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年上半年财务数据解读
•营业收入及分业务表现:2025年上半年营收26.94亿,同比增13.96%。分业务看,锂电电容器是收入大头,营收22.29亿,占比82.75%,同比增16.7%;薄膜电容器营收2.33亿,占比8.65%,同比增4.96%;超级电容器营收1.62亿,占比6%,同比增速48.93%;材料端主要是外销的化成箔、钴极箔等,占比2%,同比降46.87%,因对日本友商销售减少。
•季度环比及增长驱动:2025年二季度环比一季度,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增幅均超30%。上半年克服2024年二季度高点后仍实现增长,驱动因素有二:一是新能源政策“531抢装”;二是工控类功率器件(如UPS电源、通信电源等)收入增长且表现稳定。
•盈利及毛利率表现: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3.585亿,同比增3.19%;扣非净利润同比增近9%。分业务毛利率:锂电电容器26.75%,同比去年同期及2024年年度均略增;薄膜电容器14.39%,同比2024年上半年及全年均下滑;超级电容器16.86%,同比2024年上半年的20.57%下滑,但较2024年全年略升;材料端毛利率21.53%,同比去年同期上升,因电价下调及新疆霍尔果斯二期工程上马(电价3毛一)摊薄化成箔成本,叠加机电技术拓宽降成本。今年以来,材料成本约3 - 5个百分点转嫁至电容器以提升竞争力,供应链优势逐步发挥。上半年整体平均毛利率24.97%,同比去年略下滑。
2、各业务下游应用拆分
•锂电电容器下游占比:锂电电容器下游分为工控、新能源(风光储为主)、汽车(含充电桩)、消费四大应用领域。其中,工控占比同比降0.42pct,基本稳定;新能源占比29.3%,同比升2.41pct,受2025年上半年政策驱动;汽车占比10.26%,同比升1.3pct;消费占比21.85%,同比降3.29pct。趋势上,2025年三季度新能源较二季度有所退温,但常年仍将保持10%-20%的温和增长(价格同比2024年同期仍下降)。
•薄膜电容器下游占比:薄膜电容器下游主要分布在工控、新能源、汽车、消费领域。其中,工控占比23.9%,同比升1.29pct;新能源占比33.16%,同比降0.86pct(2025年上半年业务量近5%增长,但整体占比仍下滑);汽车占比30.8%,同比升4.73pct(欧洲电动车销售疲软,一端订单同比下滑超60%);消费占比12.44%,同比降2.88pct。
•超级电容器下游占比:超级电容器下游涉及新能源(风电变电)、智能表、储能三大领域。新能源占比29.8%,与往年基本持平;智能表占比44.88%(过去25%-30%,2025年比重上升),由电表应用份额提高及汽车断电场景开发推动,产品单价约2元多,全球供应紧张,公司正扩产应对客户催货;储能占比25.32%且逐年提升,是业务量增长主要支撑(过去一年仅一两台调频装置订单,2025年起每两月或连续几月均有订单,预计订单超1亿)。
3、AI业务进展与应用机会
•超级电容器在AI服务器应用:超级电容器方面,H200和GB300已开始量产,GB300尤为突出。Meta已向台达下达从2025年四季度至2026年的初步订单,台达指引从2026年1月起,每月订单量为96万只,规格为3伏270法拉,单价约30元。台达的超容供应商包括江海、欧德(与德国合资)和西京太阳能,江海是老供应商,2024年在台达的出货量超1亿,其他两家为新供应商。江海自2024年上半年起已向台南送样(包括锂离子超容)并完成评价、测试、认定及小批量试流,目前台达将通过报价、份额分配、产能及技术支持评估供应商,因需求季度增幅预计超50%,台达对产能高度关注。江海当前产能在同行中居前列,正推进偏手工部分的自动化改造,目标在2026年1月前满足台达需求。此外,江海与台达、伟创力、光宝、麦格米特、伊顿等超15年老客户均已送样,在技术支持和评价方面处于领先。
•铝电解电容器的AI机会:铝电解电容器在AI服务器电源端面临技术升级需求,包括工作电压从450伏提升至475伏、容量超1000微法(最高达1800微法)、充放电次数需达2.6亿次/分钟、体积小型化及分档精度要求(容量偏差控制在5%或2%内以匹配系统)。市场竞争格局主要为日本Rubycon、中国江海及欧洲PDK(原EBC、ECOS)。江海当前月产能达3000万支,较第二名日本泰米肯的2000万支高出50%。台达需求方面,2025年四季度预计月需求60万支,2026年上半年月均1200万支,2027年月需求2700万支。江海与华为两年前已开展相关技术合作,华为应用的规格品种可直接被其他逆变器厂家采用,推动了江海向华为外客户的拓展效率及可信度。此外,AI应用对铝电解电容器的技术创新提出全产业链要求,如开发无腐蚀化成线(原子层级方法制作化成膜)以缩小体积。
