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于: | 雪球 | 回复:35 | 喜欢:5 |
我能说的是CLL/SLL是BCL-2的市场收入来源,AML用药时间太短,市场空间不大的,MM现在好药太多了,CD38、car-t,CD3主导的双抗,PSMA核药、来那度胺等等等等,留给BCL-2市场不会太大,MDS可能有些机会,但好像CD47的疗效更好。另外,在CLL领域,国内能卖几个子?核心是海外!海外百济11417联合泽布三期入组已经好久了,相对你们的2575不是落后,而是大大领先!
1. v药营收aml是主要来源,不是cll
2. 海外百济再快哪年能上呀,n年后了,还不是亚盛的add on先上
3. 11417就是v药的me too,能推赢的适应症有限,靠着泽布替尼来发育,aml mds mm all上都进展缓慢
4. 百济目前protac btk进展还不错,但一切都刚开始
如果你耐心看完这篇采访,就不会对百济的11417有幻想了,而应该把仓位投给亚盛。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简称“药审中心”)化药临床一部主审审评员邹丽敏2023年5月在《医药经济报》线上直播专题报告中表示,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理念,正在逐步打破传统“以药物为中心”的研发思路,有利于推动安全性和疗效性更优的创新药品获批,促进产业创新迈向高质量发展,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获益。 由于我国创新药研发起步相对较晚,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部分企业仍然用“仿制药思维”做创新药,这种“以药物为中心”的研发路径,弊端开始逐渐显露。 邹丽敏指出,“以药物为中心”从产品出发去寻找适应症,而不考虑患者需求,容易陷入“同类靶点哪个数据比较积极、哪个市场比较大、用擅长的技术将药品做某种改良”的误区,真正“以患者为中心”开展药物研发,应该不断思考患者是不是存在临床需求,这些需求可以通过怎样的创新技术来解决,思考的角度完全不同。 此外,“以药物为中心”的临床试验设计,常常局限在“样本量怎样更少一些、试验速度如何更快一些、随访时间是否可以缩短、能不能做单臂”等过度追求研发效率层面,反而没有尊重疾病的本质特征,没有基于科学来设计。 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地盲目跟随相同的靶点、采用相同的临床试验方案,弱化前期的探索性研究,在给药方案、优势人群、治疗定位等方面没有做深入思考,很可能在创新药的研发过程之中,以及未来产品上市之后,陷入尴尬的市场境地。 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充分关注患者感受,“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核心是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视患者为主动参与者,以临床价值为最终目的。 邹丽敏表示:“以Bcl-2抑制剂为例,维奈克拉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采用四周阶梯递进给药的策略,国内很多同类药物在缺乏探索的情况下直接采用相同的四周阶梯递进给药方案;然而,‘四周阶梯递进给药’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达到最终的治疗剂量,缓慢递增可能并不是最有利于疾病控制的给药策略。如果新的Bcl-2抑制剂研发过程可以考虑采用降低风险的策略,既不增加患者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风险,又能更加快速让患者接受最终治疗剂量的药物,让患者得到获益,这显然就是一种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非常值得鼓励。”
盲目的偏见对投资者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风险。$百济神州(06160)$
有的,但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11417为了所谓的无(TLS)风险,刻意递延给药期,采取了比V药4周递增更长的周期,除了用药成本增加,住院时间超长,对医院或患者并不带来增益,正是药审中心批评的以“药物为中心”开发者。
22年欧盟就批了伊布+V药组合一线治疗CLL,二年了在这个适应症上V药还不放量?11417除了更长的给药周期,相比V药有特别明显的药效吗?临床如此领先,FDA有批它进一线注册临床吗?