金净流出分别达 5.2 亿元和 1.8 亿元。国际对冲基金加速布局中国资产,高盛等机构看好中小盘股联动机会。
短期风险
碳酸锂、红枣等品种需警惕流动性风险,碳酸锂动态持仓量已突破 100 万手,市场波动加剧。
美联储政策转向预期升温,杰克逊霍尔年会表态可能引发贵金属及有色金属波动。
中期逻辑
能源化工品受 “金九银十” 旺季需求支撑,烧碱、工业硅等品种或延续涨势。
金属板块关注国内稳增长政策力度,铜、锡等低库存品种存在结构性机会。
配置建议
多单关注:原油(SC2510)、烧碱(SA2510)、沪铜(CU2510)。
空单规避:碳酸锂(LC2510)、红枣(CJ2510)。
套利机会:塑料 - 聚丙烯价差套利(价差 280 元 / 吨入场,止损 230 元)。
地缘政治扰动乌克兰袭击俄罗斯 “高加索” 港口引发原油短期波动,但未改变供需基本面,WTI 原油主力合约维持在 63-68 美元区间震荡。
美元与商品定价美元指数升至 104.8 压制非美货币计价商品,但国内政策对冲下,沪铜、原油等品种与外盘联动性减弱,独立性增强。
原油:支撑位 61 美元 / 桶,压力位 68 美元 / 桶。
沪铜:支撑位 78000 元 / 吨,压力位 79500 元 / 吨。
碳酸锂:短期支撑 78000 元 / 吨,反弹阻力 82000 元 / 吨。
结论:当前期货市场呈现 “政策驱动 + 供需分化” 特征,建议投资者聚焦低库存、强政策关联品种,同时警惕流动性过热带来的短期波动。中期需关注美联储政策转向及国内稳增长政策落地节奏,把握结构性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