•MLPC与UPS电源的AI应用:MLPC(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目前主要应用于AI服务器CPU和GPU周边,全球市场中日本松下(含中国松下)垄断约95%份额,江海已实现月产300 - 400万支,注重品质和技术性能以稳扎稳打拓展市场。UPS电源方面,数据中心UPS电源容量持续提升,当前增速为30%,后续有望进一步提高。
•AI电力需求带来的机会:AI算力增长推动电力需求提升,超级电容器在海外电网调频领域已率先应用,当前成长性较好。未来随着AI对电力稳定性、新能源接入及电网质量要求提高,超级电容器在用户侧、发电侧调频领域也存在潜在机会。
4、AI业务展望与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市场判断:EDLC(双电层电容)与锂离子超容是当前主要技术路线。EDLC为物理变化,散热压力较小;锂离子超容为化学变化,能量密度更高,以3V270型号为例,其能量密度为0.34瓦时,而3V3000法拉的超容型号能量密度约为其16倍。当前服务器功耗设计尚未大幅提升,EDLC因散热压力小更适配低功耗场景,成为Meta的首选用方案,已确定向台达下订单。未来随着算力提升,服务器功耗将增大,EDLC的能量密度难以适应,预计2027年左右锂离子超容可能占据更大份额。散热方案对技术路线选择有影响,液冷存在长期使用后的不确定性,风冷或机架外散热设计可能放宽元件应用环境,降低元件设计难度。
•超容价值量与规模测算:AI服务器超容价值量方面,台达当前订单为月96万只,按单价30元计算,月订单额约3000万元,全年约3.6亿元。若考虑其他客户(如甲骨文、微软、亚马逊等),AI超容市场规模预计达10亿级,江海目标占据30%份额,对应约3亿元。业务规划上,2025年超容业务收入预计超过3亿元,2026年目标至少翻倍。产能方面,公司投入1000万元建设自动化产线,产出为原有10倍,用工从60人减少至20人,将提升产能规模、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锂离子超容方面,公司关注客户设计需求(如圆柱形或方形),计划进行设备改造以适配,目标实现至少1 - 2亿元收入。未来随着AI发展,超容业务预计持续向好,增长曲线陡峭度或高于电动车等行业,量能有望进一步扩大。
5、资本开支与扩产规划
•2025年资本开支规划:2025年整体资本开支规模预计与往年持平,约为1.5亿至2亿。分产品来看,超容方面,先期计划投入5000万至1亿,通过自动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预计可将现有产能提升3至5倍,主要扩产方向包括EDR超容(匹配AI服务器、电网配网等需求)、小型超容(应用于电表、电动车防抱死系统、机器人等)及锂离子超容(后续用于综合储能、电力调频等)。MLPC方面,预计投入约1亿,2025年收入规模约5000万,2026年目标达到2亿,收入规模有望实现3至4倍增长。牛角形电容需启动厂房及工装夹具改造,同时需调整老化工艺。化成线改造方面,为适配原子层级化成技术及高比容产品,需拉长产线,投入不超过1亿。传统业务(汽车、小型变压器等)计划未来2至3年投入3至5亿,目标将市占率从5%提升至10%-15%,预计新增20亿收入。此外,薄膜电容器将针对分布式光伏、柔直输变电等差异化场景进行布局并适当投入。
•UPS电容类型对比:在UPS应用中,铝电解电容与薄膜电容存在交叉替代关系。薄膜电容电压高、可靠性高,但单位容量价值更高且容量较低、体积较大;铝电解电容容量高,但多串联使用会降低可靠性。目前高压变频器中约1/3已采用薄膜电容替代螺栓式铝电解电容。在高压场景下,薄膜电容份额有望提升。例如,特斯拉充电器及国内OBC厂家已有使用薄膜电容的设计倾向。整体来看,螺栓式铝电解电容需求逐年下降,部分被牛角形铝电解电容及薄膜电容替代。
•固液混合电容进展:固液混合电容整合了固态电容与液态电容的优势,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及部分功率器件,其价值量为液态电容的2-3倍。产品采用华南理工n型高分子材料,提升了电性能并降低成本。当前产能为月产800万至1000万支,计划尽快提升至2000万支/月,2025年预计贡献收入约8000万。
Q&A
Q:若Meta、Google等企业后续使用自研ASIC芯片机柜,超容匹配的预期情况如何?
A:目前相关情况尚不明确,可能采用风冷替代液冷方案,风冷方案功耗相对较低。
Q:当前超级电容器是否已启动扩产?扩产的节奏与周期如何?扩产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工序有哪些?
A:当前超级电容器已启动扩产。扩产周期方面,设备均为国产,其中激光焊是核心工序,单套工具需完成7次激光焊,自动化水平提升显著缩短了生产周期与扩产周期,计划在台达明确份额前建立一定产能规模,因此将加快扩产进度。工序方面,整体工序未延长,自动化程度提高,用工减少;测试端自动化同步提升;锂超容后续工序与电池生产工艺、方法基本一致,自去年起电池生产线控制及管理人员已介入,超容扩产速度可参考电池产能历史扩张速度。
Q:此前提到的铝电解电容在AI服务器上应用的60万颗至1,200万颗/月的需求,是否指牛角型电容?
A:该需求指牛角型电容。传统通用服务器单台使用1-2个400-450V、560规格的牛角型电容,当前AI服务器需求的牛角型电容参数显著提升:电压从400-450V提高至475V,容量从560提升至超1,000,充放电次数要求增加,体积缩小,对材料比容要求更高。尺寸方面,直径30mm,高度80-100mm,当高度超过80mm时需调整工装夹具及老化工艺,需配套成熟产线,现有产能及设备需相应改造。核心材料为化成箔,涉及化学法及原子沉积法两种制备工艺。
Q:60万支/月的需求是否仅来自AI应用?2,700万支/月的需求是对AI的预期还是现有产能情况?
A:该需求为新增量,源于超级电容器在AI领域的新应用带来的新增需求,不包含当前全球牛角型电容器的既有需求。
Q:今年超融、铝电解电容及薄膜电容的扩产规划如何?各产品的资本开支投入规模及预期投入产出比是多少?
A:超容扩产分为三个方向:一是EDR超容因产能紧张需扩产,通过自动化改造提升效率十倍,初期规模至少翻两倍;二是小型超容因产能不足需扩产;三是锂离子超容因当前产能未发挥,将根据综合储能、电力调频、EDRC等需求在半年到一年内扩产。超融先期投入5000万至1亿元,可使现有产能翻3-5倍。铝电解电容今年年底产能饱和,明年规划扩产1-2倍,目标明年收入2亿元,资本开支约1亿元;锂电电容器扩产周期快,利用现有厂房改造,化成线需原子层级改动并拉长产线,投入不超过1亿元;传统应用目标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0%-15%,新增20亿元收入,按1:3投入,未来2-3年资本开支3-5亿元。薄膜电容现有产能未充分发挥,将在分布式光伏、AI的AC直流交流、柔直输变电、电网调相等领域做差异化布局并投入。
Q:今年的资本开支总体规模如何?
A:往年资本开支规模约为1.5亿至2亿元,今年预计保持相同规模。
Q:铝电解电容与薄膜电容在UPS应用中是同规格替代还是不同规格需求?超融在该领域的机会如何?
A:在高压应用领域,锂电池与薄膜电容存在交叉。以高压变频器为例,约1/3已采用薄膜电容替代原螺栓式铝电解电容。薄膜电容电压高但容量低,单位容量价值高于铝电解,因无液体设计可靠性更优,综合性价比取决于客户设计。在服务器电源等场景,薄膜电容因容量不足尚未替代铝电解。全球螺栓式铝电解电容需求逐年下降,部分被牛角式铝电解和薄膜电容替代,高压领域薄膜电容份额或持续提升。高电压装备为薄膜电容带来机会,特斯拉充电器、国内OBC厂家已有使用薄膜电容的设计倾向。
Q:超容、牛角形电容、MLPC等产品明年预计较大起量,公司对AI服务器领域相关产品起量后的整体盈利能力有何预期?
A:公司对AI服务器领域相关产品起量后的盈利能力预期参考三到四年周期,类比2018-2019年新能源业务带来的增长,但当前基数较高,无法达到同等倍数。具体来看,铝电解产品今年以打基础为主,明年作为发展元年,后年将进入明确发展轨道。此外,AI领域无明确时间节点,公司将持续在该赛道上做正确的事。
Q:用于AI服务器的铝电解电容器等产品的毛利率是否会高于现有平均水平,具体预期如何?
A:用于AI服务器的铝电解电容器等产品毛利率将显著高于现有平均水平。根据超级电容器杨博士的观点,其毛利率至少为传统应用的两倍。作为具备技术壁垒的新产品,早期毛利率将高于该基础值。从驱动因素看,当前AI应用领域处于卖方市场,供应格局因技术壁垒更优;随着量产推进,集流体、隔膜、电解液等材料成本将因规模效应显著下降,进一步改善成本端。综合判断,该类产品毛利率预期不低于40%。
Q:固液混合电容器今年对公司收入的预计贡献规模是多少?
A:单支价格约1.2元,预计今年收入贡献约8000万元,对应每月新增约1000万元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